62岁的刘叔叔是个典型的上海老克勒。退休前,他是工厂里的技术骨干,工作严谨负责。退休后,生活规律虽然少了,但应酬聚餐倒是一场接一场。“我胃口一向不错,每次饭桌上总是我吃得最香。”刘叔叔总喜欢这么夸自己。
但最近,他的“好胃口”似乎出了点问题。饭后总是胃胀、反酸,特别是吃了油腻的东西,更觉得不舒服。妻子提醒他:“老刘,你这个胃好像有点毛病,早点去医院看看吧。”可刘叔叔不以为然:“嗨,老毛病了,吃点胃药不就好了?”
这一拖,就是一年多。
直到有一天,刘叔叔聚餐回家后突然胃痛难忍,还伴着阵阵恶心感。这下,家里人慌了神,把他连夜送到了医院。医生一听情况,建议他做胃镜检查。刘叔叔一听就犯了嘀咕:“胃镜不是听说很难受吗?我这情况能不能先吃点药看看?”医生摇了摇头:“这个症状,还是得查清楚。”
胃镜结果出来后,全家人都吓了一跳:胃窦部发现了一个小肿块,活检结果显示是早期胃癌。
刘叔叔的胃病,其实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他年轻时在工厂上班,经常加班应酬,吃饭时间不固定,还爱喝点酒。退休后,他更是喜欢去大排档,烧烤啤酒一吃一喝就是一晚。
而且,刘叔叔的父亲在70岁时曾因胃溃疡去世。家族的胃病史,让他的风险无形中增加了不少。但他一直觉得,“胃病又不是大毛病,谁没点老胃病呢?”
在急诊室,消化科的张医生接待了刘叔叔。
医生:“刘叔叔,您这个情况拖不得,胃镜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您最近胃胀、反酸的症状,再加上今天的胃痛,很可能是胃里出了问题。”
刘叔叔(显得有些抗拒):“胃镜太难受了吧?能不能先开点药调理一下?”
医生(耐心解释):“胃镜确实不太舒服,但它是胃病诊断的‘金标准’,我们可以通过胃镜直接看到胃里的情况,还能取样活检。如果不做,可能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您知道吗,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但到了晚期就只有20%了。”
这句话让刘叔叔一愣:“90%对20%?”他心里开始有些动摇了。
刘叔叔最终在家人的劝说下,预约了第二天的胃镜检查。
检查当天早上,刘叔叔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手里握着家属递来的热水杯,嘀咕道:“早知道我早点查,就不用现在担惊受怕了。”
张医生见状,打趣地安慰:“别紧张,刘叔叔,现在的无痛胃镜,基本上您只用睡一觉,醒来检查就结束了。”
检查过程中,医生在胃窦部发现了一个小肿块,立即取了组织进行活检。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
胃镜报告显示,刘叔叔的胃窦部有一个1.5厘米的肿块,病理活检确诊为早期胃癌。张医生立刻与刘叔叔和家属进行了详细的病情沟通。
医生:“好消息是,这属于早期癌症,通过内镜下的微创切除术就可以完全治愈。术后只需要定期复查,复发的可能性很低。”
刘叔叔(松了口气):“还好发现得早,真没想到拖延可能会要了命。”
刘叔叔接受了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手术非常顺利。术后两天,他便恢复了正常饮食。
张医生为他制定了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计划,包括戒烟戒酒、多吃清淡食品,以及每年一次的胃镜复查。
术后,刘叔叔参加了医院的胃癌防治讲座,回家后还专门给邻居们开了“健康分享会”,主动劝大家重视胃部健康。
饭后4个表现,可能是胃癌信号张医生特别提醒,如果饭后经常出现以下4个表现,就需要尽早检查,尤其是胃镜检查:
胃胀与早饱饭后稍微吃一点就感觉饱胀,甚至无法再进食。
可能是胃排空延迟或肿瘤压迫胃壁导致。
如果经常这样,建议尽快就医。
反酸与烧心饭后胃酸反流,胸口有灼烧感。
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胃癌有一定关联,尤其是伴有巴雷特食管的患者。
胃痛并非所有胃癌都会痛,但如果饭后出现隐痛或持续性不适,需要特别注意。
胃部疼痛可能是溃疡或肿瘤侵袭的信号。
呕血或黑便吐血、排黑便,提示可能有胃出血或肿瘤破裂出血。
根据《中国胃癌防治共识》,20%的胃癌患者在早期有此症状。
胃癌的高发数据每年全球新发胃癌病例中超过一半来自中国。
胃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早期诊断率低,很多人因忽视症状而错过治疗时机。
主要诱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率超过50%,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饮食不当:腌制食品、熏制食品、过热食物等都增加风险。
长期饮酒与吸烟:胃黏膜损伤的主要因素。
胃镜检查的作用胃镜能直接观察病变部位,是诊断胃部疾病的“金标准”。
现代无痛胃镜技术,让检查更加舒适,患者接受度更高。
术后恢复的刘叔叔感慨万分:“早知道做个胃镜这么快就解决问题,我就不该拖这么久。健康这事不能拖,拖久了就是折腾自己。”
张医生最后总结:“胃癌不痛不痒,但身体会通过信号提示我们。尤其是饭后的这4种表现,如果出现了一种或者多种,千万别忽视,早点做胃镜,可能救的不只是胃,还有命。”
胃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挽救无数生命。如果你的胃部健康也有类似“求救信号”,现在就预约一次胃镜检查。保护胃健康,从行动开始,今天的检查或许就是未来健康的保障!
文/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