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被偷袭时,襄樊前线战事如何呢?
曹操已经派来了第二只援军,五子良将最善打硬战徐晃出马(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
但是曹魏的精锐都被于禁带走,徐晃带的多为新兵(晃所将多新卒)
徐晃知道凭这些新兵蛋子难与关羽争锋,他率军沿白河南下,进至阳陵坡,就不再前进。
徐晃倒也不是消极避战,他下令原地挖掘堑壕,同时向堰城两侧延伸,渐向围城蜀军逼近。
徐晃这招给了城内的蜀军一个错觉,以为他想切断蜀军后路。
偃城的蜀将(不知姓名)害怕被围,竟然烧营撤走,徐晃迅速抢占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
偃城背后就是关羽的大本营,慌啥呢?
如果调上去的是魏延之类的名将,还会如此惊慌失措嘛?
讲到底,刘备集团就是吃亏在人才队伍太单薄了!
拿下偃城后,曹操担心徐晃冒进,又调来徐商、吕建二将,同时传达他的口谕:须兵马集至,乃俱前
曹操担心徐晃无法节制诸将,调来了“老好人”赵俨担任护军。
的确,徐晃即便拿下一场胜利,面对的压力(更多来自内部)仍然极大。
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
注意这个词,呵责,徐晃如果拥有假节,谁敢如此放肆!
徐晃很清楚,要击破关羽的封锁线,光凭手里的这些军队根本不管用,必须等后援全部抵达,才有取胜的可能。
双方争执不下时,赵俨出面劝说众将: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适所以弊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逼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
最后这句才是重点,如出现救援迟缓,我愿担当责任。
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北军亦至,并势大战
大家想一个问题,这些将领是谁派给徐晃的呢?不就是曹操嘛?
曹操嘴上说让徐晃不要冒进,但是心里还是很捉急的!诸将想奋勇作战,极大可能就是曹操给的压力,否则于禁、曹仁都扛不住,这些二、三线将领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去和关羽板板手腕?!
十月,他就安耐不住,亲自赶到洛阳,决定亲征。
桓阶劝阻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馀力,何忧於败而欲自往。
魏王你不能亲自上战场,你要是输了,整个军心就没了!
现在手下只有徐晃还能打,再给他兵。
恰巧,孙权的投诚书此时也送来了,同时还把偷袭关羽的计划一一呈上。
曹操心底松了一口气,关键时刻还得靠你孙十万啊。
怎么回复孙权呢?
董昭的意思是表面答应孙权保密,让关羽暗中知道此事,关羽知晓后,必定会撤军,襄樊之围自然就解了。
曹操于是命人将孙权的书信抄录了几份,快马送至前线。曹操同时令徐晃用箭将孙权密信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及关羽营中(即敕救将徐晃以权书射著围里及羽屯中)
樊城的曹军将士看到信后,果然士气大振。关羽是信还是不信呢?
怀疑肯定是有的,毕竟孙权、吕蒙之前又不是没干过这种龌龊事。
但关羽没有选择退兵,基于两点考虑:
1、这封信是曹军方向射来的,会不会是故意来挑拨、离间吴蜀关系?
2、他对江陵、公安两城的城防有绝对信心,你十万大军都拿不下合肥,现在打江陵就行了?
加把劲,早日攻破樊城,才是上策,即便孙权胆敢出兵,那时再回师江陵,顺水而下时间上是来得及的。
就在关羽准备下达总攻击令时,徐晃出招了。
此时曹操又陆续征调了殷署、朱盖等十二个营增援徐晃。现在援军齐至,又得知江东偷袭的消息,军心可用,可以与关羽大战一场了。
之前为了防备徐晃,关羽在包围圈以外,搞了四个营寨。关羽的这个防御模式战后得到了曹操的大力赞扬,认为关羽的这个包围圈,比当年乐毅围莒县、即墨的包围圈还要严密。
徐晃实施声东击西之计,扬言应当攻围头屯,却暗中攻向四冢。关羽得知四冢快要失守了,便亲自率步骑五千出营作战(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
官渡之战后,两位老朋友终于再次聚首。
当日在曹军时,除了张辽以外,如果说关羽还看得上谁,那就是徐晃这位老乡。
两人在阵前诉说彼此往事(但说平生,不及军事)
气氛烘托到位后,徐晃突然对着后面的将士传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关羽没想到徐晃说变就变,大惊失色下问徐晃为什么要这样说。徐晃回答很干脆:此国事耳。
徐晃有他的苦衷,阵前与关羽相会是私谊,但在后面远观的曹军将士并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难免会有流言蜚语,潼关之战,他可是亲眼目睹曹操如何用这招瓦解了马超、韩遂二人。
人心难测啊!
两军混战,关羽被徐晃击败,为啥呢,三点原因
1、咱们一直客观地分析过,面对面的陆战,关羽的荆州军不一定稳赢曹军,之前败曹仁、降于禁,靠的是水路两栖战法
2、荆州军野战、攻城战打到现在,师老兵疲也是事实
3、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关羽的兵力少于徐晃,这点咱们后面会单写一篇文章分析。
关羽准备退走营寨,徐晃率军穷追不舍,紧随其后冲入蜀军大营。蜀军营寨外围深壕及鹿角十重,防御极为严密,若从营外强攻极为困难。但现在徐晃尾随关羽败兵,一举冲入关羽大营,造成蜀军一片混乱。
樊城的曹仁趁着这个机会终于从樊城中逃了出去!(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
战后,曹操高度评价樊城解围堪比当年田单复国!徐晃的功劳比孙武和田穰苴还要高!(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
但解围樊城真的能终结襄樊战事吗?并非如此。徐晃只是破了关羽的包围圈,把曹仁和城内曹军给救了出来。关羽虽然陆战失利,但是水军主力完好无损,汉水以南的襄阳仍然处于关羽的围困中。
缺乏水师的徐晃对襄阳就鞭长莫及了,如果没有孙权的偷袭,曹操最终只能无奈的与关羽分汉水而治。
蜀汉能将国境线前移至襄阳,可以时刻保持对曹魏的强大威慑力,宛城、许县、洛阳将随时保持高度戒备。
如果孙权能保持结盟关系,在加上汉中兵团,曹魏将同时面对三个战场,三国又会是什么走势呢?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就是说关羽北伐的兵很少,不然也不用做烽火台。
常败将基操 务6
关羽军实力问题,换了夏侯渊来进攻,输得会更惨!!!
南让孙权北拒曹操破坏路线目中无人分兵拒之岂有不败败于自己如赤壁败于曹操官渡败于袁绍街亭败于孔明刘备伐吴败于自己将错是小错主错牵动全局
败给徐晃时荆州已被吕蒙袭取了!军心已涣散!还打个毛线!古代打仗很多战役一旦大本营被偷袭了!基本就是大溃败!典型的韩信背水一战!陈馀的优势兵力竟然大溃败!
既然小便承认徐晃部下都是不能打仗的新兵,又是怎么易银出关老二的兵比徐晃少的呢?[得瑟]
就一句兵力少于徐晃,就应该点赞。关羽围城那么久打不下,就是兵少了,别看曹仁就几千人,但是关羽前线兵力并不多,还要分兵
没想到UC居然还有正常小编.[大笑][大笑][大笑]这篇文章说的基本上都对,符合历史,点赞.
乐进:这个我熟[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