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静妃不会知道,自己的“谎言”会在生日那天被言阕揭示

镜如影视 2024-10-04 07:45:02

本文作者:镜如

图片来源:相关截图,特别致谢,侵删

1

以真话代替谎言,效果比谎言更强大

在《琅琊榜》中,其中有一段细节,静妃和梅长苏很有默契地向靖王撒了一个“谎”:

静妃之所以一见到梅长苏,就情绪激动,甚至失控得落了泪,那是因为梅长苏是她的旧友“梅石楠”之子。她见到他,就自然想起了这位已故的友人,因此觉得伤心。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谎言,确实有这么一桩事。之所以要以“谎言”来称呼它,那是因为静妃与梅长苏是故意提了这个“梅石楠”的名字,有了隐瞒之意。

“梅石楠”这个名字,靖王从小到大听都没听过,自然不知道是谁?

而静妃与梅长苏如此别有用心地隐瞒,靖王自然联想不到,梅石楠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林帅,是梅长苏(林殊)的父帅。这名字倒不是两人一起瞎编的,而是林帅年轻时用的一个化名。

他当时救了静妃,正是用这个化名的时候。这事,梅长苏知道,静妃也知道,唯有靖王不知道。因此,靖王听了这个看似“谎言”的真话,是会相信,并且不再怀疑梅长苏的身份,以为他是他的挚友、他的好兄弟林殊了。

别小看静妃这种说话方式,有时候,真话比谎言更容易迷惑人,达到的效果,并不亚于谎言带来的效果,甚至会让人完全折服。

例如,以上静妃说的是事实,可她又不说全整个事件,这就容易导致容易出现误会。而她与梅长苏,就是需要这种误会,才好成功忽悠靖王。

再看靖王听了后是什么反应?是完全信服,打消了心中所有的疑问,并且不再对梅长苏的身份有所怀疑,甚至也不再进行深究了。

静妃此处确实情商高,巧用了语言的艺术,成功转移了靖王的注意力,但是,纸是包不住火这句话真不是忽悠人的,言阕一句无意的玩笑话,却无情地揭示了靖王被静妃“骗”了的真相。

2

真相再怎么被隐瞒,它终究会被生活无情揭示

我们看到的是,剧版的靖王信了以上静妃的解释,并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电视剧大结局时,夏江再次跑到了梁帝面前蹦跶,说出了火寒毒,并指出梅长苏就是林殊时,他才再度有所怀疑。

他将过往种种全部串联起来,发现与夏江说的其实是可以吻合的,才后知后觉地猜中,原来梅长苏真的是林殊,是他一直怀念的好兄弟。

不过,在原著中,靖王得知梅长苏身份的场景,可不是这样写的,而是来得更加让人猝不及防,如遭五雷轰顶。

当时,靖王刚被加冕为太子,也刚大婚,梁帝因为劳累过度,直接把朝政的事情交给了他,他成了监国太子。

静妃生日那天,言阕和纪王爷到宫里向她祝贺,这本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三人在宫门口相遇,靖王正好在处理棘手的宗室减俸的事情,想着这两位“大人物”在宗室面前说话有分量,便主动邀请他们到东宫一坐,聊一聊。

好巧不巧,蒙挚刚好带着梁帝的旨意过来送礼,是送给靖王的,因此,靖王也将他留下一起讨论。

宗室减俸的事情,一下子就说完了,无非就是靖王做完“恶人”后,言阕和纪王爷多在宗室之间走动,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起到安慰剂作用就行。

接下来,纪王爷先开了一个头,向蒙挚问了一个问题,认为靖王的武力值能不能排上琅琊榜?蒙挚不想讨论琅琊榜的事情,简单略过。

而靖王也谦虚,说自己是军战之将,不敢跟江湖高手相比。言阕立即不赞同了,说即便是皇子、宗室等子弟们,也有不少是有过侠客之心的。

既然话题扯到了江湖上面,自然又会提起言阕的儿子豫津,他以前就喜欢游走江湖,但是言阕不太赞同在座各位说的,反而觉得豫津的游走江湖不过是玩玩而已,根本算不上是侠客那种。

言阕这么一说,纪王爷倒是想起来了,立即附和,说出言阕年轻时比豫津更离谱、更会折腾,他也经常与挚友偷偷游走江湖,对比豫津做的那些,后者确实像是在玩。

这下,引出两位“大人物”畅所欲言地说出陈年往事,靖王坐不住了,直接脱口而出,好奇地询问言阕是不是跟林帅一起闯荡江湖?

谁都知道,言阕年轻时的挚友,就那么两位,一位的名字是不能提的,另一位如今坐在高位上,也是不能提。

言阕见靖王不像别人一样,避忌说出林帅的名字,加上此处又没别的眼线,也就大方聊起过往了,承认确实是和林帅闯江湖,做侠客。

此时,靖王智商突然上线,追问言阕肯定是用化名行走江湖,否则,这些经历,他怎么都没听过,还追问到底取了什么名?言阕说自己取的是姚一言。

靖王和纪王爷一听,两人几乎大笑起来,都说言阕果然随便不能再随便,因为自己姓名有个言字,就这么随口一说。

被取笑,言阕自然不服气,赶紧吐槽好友,说某人比他更随便吧,随便指了一棵树就取了个名字。

本来,四人相谈甚欢,言阕无意中说的“一棵树”,仿佛是一个关键按键一样,一下子开启了靖王的所有记忆,他的脸色立即拉黑下来,变得特别快。

“一棵树”直接让他联想起了母亲故人的名字“梅石楠”。

他强压住内心的紧张、害怕,黑着脸,不停地追问言阕,林帅指着一棵树,到底取了什么名?

言阕虽不解他为何变脸那么快,但还是诚实地告知,林帅随手指的是院子中的一棵石楠树,给自己起了一个“梅石楠”。

此话一出,靖王如遭雷击,整个人几经崩溃,他终于猜出了,也顿时明白静妃与梅长苏说的那番话的隐喻。

这个突如其来的真相,对靖王有着莫大的冲击力和伤害,他震惊得几乎整个人都要“暴走”。他扔下在座的各位“大人物”,直接“闪”了,用飞一般的速度,冲去宫外找梅长苏……

不得不说,有时候,真相就是如此不经意地被揭示出来。这个结果,言阕会向靖王说起这些陈年往事,是静妃万万没有想到的。

写到最后

静妃是智慧的,她表面上是对儿子隐瞒了真相,实际上她却从未说过一句骗人的话。

这是非常高级的说话艺术,只说三分话,静妃做到了对梅长苏的承诺,涉及有关他身份的话题,她不会主动说,也答应了不必说,而剩余的七分话,得靠靖王自己慢慢去揣摩。

要怪,就只能怪靖王不够敏锐,不够聪慧,揣摩不出来。

有句话说得好:“欺骗是一把未出鞘的刀,真相大白时它就会伤人。”

如果静妃选择的是一种欺骗的方式,胡乱编造一个假名字,就告诉靖王她的故人之名,那么等到梅长苏身份暴露的那一天,靖王的难过是要比如今承受的还要多几倍、百倍不止。

被自己最信任的母亲欺骗,那是什么样的感受?那是一种绝望的背叛和极大的伤害,仅仅用难受已无法形容了。

但是静妃最后选择的是这种特殊的“真话”说话方式,反倒减低了伤害程度,靖王更多是懊恼、后悔至极,恨自己愚笨。

自己带来的伤害,怎么都会比他人带来的伤害弱。

如果真遇到那种不得不隐瞒真相的情况,一定要警惕,生活处处有惊喜,真相往往就藏在不经意之间,而这种将真话说三分的说话方式,是好过直接用一个新的谎言来代替的。

毕竟,一个谎言需要用无数个来圆,圆到最后,恐怕造成的伤害已然只是一次了。

至少,真话的本质,是不带着欺骗,而是善意地隐瞒。它带来的隐瞒效果,确实比谎言强,但是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却又是比谎言更少些。

0 阅读: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