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地震救援掉链子:没钱还罢工缅甸发生地震后,俄罗斯和中国赶紧伸出援手,但美国这边却有点掉链子。
地震刚发生的时候,特朗普马上就说美国要参与救援。可结果呢?美国的救援队一直没见人影。为啥?因为特朗普不给钱啊!美国的救援队都懒得动弹,反而在忙着罢工。美国搞国际救援的核心机构是“国际开发署”,可这回马斯克直接把这家机构给“瘦身”了,97%的员工都被裁掉了。员工都没了,工资也没了,那美国的救援队还能干啥?只能全体罢工啦!
别被“国际援助”的质疑带偏节奏特朗普要是对缅甸地震,只能说说话支持一下,真的要掏钱或者出力,他就不太乐意了。但为啥中俄两国会第一时间跑去帮忙呢?很多人就觉得奇怪:缅甸地震又不是中国的责任,为啥我们要掏钱、出力去帮他们抗震救灾啊?而且我们还捐了1个亿的救灾款。有些人就会想:这笔钱如果用来帮助国内那些贫困山区,不是更好吗?这种质疑从来就没停过。比如,中国政府援助非洲,或者搞“嫦娥六号”登月、“天宫”空间站这些项目,总有人跳出来质疑:“与其花这么多钱去援助非洲或者搞航天登月,不如把这些钱直接分给山区里的贫困孩子。”
其实这些人就是在“带节奏”,装模作样地表现得特别“善良”。为啥这么说呢?首先,中国早就有了专门的扶贫资金。从2012年到2020年,短短8年时间,中国就投了1.6万亿的扶贫资金,平均每年大概2000亿。也就是说,国家根本没少花钱在国内扶贫上。其次,国际援助可不是说我们拿自己的钱白白养活别人。国际援助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无偿援助,比如修医院、建学校、送粮食、送药品之类的,属于人道主义性质,主要是为了在当地刷好感,但这种情况很少。比如中国给乌克兰送食品和药品,为啥这么做呢?主要是为了保持我们的中立立场,同时维持和乌克兰的合作关系。所以,那些质疑的声音根本就是“假仁假义”,纯粹是在制造话题而已。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事儿说白了,就是有了那些人道主义援助,后来才有《乌克兰野生水产品、豌豆输华议定书》。有了这个协议,咱们就有底气了,直接反手就对加拿大的豌豆加征反制性关税。这就好比做生意,平时没生意的时候,大家得先维持点感情,互相走动走动。等有机会了,谈起来就快,合同一签就成。再说了,还有那种有偿的经济援助,主要就是低息贷款。比如中国给印尼修高铁,但印尼穷啊,拿不出钱来,只能找中国借钱。咱们给它放贷,利息才1%或者2%,这样既能卖高铁技术,还能顺便把人民币输出去。那印尼怎么还这笔人民币贷款呢?它只能多向中国出口矿产,把大量的煤炭低价卖给咱们。表面上看这是国际援助,但实际上背后的逻辑还是双赢,大家一起赚钱。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援助,中国的公司在全世界才接得到单子。乌克兰的粮食、印尼的煤炭、非洲的矿产,这才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来。
缅甸地震为何中俄马上出手?利益二字说透原因为啥缅甸发生地震后,中俄两国马上出手帮忙?其实主要原因很简单:因为中俄在缅甸有太多的利益。上个月初,缅甸那边的大佬敏昂莱还去了一趟莫斯科,跟俄罗斯签了不少合作协议。俄罗斯答应帮缅甸建第一个核电站,缅甸则同意和俄罗斯一起开发矿产资源。光是这些合作项目,金额就已经达到上千亿了。而且,缅甸还打算和俄罗斯联手开发“土瓦港”,这事儿有点像给俄罗斯重返东南亚做准备。你说,在这么多利益面前,俄罗斯怎么可能对缅甸的灾情袖手旁观呢?再看看中国这边。中缅之间的皎漂港、油气管道、铁路建设,这些都是超级大项目,牵扯到两国很多的利益。而且这次地震发生在曼德勒,这是缅甸最大的华人聚集地。中国救援队去曼德勒救灾,也是为了救助当地的华人同胞。那美国为啥不救缅甸呢?其实并不是特朗普小气不愿意花钱,而是美国在缅甸的地位早就没那么重要了。除了北部的克钦独立军还跟美国关系比较密切,缅甸其他地方基本都倾向于中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