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军护士忆中越712大战:阵地全是尸体,偷运了一周才全部运回

小盒才露煎煎饺 2024-11-22 16:21:02

战斗结束后,夜幕悄然降临,越军副连长领着20名士兵,踏上了一条无人愿意走的路。

他们的任务不是进攻,也不是防御,而是悄无声息地抬回同伴的尸体。

7月14日晚,164高地上依旧弥漫着硝烟,四周寂静得出奇,只能听见脚下碎石被踢开的声响。

他们不敢带武器,甚至连多余的手电筒都没有打开,只能靠星光摸索前行。

越军战地护士阮廷胜清楚记得,那一晚,士兵们拖着一具具残破的遗体,小心翼翼地避开还未爆炸的地雷和弹药。

然而,为什么这些尸体会如此之多?为什么这场战斗让600名越军战士丧命,他们究竟遇到了什么?

4.28与6.12之战

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第14军40、41师和11军31师对越军在老山、者阴山一线的防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40师的一个部队仅用7分钟便成功占领了战略要地——662.6高地,也就是松毛岭高地。

在随后的5小时20分钟里,中国军队继续向老山主峰发起猛烈进攻,经过激烈的交火,终于在中午时分成功夺下了这片被敌人占据已久的阵地。

接下来的时间里,战斗并未停止,中国军队的两个主力营迅速向船头村和八里河东山方向推进,沿途逐步清除越军在这一带构筑的防御工事,陆续占领了十余个高地。

到了5月15日,经过18天的连续作战,中国边防部队不仅成功夺回了老山和者阴山,还控制住了周围的重要高地。

然而,老山的争夺并未就此结束。

1984年6月12日,越军决定发起反攻,趁着夜色掩护,向中国军队控制的老山附近那拉方向的阵地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

越军的行动异常迅速,突袭中,守卫该阵地的中国二连几乎全部阵亡,防守力量被严重削弱。

紧随其后,越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导致前来侦察和查看情况的几名中国侦察兵也相继牺牲。

天亮之后,形势依旧危急,中国军队迅速调派了一个排约45名士兵前往阵地,企图阻挡越军进一步的进攻。

然而,越军早有准备,这些士兵刚刚抵达战场便陷入了越军的重重包围,激烈的战斗中,这个排的士兵几乎全员阵亡,阵地再次陷入敌军的控制。

局势极为紧迫,中国军队立即请求炮兵支援。

很快,火箭炮部队响应号令,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火箭炮齐射。

火箭弹如雨点般砸向越军阵地,爆炸声震耳欲聋,整个战场笼罩在烟雾和火光中。

在炮火的掩护下,中国步兵迅速组织反击,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终于重新夺回了阵地。

越军虽然试图重新组织力量发动反攻,但在中国军队的炮火封锁下,他们的行动变得异常艰难。

越军再次集结了约500到600人,试图进行大规模冲击。

然而,这些增援部队一进入中国军队的火力网,便遭到了猛烈的打击。

中国军队的炮兵以精准的火力牢牢封锁住了越军的进攻路线,越军伤亡惨重,阵地上留下了大量的死伤人员。

火力准备与策略调整:防守加强

由于4月28日和6月12日的激烈战斗经验,我军的警惕性大大提高。

在老山和松毛岭一带,中国军队的各个指挥部对越军的动向进行了密切的监控,尤其是在情报搜集方面,动用了大量资源。

根据搜集到的情报,越军极有可能会对松毛岭阵地发起新的进攻。

虽然得知了敌方可能的行动计划,但越军历来精明狡猾,他们不会轻易暴露进攻的具体时间。

为了应对可能随时到来的进攻,我军各个单位做足了准备,尤其是炮兵部队。

经过高层的仔细部署,12个炮连和4个坦克连被分布到战略要地,形成了一道密集的火力网。

炮兵的任务不仅是应对越军的主力进攻,还要防范可能的侧翼渗透和突袭。

各个炮连根据敌军可能的进攻路线,严密规划了拦阻火力,确保每个方向都有覆盖。

火力分段布置,每一个炮连负责守住一段。

两个炮连沿着公路部署,火力掩护道路两侧,随时准备拦截沿公路突进的越军。

与此同时,三个火箭炮连的部署尤为重要。

这些火箭炮连分别安置在142高地、李海欣高地,以及结合部位。

这些地点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能覆盖敌军可能进攻的关键路径,火力足以压制敌军的炮兵阵地和指挥中心。

炮兵部队还为此次防御制定了详细的火力计划,代号“野猪”。

这个火力计划将火力分配、射击时间和目标全部提前设定好。

只要一声令下,各炮兵连立即进入“野猪状态”,所有的榴弹炮都已装弹待发。

情报的准确与7月12日的偷袭

根据情报,越军计划在7月12日凌晨发动大规模进攻。

中国军队对此高度重视,各部队严阵以待。

越军调集了六个团的兵力,其中包括313师、316师、312师、345师以及一个特工团,总计数千人,试图以优势兵力一举攻下中国军队在老山一带的防线。

凌晨4点多,天还未亮,山谷里笼罩着厚重的雾气,越军的部队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前线。

为了确保行动的隐蔽性,越军的先头部队没有进行任何火力试探,而是直接接近到阵地附近,试图进行突然袭击。

5点整,越军开始行动,密集的炮火率先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爆炸声接连不断,越军的迫击炮和火炮倾泻在中国军队的前沿阵地上。

紧接着,越军的步兵迅速跟进,试图借助炮火的掩护,一举突破防线。

就在越军接近阵地的时候,中国军队的重型火力开始了反击。

布置在各高地上的火炮连迅速开火,炮弹密集地砸向越军的进攻路线。

地面震动着,山谷回荡着炮弹爆炸的巨响,越军部队顿时被火力压制。

越军的步兵队伍在猛烈的火力打击下,伤亡惨重,但他们并没有轻易退却,而是继续发动多波次的冲锋。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的前线士兵也迅速调整阵地,利用地形进行还击。

交火非常激烈,子弹和炮弹在空中交织,四周的土地被炸得尘土飞扬,火光冲天。

炮火支援与164高地的反攻

越军凭借着人数上的优势,不断发动一波接一波的冲锋,迫使守军陷入苦战。

由于前线部队的弹药消耗巨大,伤亡逐渐增多,越军的进攻压力让守军阵地随时有可能失守。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军队的炮火支援终于及时赶到。

特别是119炮群,在13:00时重新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

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119炮群的炮口齐齐喷出火舌,一轮又一轮的炮弹呼啸着划过天空,准确地落在164高地上。

顿时,整个高地被爆炸声、烟雾和火焰所淹没。

高地上的越军部队一时乱作一团,四处奔逃,企图躲避密集的炮火覆盖。

然而,这次炮火支援显得极为精准和持续,炮弹一刻不停地落在高地的各个角落,将越军的防线彻底摧毁。

地面不断被炸开,石块和泥土飞溅,整个164高地在炮击下变成了一片火海。

随着炮火的延伸,中国步兵迅速行动起来,趁着炮击的空档展开反攻。

一个排的士兵已经整装待发,他们接到了命令后,迅速朝着164高地发起了冲锋。

在119炮群的炮火掩护下,这些士兵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快速逼近敌军阵地。

当他们接近高地时,炮火逐渐减弱,士兵们立刻展开攻击。

越军的阵地已经在连续的轰炸中崩溃,大部分士兵不是被炸死就是失去战斗力,只有零星的抵抗力量还在试图顽抗。

中国士兵毫不迟疑,迅速占领了越军的阵地,清除了残存的敌军力量。

经过一番激烈的近距离战斗,164高地终于被中国军队重新夺回。

越军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原本驻守高地的一个营级单位几乎被全歼,数百名越军士兵阵亡,整个高地上尸横遍野,血迹斑斑。

越军的生还者寥寥无几,战后统计显示,仅有6名士兵侥幸活了下来,他们被炮火震撼得四处逃窜,无力再战。

越军的伤亡与撤退

7月14日夜幕降临,越军876团的副连长接到命令,组织了一次特殊的行动。

此前,激烈的战斗已经造成了惨重的伤亡,战场上仍有大量遗体未能及时处理。他召集了20名士兵,这些士兵都是经过挑选的,能够在夜间执行这样危险的任务。

为了减少与中国军队的交火风险,副连长命令所有人不准携带武器,只有少数士兵被允许带上手榴弹,以防万一。

这支小队伍分为几个小组,由排长带队,每组负责一个特定区域的搜寻和搬运工作。

20名士兵在副连长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进,避开了几个容易暴露的位置,悄悄靠近164高地。

这些士兵借着星光和微弱的手电筒光芒,开始在满是弹坑和爆炸残骸的战场上搜索同伴的遗体。

由于前几日战斗的残酷性,遗体遍布整个阵地,特别是在火力集中轰炸的区域,地面上到处都是残缺不全的尸体,场面十分惨烈。

士兵们没有过多停留,四人一组,用简易的担架或者直接用绳子将尸体抬走。

为了防止触发尚未爆炸的地雷和未爆弹,他们行动时格外谨慎。

每发现一具遗体时,通常会先派一人上前查看,然后用绳子轻轻系住尸体的手或脚,其他人再拉动绳子将尸体拖到安全区域。

根据当时在场的越军战地护士阮廷胜的回忆,整个876团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阵亡官兵接近600人。

164高地附近布满了尸体,很多士兵都被炸得无法辨认,有的甚至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

这个区域曾是激战的焦点,炮弹和子弹交织在这里,残酷的战斗几乎将所有参战的士兵卷入死亡的漩涡。

清理战场的工作并不是一夜就能完成的。

据幸存者们的描述,这些遗体经过多日的暴露,有些已经开始腐烂,气味令人作呕。

然而,越军为了尽快运回战友的遗体,不得不加紧行动。

整个行动持续了好几天,直到一周后,战场上最后一具尸体才被搬运回去。

3 阅读:1124
评论列表
  • 2024-11-24 19:20

    你连牺牲这个词都不会用,就不配记录历史。

小盒才露煎煎饺

简介:欢迎大家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