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原始版本的升官发财,为什么被罗贯中删掉了?

昭烈名臣 2023-10-01 12:09:08

三国这段时期,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短暂的一段时间,煌煌周朝八百年,我们能记住的人和事寥寥无几。

但对于只有几十年时间的三国,里面的人和事,却能如数家珍,甚至会为了里面的情节,争的面红耳赤。

三国本身固然是英雄辈出,战乱频繁,本身就有很多的关注点,但是一部《三国演义》,把这段历史,彻底推向了高潮。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成功,可以说对中国是影响深远,不但让三国故事和人物都鲜活了起来,甚至还改变了民间的信仰和行为方式。

小说三国演义无疑是成功的,现代人因为能轻松读到或者查到史料,经常喜欢纠正三国演义里跟事实不一样的地方。

事实上,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之所以能一直能够受人喜欢五六百年,里面对历史情节的改动和对人物的设定,才是最成功的。

你不能拿历史的真实,来否定小说的内容,小说要表现人物的特质,肯定是要简化,夸张,增设或者虚构一些情节的。

事实上,正是这些三国演义中虚构的某些故事,反倒是让人物想的更加鲜活,让整部书的主旨得到了升华,让原本复杂难辨的汉末三国大乱局,成了中国人最津津乐道的一部分。

三国演义里虚构了很多情节,其中最经典的一个就是桃园三结义,可以说这个故事,满足了民间对于结拜兄弟所有的想象,很多少年在看过这个片段之后,都会学着这个故事搞起了结拜。

桃园结义的故事,之所以流行,本质上是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一种表现,在传统的社会里,人们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是跟自己的家族发生关系,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关系称为,绝大部分人一生都生活在这种固定的人伦关系之中。

所谓的结拜为异姓兄弟,本质上就是那些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想要模拟宗族关系,在一个相对陌生的人际环境中,这种结拜关系,弥补了个体的不确定性,通过模拟的血缘关系,增加彼此的信任感。

古代搞结拜的,往往都是脱离了原有的宗族关系,以小小商贩和流民居多,这些人往往都比较实在质朴,梦想跟现代的人一样,都是升官发财。

因此,在很多版本中,刘关张三兄弟结拜,就写的比较赤裸,民间三国里关羽是卖枣子的或者是卖绿豆的,张飞是卖猪肉的,另外还有赵云是贩卖马匹的客商。

这些底层的流动人群,结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飞黄腾达升官发财,因此在很多版本中,刘关张聚在一起,结拜的目的就是飞黄腾达,将来享受荣华富贵,虽然不怎么高级,但是底层听说书的人,就是爱听这些。

但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最终成书的时候,都把这些庸俗的内容给删掉了,结拜的时候,说的是“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一句没提升官发财,这样一来,三个人的境界立马就高了起来。

明朝中后期,其实有大量的庸俗小说,写的很多诲淫诲盗的东西,那个时代也很流行,读者也爱听爱看,但这些东西,终究是不能长久流传。

人们或许一时之间,喜欢看一些庸俗的东西方,但只有那些被升华的情感和道德,才能穿越时空永久流传。

就这样,三国演义虚构的结拜故事,完全把结拜的精神,变成了报效国家,三个一开始就立下了非常远大的志向,只有这样的精气神,才能激励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让三国演义可以跨越阶层,被最广泛人群所喜欢。

你认为以利益为主的结拜更接地气,还是这种远大理想的结拜更能持久,欢迎留言交流。

0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