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遥《人生》这短短的几千文字里,至今一直震撼着我们的心。
路遥写的笔下故事看似结局却并非结局,他们每个人的人生却让很多人意难平。
他们的人生无不在折射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每读起全文,还能引起落泪和共情。
1
高加林的三次失去还不是最缺憾的
高加林的失去教师工作、失去爱情、失去干部身份、一路的不完美的人生都让很多人为他揪心。
在开篇文章里,高加林的教师工作被高明楼用了手段,让三星冒名顶替了他教书。
高加林虽然被赶回生产队,但是他有才华,用高明楼的话说他人小可心硬人强。以后要是得势,那了不得。
高加林落到回农村的生产队,虽然是高明楼推波助澜的,但是他也看出高加林比一般的年轻人要强很多,反正唱拉、写画样样精通,性子硬,心计又灵,一身大丈夫气概。
在所有人都为高加林丢了工作而感到遗憾时,但我们从高明楼的视角,来分析高加林,突然觉得这个年轻人现在承受的苦,也不算什么了。
反正丢工作这件事,大不了再去找嘛,反正他一身本领,丢了工作也算不上什么缺憾的事。
你看他后面虽然又当上了干部,还成了明星。
虽然他最后没能和巧珍在一起,后面也没有跟亚萍在一起,在那个时候,他的思想还不成熟,就算让他拥有,他根本都不会开心。
所以爱情上的缺憾对他来说也算是有所启发。至少最后他懂得了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2
巧珍缺憾高加林,但是她又收获了爱她的马拴
巧珍是缺憾是大字不识,因为这个不能跟高加林在一起。
但是她最后也看开了,她没有文化,也许跟高加林在一起也不会幸福,而是选择跟了马拴结婚。
对她来说,嫁给马拴也不错,至少她还是有个人爱着她。
马拴一直都很喜欢巧珍,锲而不舍地去她家求亲,在得知巧珍和高加林恋爱后,就停止了求婚,不给巧珍造成困扰。
后面,巧珍被分手后,马拴继续向她求婚,持之以恒的爱慕之情,打动了巧珍。
巧珍虽然不能嫁给高加林,但是最后嫁给马拴比高加林强了十几倍了。
马拴虽然不识字,但是代表马店大队参加学校管理委员会,常来学校开会,他们很熟悉。这是一个老实后生,心地善良,但人又不死板,做庄嫁和搞买卖都是一把好手。
这马拴从正面来说,也不比高加林差。
巧珍在处理她和高加林的分手上,和马拴得知巧珍在跟高加林恋爱,两人都同样地选择了爱就是放手。
从这里看,他们本质上才是惺惺相惜的一类人。
所以,巧珍没能嫁给高加林,但是嫁给一个懂她,把她放在手心里疼的马拴也没有什么缺憾了。
3德顺老汉才是是全文最意难平的。
德顺老汉是快70多岁的老头,打了一辈子光棍,无儿无女,却仍旧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他平日里对村里的娃娃十分慈爱,特别是对待高加林,可以说是高加林的人生导师。
德顺老汉在全文中的爱情是最凄美,也是最遗憾的。
德顺老汉年轻时候,去驮盐的过程中,认识了灵转,跟她谈过一次恋爱,可是后面灵转被一个天津买卖的人娶走了。
德顺老汉在给高加林和巧珍讲这段经历时,他唱着灵转曾经给他唱的歌都哭了出来,更别提高加林好巧珍了。
两人同样也是为这黯然神伤的结局难以释怀。
这段爱情的结束对德顺老汉来说,是一次心灵上的极大打击。他失去了心中所爱,那份痛苦和遗憾伴随了他余生。
就如他所说:“娶一个不称心的老婆,就像喝凉水一样,寡淡无味,”
他就算年过七旬,仍然还能说出荡气回肠的一句话:“我死不了,她就活着!一辈子都揣在我心里。”
从此,他选择了孤独,不再考虑娶媳妇,心中的那份纯真的爱恋成为他生命中唯一的爱情记忆。
当他目睹高加林和巧珍的恋爱时,他试图撮合他们,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弥补自己爱情的遗憾,希望年轻人能够抓住幸福的机遇。
最终,他们两个人没能在一起,巧珍跟马拴结婚的时候,德顺老汉一个人默默地躺在炕上老老泪止不住的流,他为巧珍的不幸难过,也为加林的付情难过。
但他们的故事和德顺老汉年轻时的爱情相比,似乎都显得不那么遗憾。
因为他们都有机会去追求新的生活,而德顺老汉的爱情,却永远停留在了过去。
4
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
余华说:“人生这道题,怎么选都有遗憾。”
每个人一生都要经历很多遗憾,谁的青春不遗憾呢?
遗憾本身也是一种美,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生活,不就是不断接受现实,有些遗憾总是要释怀,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一定另有安排。
以上,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