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论背后的政治角力如何,我们能看到的是,中美这两位“太空大佬”似乎要在月亮的泥土上开启一场“共享经济”合作,居然也沾了几分好莱坞的戏剧感。
想想看,前几年美国可是想方设法地“墙”住中国航天合作,生怕中国“偷”了自家的技术。2011年通过的“沃尔夫条款”就像一堵“太空墙”,卡得严严实实,不允许NASA和中国直接合作,怕的是技术外泄。
如今呢?美国反而开始对中国航天成就“青睐有加”,生怕落下什么重要的科研机会,居然还主动求租月壤样品,太空政治的变幻风云还真让人不得不感慨一番。
现在美国有了需求,NASA官员们小心翼翼地对中方打起了“太空外交”,希望能和中国航天加强沟通。不过,这种操作并不容易。中美太空“对话”的难度不亚于“火星相撞”——一方面,美国有一批“冷战思想”挥之不去的鹰派,尤其是那些担心“国家安全”的国会议员,随时准备找茬;
另一方面,中国也没必要给自己“降格以求”,毕竟中国的航天实力越来越强,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完全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分享”自家的科研成果。
嫦娥五号、六号带回的月壤样品不仅稀有,更具有高科研价值。美国科学家们当然知道这一点,因为月球的土壤,不仅能帮助揭示月球的地质构成,还有助于探索如何利用月球资源来支持未来的月球基地。这对于未来人类定居月球至关重要。
试想,如果中美双方能真正开启合作,那将不仅是一小撮月壤的租借,而是为人类探索太空的一大步。然而,现实情况是,美国政界鹰派的保守势力仍在发酵,总有声音担心任何合作会“泄露机密”,结果NASA为了借块月壤样品,还得带着FBI给国会递交“国家安全保障”证明,这个“提心吊胆”的合作态度,不免让人觉得滑稽。
在中国方面,中国航天局的态度倒是一贯的“开放合作”,表示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国的追求,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可以说,中国的开放态度不仅展现了一个大国的胸怀,也是一种自信的体现——在自己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才有底气说“开放包容”。
不过,这也不代表中国一定会无条件“借土”,尤其是在当今太空竞赛愈加激烈的背景下,每一份科研成果、每一块月壤样品都可能成为未来技术制高点的关键。试问,如果立场互不信任,资源无条件流转,只会让中国在本国航天事业还未完全领先前就失去关键竞争优势,这可是老谋深算的中国不会轻易放手的事。
更妙的是,当前这个国际背景下,太空合作成了“你借我一克月壤,我给你一份善意”的象征。中美的太空竞争不亚于一场资源版的“拔河”,谁能在这场月壤“外交”中占得一席之地,谁的国家形象和太空声望就将更进一步。所以,对于中国来说,这不仅是一个航天技术的问题,更是一张国际影响力的牌,何时打、如何打、与谁打,都要看时机和大局。
那最后我们不妨问一句:中美太空关系能否在月壤问题上“破冰”?美国的鹰派势力会不会妨碍NASA的合作愿景?对未来的太空竞赛,中美两国能否真正形成一套和平合作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