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得知贺敏学职务,陈毅惊讶道:贺敏学怎么连省委常委都不是

风华评过去 2024-12-06 18:56:36

陈毅听说贺敏学连省委常委都不是,直接惊了:“这怎么可能?”

贺敏学,这个名字在中国革命史上也算响当当。作为井冈山早期的革命骨干,毛泽东的妹夫,贺子珍的大哥,他从打游击到抗日,再到解放战争,干了一辈子革命。建国后,他转行搞基建,兢兢业业几十年,却一直在副省长、副部长的位置上徘徊,连个省委常委都没混上。这让人不禁好奇:一个资历深厚的老革命,为啥官越做越小?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革命靠山不等于升职捷径

讲实话,贺敏学和毛泽东的关系确实近,但他从没想过“亲戚关系”能帮他镀金。当初有人开玩笑,说他是“领导的大舅子”,前途无量,他倒好,直接怼回去:“我是普通革命者!”这话倒是没毛病,但问题是,他这种“自觉撇清”的态度在红军内部并不讨巧。尤其在1930年代初,党内斗争激烈,支持毛泽东的人常被打压。贺敏学因为“站错队”,被批评、降职,甚至发配去红军大学“回炉重造”。说白了,他的“亲戚身份”不仅没帮他,反而成了拖累。

2. 老实人不玩政治,吃了性格的亏

贺敏学这人,优点是踏实,缺点也是踏实。他打仗、搞建设那叫一个拼命,但就是“太老实”,不懂得搞关系、拉山头。在那个时代,革命老干部们既要跟敌人斗,还得在党内斗争中站稳脚跟。相比之下,贺敏学根本不玩这些花活儿。他从不宣传自己的功劳,也不争名夺利。建国后,他在福建干了30年副省长,陈毅都替他鸣不平:“这么能干的一个人,怎么连常委都不是?”可贺敏学自己倒是挺淡定,心里认定“老子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对升官什么的压根不上心。但官场不讲究这些,能力再强,不会来事儿,也只能窝在副职上。

3. 历史选择了无名英雄

历史从来不是只奖励那些埋头苦干的人。贺敏学一生干了不少大事:从井冈山时期的游击战,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西北建设,他样样出力,但这些事儿要么太早,要么太隐秘,很难成为他升职的“资本”。更何况,建国后军衔评定时,他因为转地方工作而失去了资格,这让他在“资历”上就比别人矮了一截。而在地方工作期间,他又正好赶上1950年代到1970年代的政治运动,整风、反右、大跃进哪个时期都没他的发挥空间。于是,这个能打仗、会建厂的老革命,默默地成了历史里的一个“无名英雄”。

贺敏学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革命的缩影。他不是政坛的弄潮儿,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用自己的方式扛起了历史赋予的责任。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后人铭记。陈毅当年的惊讶,其实恰恰道出了一个真相:历史从来不只是奖赏那些有才华的人,它更需要那些无怨无悔的“砖头”。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