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枕头都是用陶瓷、木头做的,难道不硌吗?

独钓一江秋 2024-12-16 14:12:34

前言

从古至今,枕头一直是人们睡眠时离不开的物件,可是您知道吗?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我们的祖先并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枕着柔软的棉花枕头,而是枕着坚硬的木枕或瓷枕,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难道古人就不怕硌得慌吗?

硬枕的确对保持颈椎健康有好处

在商朝时期,木质枕头开始成型,而隋朝时期,瓷枕也开始出现,这两种古老的枕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它们的形式与今天的枕头有所不同,但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人使用的枕头,并不是简单地放在头下,而是被设计成可以托住颈部颈椎的,贴合使用者颈椎的生理弧度,让人睡得更舒服,这种设计考虑到了人体的生理结构,有效地缓解了颈部的压力,保护了颈椎的健康。

古人枕硬枕时,并不是将后脑勺整个压在上面,而是把脖子托在枕头上,借此支撑颈椎的生理弯曲。

长期这样睡,对于缓解颈椎疾病很有帮助,不过话说回来,硬枕终究还是太硬了些,如果接触面积太小,反而会加重颈椎的压力,所以尽管硬枕有益颈健,但古人未必会选择最坚硬的那种。

古时夏夜,无空调无风扇,难眠成常态,抵秋赊以避暑,帘幔深垂,窗烛斜影。然而,智者早有独到之法:木枕、玉枕成为宝贵的清凉利器。

头枕木制,凉爽舒适,而玉石制成的枕头更是消暑神器,冰凉滑爽,宛如一泓清泉贴肤而来,夜晚,头枕玉石,一触即凉,神清气爽,不再热扰入眠。

如此清凉佳品,岂止是枕头,更是心灵的甘露,让人在炎炎夏日中得以舒爽安眠。

那您可能会说,文人雅士住的是深宅大院,条件自然好一些,可是古人作为实用主义的信奉者,对于温凊是很重视的,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所以不论贫富贵贱,硬枕因其凉爽的特性,都是睡个好觉的上佳之选。

古人言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他们看来,身体乃是父母赋予的,是来自于天赐的珍宝,是值得倍加呵护的,他们深信正如孝敬父母一样,对待自己的身体也应当如此。

古人素有留长发的习惯,睡在枕头上,头发极易纠缠在一起,形成一团糟,想想看,在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年代,洗头可是个大工程,谁愿意经常洗头呢?

女子常用木棍将头发卷起,然后卡住,以保持发型整齐,而木枕则有一种特殊的功效:它可以将脖子卡住,固定住头部,这样一来,女子就可以轻松地将头发梳理到一边,而不会让发型变得凌乱。

硬枕头的其他用途

每当夜晚,倦眼欲闭,头一旦滑落枕头,便会惊醒,犹如一记轻轻的提醒:梦醒时分,岂可懈怠?于是,古人奋发苦读,不为别的,只为了那一刻的辉煌,渴望着“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创作《资治通鉴》期间,每日都沉浸在书海之中,常常熬夜读书写作。

清晨时分,他便会再次起床,继续他的写作工作,为了不被懒惰所侵蚀,他采取了一项独特的方法,那就是使用了警枕。

这种枕头的设计很特别,它是圆形的,当人翻身时,枕头便会从床上滚落到地面,发出一声清脆的撞击声,“砰”的一声,足以将人从睡梦中唤醒,司马光每当在半夜听到这响声,就会立刻警觉,坐起身来,继续投入到书写之中。

再比如古人时有在枕头内部挖空,把一些贵重物品藏在枕头里,类似现代的保险箱,因为枕头距离睡床很近,遇有突发情况,随手一拿就可离家出走,倍感方便。

在《越绝书·卷十三》中有这样一段话:“以丹书帛,置之枕中,以为国宝。” 这句话描述了越王勾践将范蠡的治国之策写在帛书上,然后放在枕中,每天都会拿出来阅读,将其视为国家的重要财富。

这表明古代枕头内部常常是中空的,可以用来存放书籍等重要物品,被人们视作珍贵的财富,常常会选择将它们放在枕头内部。

这种做法并非简单的保存,而是出于对财产安全的深刻关注,当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人们可以立即抱着枕头逃。

说到这里,相信您对古人枕硬枕的缘由已有了一定了解,这虽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小问题,却蕴含了许多文化内涵。

那么大家知道枕头的起源吗

从“枕”字的结构来看,其偏旁部首与木有关,这暗示了最初的枕头很可能是由木头制成的。在古老的汉字解释典籍《说文解字》中,对“枕”字的解释是睡觉时垫在头下的木头,这进一步证实了最早的枕头可能是木制的,关于枕头的具体起源时间,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根据《拾遗记》的记载,云单池国曾向梁国献上一枚玉虎头枕。这枕头被描述为一件珍贵的宝物,但在后来,梁国却被汉朝所灭,在士兵检查战利品时,他们发现了这个玉枕头上刻有篆书。

传说中,这枕头据说曾属于商纣王,而纣王与妲己据说曾一同使用这枕头入眠,这使得这个枕头成为了殷商时期留存下来的珍贵文物。

结语

说白了,硬枕只是一个小小的切入点,但从中我们可以追溯到,古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古人虽然已随风而逝,但他们的精神和智慧却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古人的身影也许有些陈旧,但他们对美好品质的执着,仍在其中熠熠生辉。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