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红楼梦中贾家的没落,不少读者表示唏嘘,贾府的生活已经奢华到了一定地步,府中众人不知节俭、不会收敛行事,成了贾府迅速没落的一大原因。
但这并不是贾府被抄家的真正原因,从原著很多处细节我们可以得知,贾府从前的鼎盛非同一般,若不是在权力斗争中失利,怎会衰落至此呢。
虽然关于宁荣二公是如何得到皇帝青睐才身居高位、位极人臣的,但从原著的只言片语中我们也能推敲出贾府与皇帝的渊源。
而红楼梦中皇帝的原型也因为探讨宁荣二公的发家史而水落石出。
一、贾府的关系构成红楼梦虽然讲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故事,但主要还是发生在贾府,四大家族的兴衰始末也从贾府日常的故事中得以体现。
从贾府日常生活的奢侈程度和风光程度我们可以得知,贾府在朝堂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很多王公贵族都愿意与其结交。
在秦可卿葬礼时,北静王甚至不给皇帝面子,也要来贾府参加葬礼,还主动结交贾宝玉,看似是看中贾宝玉的品质,其实背后都是权力因素,北静王需要贾家在朝堂上的站队。
但其实贾家男子在朝为官的并没有身居要职,四品官员哪里需要北静王来拉拢呢,这就需要探寻贾家的人脉渊源了。
贾府并不是一座宅院,而是分为荣国府和宁国府两部分,因为宁国府的地位要高于荣国府,所以原著中又称宁国府为东府,而贾母贾宝玉等主要人物均是在荣国府。
宁国府比荣国府地位高的原因则是因为最早的宁国公是荣国公的兄长,古代以长为尊,所以宁国公的地位高于荣国公。
但到后来的故事中,主要讲荣国府的故事,不只是因为贾母,这位贾家唯一的老祖宗身在荣国府,也是因为荣国府出了一位皇妃,所以看起来更加重要且风光,况且荣国府的人丁也比宁国府更为兴旺些,人物角色也更加丰富。
贾府最开始的那两位国公,分别是哥哥贾演被封为宁国公,弟弟贾源被封为荣国公。
荣国公贾源的长子也就是贾母的丈夫贾代善,金陵史家的小姐和荣国公长子的政治联姻,贾母生下了三个孩子,分别是贾赦、贾政和贾敏。
随着这一辈的人都离去后,史太君成为了贾府后来唯一的老祖宗。
知道了贾府的家族构成,我们也大致可以理解为什么北静王都要来拉拢贾家,为什么贾家的站队在朝堂上至关重要。
这不仅是这一代的贾家人官居几品,重要的是贾府的荣耀是祖上传下来的,是曾经的皇帝的信任让他们成为了特权阶级。
贾家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不仅是看起来枝繁叶茂,更重要的是他的树根早就在底下绵延开来,与其他皇室成员或贵族阶级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而不禁让人捉摸的是,宁国公和荣国公并非是皇亲,到底是立下了什么样的功劳才让皇帝用这样大的荣耀去封赏呢?
二、宁荣二公的身家从何而来荣国公贾源也就是贾宝玉的曾祖父,和哥哥贾演定然是做了什么卓越的功勋才会得到国公的爵位,而纵观历史,通常是那些跟着皇帝打天下,有从龙之功的人才会得到如此殊荣。
很多读者猜测红楼梦的历史原型是在清朝,但是清朝并没有宁国公和荣国公的爵位,但在明朝却刚好有这两位。
虽然红楼梦中并没有直接写明贾源和贾演的发家史,但从细节处可以推敲出,贾家一开始是住在金陵的。
从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和贾雨村的谈话中可以得知,贾家原是在金陵地界的大户,宁国府和荣国府二宅连在一起,竟然把大半条街都占了,足见其风光程度。
而清朝的都城并不在金陵,而是北京,两位国公的府宅并没有道理建在金陵,反而明朝初年时定都就是在应天府,后来才迁都到了北京,与红楼梦中的故事背景恰好符合。
所以大致可以猜测出宁国公和荣国公的发家就是在金陵也就是应天府,那时恰好也是明成祖和自己侄子抢皇位的时候。
贾演和贾源因为跟着皇帝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被明成祖加封为国公,一切便显得合理了,这样能解释为何贾家后期官位不高但依旧繁荣的原因,全仗着祖上的荣光福泽庇佑。
红楼梦的故事时有着很多隐喻的,其中的事件也都很考究,从元春省亲一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故事背景大概是在明朝,因为清朝并没有嫔妃可以回家省亲的例子,能让娘家人进宫看看嫔妃已经是很难的了。
贾元春那时刚刚被晋升为皇妃,尚无子嗣,怎么可能会有机会回家省亲呢,即便是皇帝有心拉拢贾家,也不会开这样的先例,而明朝却有过皇妃省亲的事情。
这样可以证明我们的猜测是合理的,宁荣二公确实是跟着明成祖一起发动了靖难之役,在小皇帝手里抢来了皇位,因此被授予爵位。
后来明成祖为了抗击周边各族部落等原因将首都迁到了北京,贾演贾源作为国公也就随着皇帝迁去了北京,这也正好与冷子兴所说的金陵老宅对应上了。
三、贾家和皇帝的关系曾有人好奇贾家的家产到底是哪里来的,究竟多少产业才能支撑得起这样一大家子千余口的生活开销。
其实并不是靠现有产业得以支撑的,而是靠着第一代宁荣二公所传承下来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罢了。
正如秦可卿和贾元春所担心的那样,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到底是盛筵必散。
再大的家业若不精心呵护也总有败光的一天,何况是贾家这样站在权力漩涡中的家族。
历来世家大族最要担心的就是与皇帝的关系,贾家靠祖上支持皇帝得来的家业,也要悉心维持和皇帝的关系,只要作为皇帝的坚实拥护者,那贾家也许就能多延续几代。
在红楼梦中,贾家对于皇帝的态度成为了贾府衰败的一大原因之一,毕竟有功的臣子太猖狂确实影响皇帝的权力收集。
一开始的贾家似乎根本没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两府的子孙只知道如何享受,没有往朝堂上使劲的,反而和北静王一党常常混在一起,给皇帝造成了贾家想要脱离掌控的危机感。
对于世家大族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毕竟政敌虽然会影响家族的繁荣程度,而皇帝却可以直接决定你的生死。
如果说一开始皇帝对于贾家的态度也不是非常确定,那在秦可卿葬礼上,北静王与贾家的密切就让皇帝更加警觉了。
所以随后皇帝加封了贾元春为贵妃,给了贾家莫大的殊荣,让他们不仅是国公府,更成为了皇亲国戚,这也是拉拢贾家给他们机会,看他们会如何选择。
即便皇帝看出了贾家的异心,那么加封元春也成为了安抚贾家让他们放松的方式,欲抑先扬,皇帝这手棋走的还是很讲究的。
贾家的后辈到底是不如从前了,这一点也许史老太君也就是贾母的感触会更深,只不过她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可以力挽狂澜了,只能看着大厦倾颓。
很明显,贾家的表现和态度并没有让皇帝满意,从红楼梦后半段也可以得知,贾家在朝堂上的威望大不如前,从贾琏口中我们也可以得知,从前就算有人告贾家谋反他们也不怕,但是后来就得同其他大臣一样处处小心谨慎了。
贾家上一辈对此是没有感触的,毕竟那时贾府正处在鼎盛时期,深得皇帝信任,只是任何事物发展趋势都是曲线增长的,到了最高点就会向下走。
贾演和贾源拼着性命打下的家业,并没有向皇室江山那样传承下去,只是传了几代便落寞了,因着皇帝信任而来的泼天富贵,也因为皇帝的打压而化作云烟。
四、总结贾家落得个被抄家的下场不管是因为后代子孙无德无才咎由自取,更多的还是权力斗争的因素,脱离掌控的世家大族对于皇帝来说终究是个隐患。
皇帝扳倒贾家也不是一日之功,而是细心筹谋的很久,最后从贾元春香消玉殒,贾府倒台的信号枪算是正式打响了,至于元春为何身死,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若是贾演和贾源提前得知自己儿孙最后的结局是这样,他们还会跟着皇帝干那场玩命的斗争吗,也许会,也许不会,毕竟风光过。
看到贾府整个兴衰史的读者,大抵会对贾家的没落感到唏嘘,数载光阴伴随的就是几大家族的由盛至衰,环环相扣,一开始甘愿做皇帝棋子换取荣耀的贾家,也应该秉承祖上遗志才对。
然而像贾家这样盘根错节的大树枝干,到底有几分能由着自己也无法定论。
参考文献:
《红楼梦》
《荣宁二公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