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三十日,一年一度的仲夏,他于一九六二年六月生于香港,家境贫寒,家中共有四位哥哥姐姐,黄家驹受到老大的熏陶,自幼酷爱摇滚乐,高中一毕业便走上街头,在二十一岁时组建了一支响彻香港的乐团,后来更成为一支闻名世界的乐团。许多人都认为,黄家驹是在他去世之后,人气上去的,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正确。
九十年代初期,由于摇滚乐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传统摇滚乐开始没落,而现代摇滚乐开始崛起,到了1991年,黄家驹所在的 Beyond乐队,甚至超越了老一辈的乐队,也许是个偶然,也许是个注定。90年代,黄家驹演唱的摇滚乐,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这个乐团也开始声名鹊起,比起那些实力强劲的乐队, Byond的人气还是要低上一筹的。所以他们的发展方向有三个,第一个,在香港,第二个,在台湾,第三个,则是进军日本,打进欧美市场。
但那时候,香港、台湾两个地区,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很难有什么发展,而且这两个地区,都是小地方,即使拼尽全力,也没有多少粉丝。因此,黄家驹决心到日本去开拓自己的事业。这个策略相当有效,之后乐队在日本迅速崛起,而他自己也成为日本最有人气的歌手,但遗憾的是,他在1993年唱歌时意外跌落台上,经紧急救治后不幸逝世。当年他埋葬时,不光是香港歌星前来相送,就连日本的粉丝们也是千里迢迢赶来,只为看他一眼。
由此可见,他活着的时候,还是挺受欢迎的,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死后成名的。黄家驹的英年早逝,会不会对他的名气造成什么影响呢?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在我们国家,“死者为大”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难道是黄家驹英年早逝,引起了大家的怜悯,让他在死后声望大涨吗?但现在,像《光辉岁月》这样的歌,已经过去了二三十年,依然有人在吟诵,这就是区别。
说黄家驹是靠着追忆而成名的,可曾想过,如果没有一首能流传后世的好歌,又怎么会有新的粉丝来聆听?对于一个喜爱的歌星,很多时候都会将其美化,让人心甘情愿地去听。但黄家驹不同,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先听一首歌,然后才认识黄家驹,再去欣赏他的作品,这就是他的天赋。因此,你可能会觉得黄家驹的天赋并不出众,但他却在这个世界上,不断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这与他的死亡无关,因为他有能力让他的曲子延续到今天,许多人觉得,在编曲,作词,弹琴,歌唱方面,能与之匹敌者,寥寥无几,也有一些人觉得,张国荣在同龄人中,就已经比他更胜一筹了,没必要把他当回事,那个时代,香港,台湾都有很强的竞争对手,而且声望很高,网络上的言论众说纷纭,其实很难分辨出两位谁更好。
他们在一个轨道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当然会引起许多争议,对绝大多数的音乐人来说,不管有多大的成绩,都不会拿黄家驹和自己做比较,因为,他是少数几个把自己的生命和灵魂都奉献给了自己的歌手。王菲曾经说,他的歌声有一种特别的魔力,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那么多人喜爱他的歌声。许多人都在为黄家驹感到惋惜,但更多的却是在想,他要是没有早逝,还能走到现在这么高吗?
他在音律上的造诣是有口皆碑的,他并没有经过正规的学习,所以他写出来的曲子,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曲子,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出身,却能创作出风靡三十年之久的名曲,黄家驹在音乐上的才华,确实令人叹为观止。要是他没有出事,那还了得?在黄家驹的时代,流行的是光盘,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所以内地人想要知道香港的明星是什么样子的,基本上都是看光盘。
那个时候,黄家驹还没有什么名气,在内地也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所以,他不得不另辟蹊径,将战场转移到日本,如果黄家驹能把乐队留在日本发展,那么乐队的歌曲,肯定掀起一股热潮,到时候,他的歌曲绝对不会比现在差。他有这样的天赋,这样的能力,只是时间问题,而现在,他已经不在了,但他的歌,却已经传播到现在,可见他的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