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乡下小伙娶了城里老婆,替岳父还钱又娶了一个老婆

博学的星 2024-02-13 06:37:00

一个乡下的小伙子,机缘巧合之下娶了一个城里的媳妇,替自己过世的老岳父还钱之后,又娶了一个老婆,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乡下少年张四海进城谋生

张家庄是个小山村,村里的人家大都生活贫苦。张四海就是这个村里的一个年轻小伙子,他的父亲张来福是这个村里最穷的人家了。张家祖祖辈辈都种地为生,可这些年来天气越来越不给力,要么就是天旱日晒,要么就是暴雨滂沱。村里许多人都被逼无奈离开家乡,到县城里谋生去了。

张四海看着村里的人一个个都走了,心里也萌生了出去打工的念头。更让他下定决心的是,他家今年的庄稼收成非常惨淡,估计仅够父母过冬了,自己再留在家里只会拖累父母。

一天,张四海终于鼓起勇气对父亲说:“爹,咱家情况这么困难,我想去县城里打打工,挣些钱回来贴补家用。您和娘在家里多保重身体。”

张来福一听儿子要离家出走,心里难免有些不舍,但想到家中的困境,也只能点点头答应了。第二天清早,张四海就收拾了几件衣裳,背上包袱准备坐上了去县城的马车。

父亲把几文钱都交给了张四海,嘱咐他去了城里一定要勤俭节省,还让他去找自己的老战友王叔,或许可以帮忙找到工作。张四海一一记在心上,和父母告别后就踏上了去县城的路途。

一个月后,张四海终于来到了县城。刚进城门,他就被县城的繁华景象惊呆了。高高的房屋林立,匆忙的人来人往,马车和人挤满了整条街道。这和家乡的安逸简单截然不同,张四海不禁有些手足无措。

按着父亲的嘱咐,张四海找了一家便宜的客栈住下,休息了一夜便开始在街上寻找父亲的老战友王叔。县城那么大,要找到一个人着实不易。好在张四海运气不错,问了几天后终于在一家小饭馆找到了王叔。

王叔已经白发苍苍,但还是热情地招待了张四海,并答应帮他找一份工作。第二天,王叔就带着张四海来到了一家名字叫“聚缘坊”的小饭馆,介绍张四海和饭馆的掌柜李怀仁见面。

“来福的儿子?哈哈, 几年都不见了,你跟你爹一个样,长得真帅啊!”李怀仁大手一拍张四海的肩膀,两人很快打成一片。李怀仁答应让张四海到饭馆里帮工,尽管工钱不多,但对于张四海来说先有口饭吃已经很满足了。

第一个月,张四海主要在厨房里干些洗碗刷盘子的杂活。工钱不多,但李怀仁提供吃住,张四海勤勤恳恳,工作非常卖力,也得到了李怀仁的认可。

渐渐地,李怀仁开始让张四海去菜市场帮忙买菜,有时也会让张四海出去送外卖。张四海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李怀仁看在眼里,决定让张四海在饭馆长期工作,作为店里的长工,专门掌管买菜和外送的工作,每月还可以有一些工钱拿。

张四海得知这个好消息后,开心得合不拢嘴。在县城生活的第一个月,他不但解决了吃住问题,还有了一个长期的工作。这已经是他想都不敢想的好事情了。

父亲的老战友王叔给张四海打开了生路,让他在陌生的城市找到立足之地。张四海默默在心中感谢王叔,也感谢李掌柜给他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对于这个刚进城的穷小子来说,这份工作无疑就是改变命运的转折点。

张四海决心要好好工作,争取早点积攒下一笔钱,然后娶个媳妇成家立业。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在这个城市过上好日子,甚至还要把父母接到城里来与自己同住。

二、愿望成真,娶得漂亮媳妇

在县城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张四海逐渐熟悉了这里的环境。每天他按照李掌柜的吩咐,去菜市场采购食材,或者送外卖到街坊客户家。张四海工作诚实勤奋,深受李掌柜的信任。

有一天,李掌柜找张四海谈话,表示想把自己的女儿李春月嫁给他,让他当自己的女婿。张四海听后欣喜若狂,这简直是做梦也不敢想的好事。原来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张四海已经暗恋上了李春月。

李春月生得极美,雪肤瓷貌,又会做饭又会缝纫,是个得体贤淑的好姑娘。以张四海的家世,是没资格娶这样出众的女子的。没想到李掌柜竟然主动提亲,这简直是张四海的天大好运。

张四海激动难耐,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了。第二天,张四海穿上新衣,背负着两个大红喜箱就去迎亲了。李春月头上盖着红盖头,神态端庄羞涩,两人终成眷属。

婚后,张四海和李春月生活得非常甜蜜。李春月不仅贤淑能干,对公公李掌柜也极为孝顺,帮着打理饭馆的生意。在她的经营下,饭馆的菜品更加精致可口,顾客也变多了。

张四海每天仍然勤勤恳恳地工作,但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在厨房洗碗的小伙子。他逐渐成了饭馆里的当家人,和岳父一起管理着饭馆的全部事宜。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四海和李春月的感情越来越好。张四海时常自豪地对人说,自己虽然出身寒微,却娶得京城里数一数二的美人儿。李春月也对丈夫照顾备至,张四海深感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归属。

就在张四海沉浸在幸福里时,一场变故突然降临到这个小家庭。李掌柜得了重病,虽然张四海和李春月找来名医,但终究没有救过来。李掌柜在一个雨夜离世了,时年仅五十岁。

李掌柜的突然离世是个巨大的打击,张四海和李春月痛哭不已。丧事办毕后,二人才发现家里的情况并不容乐观。李掌柜生前把积蓄都投入到饭馆,现在饭馆虽然还在,但生意一落千丈。

李春月虽然勤快能干,但女流之辈经营饭馆终究力不从心。张四海也没做过掌柜,对生意一窍不通。没过几个月,饭馆就亏损了。张四海和李春月不得不整日紧锣密鼓干活,但收入还是捉襟见肘。

眼看生活越来越困难,张四海也开始后悔当初答应李掌柜的提亲了。他开始埋怨李掌柜瞎指腊肉,把自己嫁给一个无能的穷小子,害得自己受罪。

三、老岳父过世,家境陷入困境

李掌柜的离世给张四海和李春月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饭馆的生意一蹶不振,两人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

有一天,一个叫王翠花的妇人突然找上门来,说李掌柜生前欠她二十两白银,要张四海立刻还钱。张四海和李春月吃惊不已,李掌柜生前从未跟他们提起过这笔债务。

无奈之下,张四海只得卖掉家里的一些东西,加上凑齐了十几两,先付给王翠花十两作为首期。王翠花一走,李春月便离家出走,说自己受不了这种日子了。

张四海一个人在家,心力交瘁。他把饭馆打理得有模有样,生意才略有起色。就在他计划着挣更多银子还债时,王翠花又来催债了。

张四海苦苦哀求给他几日时间,但王翠花态度强硬,说必须今晚偿还余款,否则就告到官府去。张四海着急坏了,家中仅剩的几两银子远远不够。

无奈之下,张四海只得卖掉祖传的老宅,加上饭馆所有的积蓄,才凑够了二十两还给王翠花。王翠花得银子后笑言要去买份大宅,得意洋洋地离去了。

张四海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他沿街流浪,最终在一家破庙里躲雨。突然,他在庙里发现了一个铁盒子,里面有李掌柜生前留下的一张借条。

借条上写着,李富贵欠李掌柜三十两白银,五年后还本付息。张四海大喜过望,这张借条是重振家业的机会啊!他立即去找李富贵要这笔债,却被对方强词夺理赖账不付。

穷困潦倒的张四海再次看到希望,却被无良的李富贵夺去。他想起李春月,自责不已。这时候,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努力吧,好日子就在前头……”

张四海定了定神,决心不轻言放弃。他要让李春月回心转意,重拾这家小饭馆;他更要让李富贵把银子偿还,重新振作家业。未来的路还长,风雨难测,但张四海已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四、借条救命,机会在眼前

在庙里得到李掌柜的借条后,张四海重燃了希望。他找到李富贵,拿出借条要求对方立刻偿还三十两白银。

李富贵见状大怒,说李掌柜早就把这笔钱送给他了,根本不用还。张四海哀求李富贵发发善心,自己实在太需要这笔钱,但李富贵毫不动容,让手下的打手把张四海打出门外。

张四海伤心欲绝,突然想到可以告上官府,让 县太爷判这个不道德的债主还钱。第二天清晨,张四海来到衙门,向县太爷诉说了事情的原委,拿出借条作为证据。

县太爷查看借条后,驳回了张四海的请求,说这只是张四海的一面之词,没有其他证人证明借条的真实性。如果要判案,至少要有李掌柜本人出面才行。

张四海哽咽着说李掌柜已经过世,但县太爷态度坚决,认为这借条形同废纸。心灰意冷的张四海只得离开衙门,他意识到通过正当途径拿回这笔钱的希望渺茫。

无奈之下,张四海决定孤注一掷,想出一个威胁李富贵的办法。他给李富贵写了封信,说自己手里有证据证明他与海盗勾结,准备攻击本城,如果不想露馅,必须立刻偿还借款。

果然,刚过了几日,李富贵的管家就送来了一袋子银票,说明李富贵同意按借条偿还三十两白银。张四海欣喜若狂,终于可以重新开始打拼了。

首先,他用这笔钱给李春月写了封信,诚恳地向妻子赔罪,并邀请她回来一同经营饭馆。然后,他又重新装修了饭馆,请了几个能工巧匠,使它焕然一新。

就在张四海忙得热火朝天时,李春月回来了。她已渐渐原谅丈夫的无能,决定给他一次机会。两人携手合作,很快将饭馆经营得红红火火,顾客盈门的场面恢复如初。

五、打官司落空,再次陷入困境

靠着李掌柜留下的借条,张四海终于从李富贵手中追讨到了三十两白银,重新振作了家业。然而好景不长,更大的风浪即将来袭。

原来李富贵根本没放弃,他暗地里向当地的知县讨好送礼,请求帮他一个忙。知县平时就和李富贵有所勾结,这下子欣然应允。

没过几日,知县突然带人来到张四海的饭馆,把张四海直接抓了起来,说他涉嫌敲诈勒索李富贵。张四海焦头烂额地解释借条的来龙去脉,但知县置若罔闻,直接把他投入大牢。

监狱中的日子可谓苦不堪言,张四海要忍受贫瘠的伙食、恶劣的环境和看管的凌辱。他不停地大声呐喊自己的冤情,却无法阻止知县和李富贵的勾结。

李春月听说丈夫被捕,急忙去求情,但知县丝毫不为所动。李富贵更是嚣张地要求李春月嫁给自己,否则就把张四海送上绞刑架。李春月怒不可遏,转身就跑,从此音讯全无。

在牢中待了大半年后,知县才把张四海从牢房提审。张四海苦辩自己的清白,并控告李富贵罪无可恕。知县却狡辩李富贵已经把借条上的钱送还,不是自己胡扯来敲诈勒索的吗?这场官司张四海理亏在先,注定败诉。

果不其然,知县很快就宣判张四海敲诈勒索罪成,判处苦役三年。张四海痛心疾首,出狱后他除了衣食无依,曾经的饭馆也变成了乌有。他只能带着满腔恨意离开这个荒唐的地方,流落他乡。

就这样,张四海再次一无所有,被迫离开了打拼多年的故土。命运的天秤向他开了残忍的玩笑,让他上天堂下地狱般地反复沉浮。我们不知他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痛苦,但相信他一定会像风中残烛般重新燃起斗志。

六、道义昭彰,重回饭馆

经过牢狱之灾后,张四海一无所有地流落到了别的城市。在这里,他勤劳工作,渐渐积攒下了一点钱财,勉强维持生计。

有一天,张四海突然收到家乡来的一封信。原来是李富贵的管家寻找他,说李富贵已经病重在床,想见张四海一面尽尽心头之恨。张四海虽恨李富贵害自己受尽折磨,但到底咽不下这口气,还是决定返回故地。

见到病中的李富贵,张四海的怒火再次高涨。他痛骂李富贵无耻卑鄙,恶极必报,定会遭天谴。李富贵虚弱地说自己确实做错事,现在疾病缠身是报应,想尽力弥补。

于是李富贵让人取来了一大笔金银,都是他多年来不义所得。他交给张四海,希望他拿去赎回老宅和饭馆,重新做个人。张四海起初坚决不肯要这笔金银,但看着李富贵痛苦的模样,终究还是心软了。

接过金银后,张四海第一时间就赎回了老宅和饭馆。然后他四处打听李春月的下落,终于在一座寺庙里找到了妻子。两个受尽折磨的人泣不成声地拥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又重新团聚了。

重返饭馆,张四海和李春月合力经营,很快就把生意做红火了起来。他们雇了几个手艺高超的厨师,发展新的特色菜肴,还打造了温馨雅致的就餐环境,深受食客喜爱。

就这样,张四海用自己的双手,重获了曾经失去的一切。他和李春月也收养了几个流浪孩子,让他们在饭馆里学习手艺。虽然过去的痛楚无法磨灭,但他们决心过好现在,不再辜负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李富贵最终还是没有熬过病魔的折磨,但他为自己的过错尽力赎罪,也使张四海重新走上正途,可谓最后一个善举。人生路漫漫,我们不必执着过去的种种,而是应积极面对新的未来。

七、后记

经历种种波折,张四海终于重夺了自己的故土和事业。他和李春月一起,把饭馆打造成了县城里最有名的餐饮场所。

随着生意日益红火,张四海也开始过上了小康生活。他积累了一些家财,搬进了宽敞舒适的新房。衣食无忧的生活,比他过去那些受尽折磨的岁月要好上太多太多。

再过些日子,张四海就要迎来人生的第一个五十大寿了。按照习俗,大寿那天他要宴请亲朋好友,庆祝耄耋之年。

张四海特意请来了一位裁缝,为自己量身定制了一套华丽的寿衣。衣裳上的蝴蝶、寿字等彩色绣花细腻生动,暗合“花甲”之意,而衣襟上绣的蝙蝠又代表“福星高照”。

李春月为丈夫的大寿也早早准备了礼物——一副华美的红木抽屉柜,放在卧房中,据说有“囊括财运”的意味。她也为宴请的客人们精心准备了丰盛的酒席。

张四海大寿那天,不仅穿上了订制的寿衣,还娶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妾。这在当时的社会里并不算稀奇,富裕人家多有纳妾现象。李春月作为正室也接受了这一安排。

张四海从一个落魄的穷苦青年,经历多次坎坷起伏,终于发达成家,建立起了自己的事业。他和李春月也渐渐老去,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

饭店的生意每年都在扩大,从原先的小楼摊铺,发展到现在的两层砖木结构。张四海聘请了几个师傅,主打特色菜系,深受食客欢迎。他还在饭店边上盖起了几间雅致的宾馆,收留遥远而来的商旅。

临近古稀之年,张四海决定把饭店的经营权逐步移交给儿子张继福。自己则身着布衣,与李春月相依为伴,度过晚年。偶尔他还会带几个小孙子去自己最爱的菜市场和公园,回忆着年轻力壮的时候在这里奔波劳碌的点点滴滴。

李春月去世后,张四海独自一人在老宅中挂念故人。虽然后来又娶了几个小妾做伴,但她们大多没能陪伴到最后。直到百岁高寿,张四海在睡梦中安然离世。

根据他的遗嘱,张四海被葬在一处风景秀美的山冈上。每年清明节,子孙后代都会来这里扫墓,缅怀这位出身贫寒却终成巨富的老人。他的传奇经历也成了这个家族的珍贵传说。

0 阅读:33
评论列表
  • 2024-02-16 15:06

    现在新买的电视机,机身后面都不带红、白、黄,三种颜色的连接口,只有一个AV接口,用一分三视频线,也连接不上影碟机,这导致新买的电视机,无法观看DVD影碟机,希望电视机生产厂家,能给新出厂的电视机,后面加上红、白、黄,三色接口,能连接上DVD影碟机。

博学的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