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坛1992:香港电影最巅峰的一年

小A的时光机 2025-03-31 11:13:45

1991年八月份,徐克执导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上映,不但收获了不俗的口碑,而且票房成绩也是相当炸裂,在香港本土进入了年度票房榜前十,在台湾省同样进入了年度前十,而在海外市场也是反响强烈,不但在新加坡拿下了华语片票房榜第二,在韩国更是力压双周一城,外加刘德华,夺得了那一年的华语片票房榜冠军,而如此耀眼的商业成功,自然让续集《男儿当自强》的拍摄计划,提上了日程。

1992年初,本片正式开拍,起初一切还算正常,拍摄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之中,但是没想到,在电影即将杀青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发生,致使拍摄计划陷入停滞,差一点让这部一代经典无法面世,而这个意外就是该片的男主角黄飞鸿的扮演者李连杰,突然的消失不见了。

李连杰为什么会失踪,这还要从他的经纪人罗大卫讲起。

1989年的时候,罗大卫从老爹罗维手中挖来了李连杰,在他的撮合下,李连杰和嘉禾签署了两年四部的片约,每部150万港币,起初双方合作还算愉快,两年的时间里,嘉禾用李连杰拍摄了《龙行天下》《黄飞鸿》两部片子,并接连支付了300万港币的片酬,属于是双赢的局面,但是到了1991年两年合约快到期的时候,双方就片酬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李连杰的重点放在了两年上面,他认为合约到期了,虽然只拍了两部片子,但那是嘉禾的原因,自己就应该拿到总共600万的片酬,嘉禾需要再支付给自己300万。

然而嘉禾却把重点放在了四部上,认为李连杰只拍了两部,想要拿剩下的那300万,必须要再续约两年,把戏拍完才行,双方可以说是各有各的道理,这时候就应该经纪人出马,毕竟这个职位就是调解艺人跟公司矛盾的,然而罗大卫却不这么想,他的母亲刘亮华是嘉禾的董事,因此他从一开始便是站在嘉禾一方的,各种威逼利诱对李连杰说,你最好签约,因为嘉禾的律师是香港最好的,起诉艺人从来就没输过。

看到本应该帮自己说话的经纪人处处为嘉禾说话,李连杰便明白了罗大卫的屁股是坐哪边的,现在的他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没有办法只好退让一步,跟嘉禾又续了半年的合约,至1991年12月31号结束,在这期间嘉禾每月支付李连杰5万港币的生活费,但罗大卫还要从中拿走两万的抽成,这作风真的跟他爹如出一辙,好不容易熬到了1991年底,嘉禾迟迟没有拍片,李连杰心想这次没什么好说的了吧。

没想到就在合约到期的前1天,罗大卫找到李连杰,没有任何商量,直接给他下了一个通知,准备准备过几天开拍黄飞鸿第二部,听到这话,李连杰哪里还能坐得住,嘉禾的做法简直就是欺人太甚,他直接放出话来,那300万片酬我不要了,反正合约也马上到期,我离开香港,不跟你们玩儿了,但即便是退让到这个地步也是不行,嘉禾在罗大卫的操作下,掌握着李连杰的护照签证,他们那边不同意,李连杰根本就没有办法离开香港,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残酷,连续五届的全国武术冠军,面对资本也只能任人宰割,他只能再次妥协。

1992年初入驻男儿当自强剧组,黄飞鸿续集正式开拍,然后故事就来到了咱们开头讲的,本片即将杀青的时候,李连杰就突然的消失了,任谁都是联系不到他,电影拍摄一时间陷入了僵局,好在这是一个关键人物出场,拯救了这部差点流产的经典,这个人就是吴思远,之前咱们提到过这个名字,他是香港影坛的教父级人物,让成龙爆火的《蛇形刁手》,最让周星驰爆火的《赌圣》,都是其策划拍摄的,虽然他有自己的思远影业,不过跟嘉禾的关系也很密切,因为徐克拍电影经常超支,所以男儿当自强开拍前吴思远便被嘉禾邀请,担任了本片的监制,希望他能控制下电影的开支。

因此,当李连杰失踪后,他便第一时间得到,在了解到可能是因为合约问题,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后,他便先找到了嘉禾的老板邹文怀,询问想怎么处理这个事情,香港电影杂志曾经连载过吴思远的回忆录,在这里面他详细讲述了当时的事情经过,邹文怀收到消息后,觉得事情闹这么大,让嘉禾丢光了面子,所以坚决不妥协,并放出狠话,就算把底片烧掉,也不会跟李连杰和解,但吴思远却不这么认为,在他心中,做生意是为了挣钱,而不是为了争气,在一番好言劝说之下,邹文怀的头脑才清醒了过来,对吴思远说,事情也是可以商量的,但李连杰这样做,肯定有人在背后指使,你当心一点见机行事。

获得了嘉禾许可的吴思远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先找到李连杰,但当时没有人能联系到他,这时候吴思远便想到了元奎,他是李连杰在香港最好的朋友,之后,其创办正东电影,元奎就是骨干之一,别人可能不知道李连杰在哪里,但元奎肯定知道,于是便给其打去了电话,询问李连杰的下落,按照道理来说,元奎肯定是不能把李连杰的行踪,随便透露给外人的,但非常巧的是,吴思远还真不是外人,讲赌圣那期节目的时候咱们说过,元奎的导演处女作就是吴思远投资的之后,吴思远还带他去美国闯荡了几年,可以说两人的关系就是亦师亦友,因此当吴思远询问李连杰下落的时候,元奎便不好意思推脱,直接给了他一个联系方式,当他按照号码打过去之后,发现那边果然是要找的人。

然而面对吴思远的各种调解方案,李连杰却不置可否,而是冷冷的说道:你去找蔡子明解决吧。

不少观众应该都听说过,他本姓欧,是广州人,70年代通过亲戚来到香港,因办事爽快狠辣,很快便在香港可以独当一面,承包大的装修工厂,后来他去荷兰发展,实力更为壮大,80年代后期,他回到香港,看到电影行业热钱涌动,便也投身进入其中,创办了富艺电影制作公司,他在电影圈混,也发挥了处事爽快狠辣的风格,很快就有了名气,在拍出《轰天龙虎会》尝到甜头后,更是全身心的投入电影行业。

另外,蔡子明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背景神秘,独来独往,对谁都不买账,因此影圈人对他都敬畏三分,吴思远之前跟她打过交道,深知其江湖背景深厚,所以便亲自上门拜访,而对方当然也知道他的来意,因此也没有绕什么圈子,直接就开门见山的痛斥了一番嘉禾的所作,并说自今以后就是李连杰的经纪人,他们已经开始筹划拍摄别的电影了,至于那部男儿当自强就不去拍了。

吴思远听到这话当然是不可能同意的,但他也不敢硬来,而是蜜枣大棒双管齐下,首先是好处,他对蔡子明说,这部男儿当自强的成绩肯定比第一部要好,对于李连杰的名气也肯定是提升巨大,之后他为你拍电影不用宣传就能卖座,接着吴思远又说出了不拍男儿当自强的坏处,嘉禾都已经投资了这么多钱了,如果最后打水漂,那肯定是要起诉李连杰的官司一天打不完,你跟李连杰拍的电影就一天不能上映,甚至于连国际版权都没办法,在看到蔡子明有些许动摇之后,吴思远又抛出了一个甜枣,他替嘉禾做主,提高李连杰的片酬,另外,嘉禾之前欠着李连杰的50万片酬,他自掏腰包补齐以表诚意,要不说香港影坛的不少公益活动都是吴思远出面呢,人家是真的会办事。

蔡子明虽然是江湖中人,但说到底还是为了钱,看到对方这么有诚意,便同意了这个方案,李连杰几天后再次现身,《男儿当自强》终于得以拍完,虽然是经过了一番坎坷才拍摄完成的,但本片的质量却是真的高,而且比第一部的故事情节更为复杂,首先故事背景从佛山转移到了省城广州,剧情也从打击人贩子拔高到了帮助孙文革命,片中各方势力依次登场,没有一个是多余的存在,同文馆的学童们,对于当时积贫积弱,急需引进新知识,新思想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国家未来复兴的希望,白莲教的信徒们因为贫困和无知,变得狂热而暴力,而他们的愚昧无知,也让陆皓东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灰心和失望,无论是时代,国家,民族革命,文化以及情感,本片都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

上一部中救场的袁和平,到了这部戏中直接担任了武术指导,他在这部续作中延续第一集,竹梯大战中那种飘逸的风格,在黄飞鸿跟九宫真人的决战中,就想到把几张桌子叠成法台,一边打一边呈现桌子凌空叠起,摇摇欲坠又倒不下来的视觉奇观,让观众们看的目瞪口呆,还有那全新升级的无影脚,在徐克的创意下,直接摆脱了地球引力,让李连杰都感到不可思议。

除了为本片编排了精彩的动作戏份外,袁和平还把袁家班的甄子丹推荐给了徐克,在片中扮演了清廷高官纳兰元述,虽然他的设定是个大反派,但是观众们对他的恨意并不大,因为他的角色定位基本上算得上是一个好官,镇压白莲教时,他嘱咐手下不要打伤平民,进入英国领事馆大门,面对洋人也是不卑不亢,与洋人交涉无果后,他通过折电线杆儿切断领事馆与外界联系,然后利用白莲教捣乱来抓孙文,陆皓东。

可以说头脑极其清醒,是清廷里难得的人才,但是大厦将倾他独立难支,清廷的灭亡并不是他一人可以挽救的,可以说这个角色的内核很是丰富,因此也让甄子丹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金像奖提名。

除了出色的人物塑造外,甄子丹还在片中展示了自己那极为不俗的身手,据说当年拍摄两人对打戏份的时候,全剧组的人都非常兴奋的围过来看,因为他们认为这两人都是专业武术运动员,武术功底不是一般的好,打起来特别有范儿,怎么拍怎么好看,外加八爷出色的动作设计,简直就是香港影史中最为经典的几段对决之一。

第二年的金像奖颁奖礼上,提名最佳动作指导的五部片子,随便拿出来一部,放在普通年份都能是顶尖的存在,但很可惜,男儿当自强是真的强,程小东即便提名了三部,但最终还是败给了袁和平,1991年4月16号,本片正式登陆了嘉禾的各大戏院,同期上映的还有周星驰的《逃学威龙2》,虽然这一年的周星驰气势如虹,但李连杰仍然跟他打的有来有回,最终票房收获3039万港币,仅比前者少了100多万,而他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则更为亮眼。

在马来西亚排在华语片票房榜的第三位,在新加坡拿到了年度票房冠军,还打破了该国的影史卖座记录,只是在铁杆票仓韩国市场,因为是延期一年才上映的,受到盗版录像带的影响,所以只排在了1993年的华语片票房榜第五位,不过1992年韩国电影市场,华语片票房榜的第一位,仍然是李连杰占据的,而那一部电影同样是一部经典,同样是徐克在幕后制作的,而该片就是比《男儿当自强》更早一点拍摄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

1990年的时候,徐克推出了《笑傲江湖》的第一部,虽然影片拍摄超支导致没有赚钱,但幕后的老板金公主,高层却认为这部电影的质量非常高,因此便愿意投资继续拍续集,不过因为上次没有挣钱,所以这次的投资不会很高,但演员们可不管这些啊,听说要开拍第二集便要求增加片酬,许冠杰在80年代初参演最佳拍档时,片酬就高达200万,到了90年代初自然更贵,因此这部续作便请不起他了。

此时徐克也刚好与李连杰合作完黄飞鸿的第一部,并决定邀请他来扮演令狐冲,当时李连杰还没跟嘉禾闹掰,因此片酬还没有涨上来,属于是被租给金公主了,片酬是每个月十万港币,整部戏只拍了三个月,看得出它这片酬是真的很便宜,不过它虽然便宜,但展现出来的效果却丝毫不逊色于许冠杰,毕竟武打戏是他的特长,而程小东还在片中大展拳脚,各式天马行空的招式让观众们看的热血沸腾,尤其是那独孤九剑的设计,更是成为了香港影史上的经典一幕。

本片在开拍之前,徐克就已经制定好了要围绕着东方不败来拍的主线,然而笑傲江湖的原著小说,虽然有100多万字的长度,但描写这个角色的篇幅只有不到3千字,要拍那它当然得进行不小的修改,不过好在徐克很早之前就构思了一个类似的人物,那是1983年拍《新蜀山剑侠》的时候,片中有场戏是郑少秋饰演的丁隐跟血魔过招,结果血魔就变成了一身红衣造型的仙堡堡主,而这个角色正是林青霞扮演,当时徐克看到这个造型之后感到很是惊艳,于是便拉着林青霞说,以后我会找你拍一部戏,还是用这个造型。

于是到了1991年,笑傲江湖续集筹划期间,徐克就真的又找到了林青霞,让她他出演了东方不败,那一袭红衣,果然是跟之前一脉相承,而这也成为了本片中最为经典的几个镜头之一。起初金庸对改编自己的小说还是没什么意见的,但是后来听说徐克改的面目全非,还要林青霞来演东方不败,跟令狐冲谈恋爱的时候,那直接就不愿意了,给徐克打去电话争执了一番,最后还是没能拗得过这个徐老怪,林青霞还是演了东方不败,金庸对此极为气愤,以至于本来在计划中的神雕侠侣,直接就不给徐克授权了。

其实金庸如此生气也有他的道理,毕竟他笔下的这个东方不败是那种阴阳怪气,有着扭曲性格的变态角色,用林青霞这么漂亮的女人来演,可能表现出原有的人物性格的,而徐克其实也没想着美化东方不败,他只是想要用美貌作为反差,去讽刺东方不败的野心和失常,然而当电影上映之后,观众们却和金庸的想法一样,这个东方不败就是被美化了。

不过观众们与金庸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他们能够接受这样的美化,甚至于可以说很喜欢这样的美化,以至于让东方不败成为了林青霞职业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那个角色。

这部电影是在1991年底拍完的,因为上一部的票房不是很好,所以金公主也没对这部续作抱有很大的期望,因此没有直接在香港上映,而是于1992年的春节档期间,先在台湾上映了,多少有点试试看的意思,如果观众们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还可以修改一下,再登陆香港的戏院,但是任谁都没想到,本片在台湾的反响那是空前的剧烈。

比如这个台北市场的票房榜单上,虽然总额不如这一年成龙的《警察故事3》,但是在总观影人次上却是稳居第一名,该片在当年三月份登陆韩国市场后,也拿下了那一年,首尔的华语片观影人次第一名,(因为韩国各大影院票价都是统一的,所以都是按观影人次来统计票房)

当年六月底,本片终于在香港市场上映,凭借着早就传开的不俗口碑,该片一共斩获了3400多万港币的票房,位列当年十大卖座佳片的第八位,如果不是一周后《审死官》和《警察故事3》的接连上映,本片或许还能更上一层楼,《东方不败》的推出,不但让整个亚洲的观众们耳目一新,而且很多业内人士也被本片震惊的目瞪口呆,比如王晶就在自己的自传中写到过:1992年春节的时候,他也在筹划拍摄一部金庸电影,无意中听说了东方不败在台湾反响热烈,于是便找到徐克的妻子施南生,问他借了一个拷贝,自己独自观看,一开始他的心态很轻松,只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看看,但是没想到几分钟后第一幕演完,他便已经头皮发麻,遍体生寒,脑子里只有四个字“劲到飞起”

第一幕中自雄饰演的东瀛武士,一剑把拦路马斩成两半,那视觉震撼简直超乎想象,而且效果还非常的逼真,之后的独孤九剑,葵花宝典,吸星大法等一系列武学招式的展现,在他这个金庸迷看来,就是对金庸原著的最佳演绎,王晶之前一直拍喜剧片,所以对于武术指导不怎么看重,但这次东方不败却震惊到他了,而他未来几个月也要拍金庸电影,自然便想要呈现同样的效果,于是便找到了东方不败的导演兼武术指导程小东,邀请他参与自己那部金庸电影的拍摄,而这部作品的名字就是《鹿鼎记》。

也就是上一期咱们说的,让《逃学威龙2》,避开暑期档的古装大片,那时候的周星驰已经开始在东南亚和台湾省有了不小的影响力,因此《鹿鼎记》自然不怕下大成本,除了武术指导请来程小东外,美术和服装也用上顶尖的奚仲文和陈顾方,摄影师则是钟志文,而女演员则有张敏,邱淑贞,李嘉欣,袁洁颖,吴君如,当然还有为了蹭热度临时增加的林青霞,据王晶自己说,这是她从业以来所用最顶级的团队配置了。

虽然王晶向来以屎尿屁闻名,但作为香港中文大学高材生的他,自然是免不了的在自己的电影中表达一下自己的某些观点,比如陈近南对韦小宝的“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个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

本片跟东方不败一样,也是先于台湾上映的,在台北市场的票房成绩仅次于成龙的《警察故事3》,而观影人次则排在华语片的第三位,在王晶的自传中提到了,全台的票房收入高达两亿新台币,可以说是相当的卖座,而在香港市场,永盛本打算七月初上映的,但是审死官的所向披靡,让其不得不延后了三四周,最终于7月30号登陆了香港各大戏院,直到下映时一共收获了4000万港币的票,位列1992年十大卖座佳片的第三位,让永盛大赚了一笔,也让周星驰的名气更加响亮。

这个系列一开始就打算拍两部,第一集暑期档上映,第二集在1993年春节档上映,看着时间还很宽裕,所以王晶便带着成龙去日本,拍另一部电影的外景区了,但是没想到台湾的片商看到鹿鼎记如此卖座,便急不可耐的催促永盛提前交片,因此王晶刚回到香港,正打算跟成龙拍摄剩余的室内戏呢,便接到了向华强的电话,马上开拍《神龙教》,八月底交片,听到这里王晶简直就想哭出来了。

上次拍整蛊专家时间紧,但好歹只是专注的拍一部片子,但现在要拍神龙教成龙那部电影也不能耽误,让他顿感分身乏术,为了两边都不得罪,王晶只能日夜开工,最忙的一天是下午6点在邵氏影城拍神龙教,拍到约凌晨一点,再去香港南洋戏院拍成龙的那部戏,直到第2天中午时分才停下来,休息一个下午再继续拍。

好在当时程小东帮了不少的忙,毕竟他也是一位优秀的导演,所以王晶在神龙教剧组的时候,只专注的拍文戏部分,当他离开剧组去拍成龙那部电影的时候,则由程小东顶替上去,全程负责武打戏份的制作,因此在这部片子中,我们也能看到东方不败那种天马行空式的打斗风格,比如对于战冯锡范时,韦小宝使出的那一招“金蛇缠丝手”就非常的具有想象力。

虽然王晶是赶工拍摄的文戏部分,不过展现出来的效果以及笑点,却是丝毫不逊色于第一集,尤其是各位演员的精彩演绎,更是为影片添光添彩,周星驰不必多说,本片的灵魂人物,浑身都是笑点,而马海伦饰演的独臂神尼,端庄起来是一本正经,中了“我爱一条柴”后,也能演出那股子骚浪贱,还有陈百祥饰演的多隆,在上一部中就大放异彩,到这部神龙教里,更是顶替了吴孟达的位置,大肆展现搞怪之能势,逗笑本领丝毫不比周星驰差。

在一番加班加点之后,神龙教终于如期交片,于八月底在台湾上映,票房成绩虽然不及第一部,但也没有差很多,九月份在香港上映后,也拿到了3600万港币的票房,暂列年度榜单的第四名,而前面三部更为卖座的作品,也都是周星驰主演的,可以说这时的他在香港电影市场真的是所向披靡无人可挡,不过这还没完,因为1992年还没有结束,这一年的12月17日,距平安夜还有整整一周时间,由陈嘉上执导,周星驰与老搭档吴孟达,张敏等人主演的武侠片,《武状元苏乞儿》杀入了圣诞档。

在苏乞儿上映前的一整年里,周星驰拍了三部清宫戏,这刚上映的第四部,会不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呢,答案是不会,因为该片与《审死官》《鹿鼎记》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审死官》是一部内核深刻的讽刺喜剧,《鹿鼎记》是一部极尽所能的癫狂喜剧,而这一部《苏乞儿》则是一部周星驰日后最为观众们感同身受的悲喜剧。

他虽然披着喜剧的外衣,但内里的悲剧性质却一点都不少,很多戏份都能让观众们落泪,比如苏灿在一无所有之后,第一次上街乞讨,就碰到了如霜,男人的自尊让他把头埋进煤炭之中,那回头掩面的抽泣满是心酸,还有周星驰与吴孟达表演出的父子情深,比爱情部分要更为深刻,苏灿目不识丁,却想要为一个*女进京考状元,换做一般的父母肯定以为儿子疯了,但苏父却毫无条件的支持,即便儿子最终被打残废了,他也是不离不弃,无微不至的在身边照料,就算是自己得病发高烧,也仍不想儿子去讨饭,这种溺爱尽管显得有些憨傻愚昧,但流露的真情却无疑让观众们感动。

还有上一刻观众们还在为苏灿吃狗饭的命运感伤,下一刻就被一个反转直接逗出笑来,这悲剧与喜剧的融合堪称完美,而这一切不仅仅是导演陈嘉上的功劳,周星驰的用心塑造也是关键元素。

这种悲喜剧对演员的要求很高,多一分就显得做作,少一分则没有力度,周星驰用不着痕迹的表演,证明了自己不光能演贱兮兮的角色,不是只能靠演小混混土包子,才能获得观众们的认可,他也能够驾驭好各种职业,各个年代的角色,将他们呈现的有血有肉,苏乞儿上映的这个时间点,是注定要跨年,不过按照惯例,影片票房还是要记入1992年的,而伴随着这部作品的热映,1992年就这样和香港观众们说再见了。

1993年初,各种盘点结果也逐渐水落石出,周星驰主演的电影有五部进入了香港电影票房榜年度前十,更准确的说是占据了前十就算是相当成功了。

可是在1992年,周星驰创造了香港电影空前绝后的记录,即便是这一年中最不卖座的《漫画威龙》也有2200万港币的票房,位列年度票房榜十三位,可以说这一年的周星驰真的是香港电影市场最闪耀的那颗星,因此这一年也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周星驰年”

然而这一年不仅仅是周星驰最巅峰的一年,也是香港电影最好的一年。该年度的港产片票房达到了开埠以来的最高峰,总共累积12.4亿港币的成绩,占据了这一年香港影坛总票房的78.8%,是一百多年以来的第二高记录,按照票房总额来说则是一百多年以来毫无争议的巅峰之年。

而且这一年的港产片有12部的票房突破口3000万,部部都是经典,这成绩即便放在今日也难以再次复现,能够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一年靠的不仅仅是双周一成一李,其余的演员们在该年度也都有各自的代表作。

2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