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老张神神秘秘地来找我,手里还攥着一幅字,说是啥“千古名句”,含金量高得吓人。只要我能认出来,他就请我喝他珍藏的毛尖茶。嘿,我这人别的爱好没有,就好这一口茶,哪能放过这个机会?
老张一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催促他赶紧把字拿出来。心里还暗暗嘀咕:能有多难?不就是几个字嘛!可当老张小心翼翼地把那幅字展开时,我瞬间傻眼了。乖乖,这哪是几个字啊,简直就是一串天书!
上半句一共七个字,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也就勉强认出个“冻”字和“玉”字。第二个字乍一看像是“王”,但仔细一琢磨,肯定不是,应该是“玉”字的变体或者书法上的特殊处理。可接下来的字,我就彻底懵了。特别是最后两个字,总感觉在哪里见过,但就是想不起来,急得我是抓耳挠腮,就差没把头发薅下来了。
下半句呢,稍微好点,“明()千()柳含春”,前两个字我还能蒙个大概,第三个字“千”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但第二个字,我又卡壳了。看起来像是“雪”,但连起来一读,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怎么念都不顺口。
没办法,我只好厚着脸皮向老张求救了。老张一听我笑,笑得那叫一个得意啊,仿佛中了大奖似的。他慢悠悠地告诉我正确答案,我一听,简直羞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原来,那些我认不出的字,都是书法上的特殊写法,有的竖撇拉长,有的挑笔别致,每个字都有它独特的韵味和写法特点,而我,却因为平时对这些了解得太少,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呢?是不是也有那么一两个字,看起来熟悉得不得了,但就是叫不上名字来?来来来,评论区见,咱们一起找找伴儿,看看谁更“眼拙”!不过话说回来,这次经历也让我涨了见识,以后可得多学学书法,免得再被人笑话了。
凍玉一枝梅映雪,明金千缕柳含春。
东玉一枝梅映雪,
凍玉一枝梅映雪,明金千缕柳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