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之书论世道,似真而实假;诚于风水之道者,实事求是、充满敬畏,朴实而理义深。
岁次乙巳,蛇年蜿蜒而至。蛇在中华文化中既是智慧与灵变的象征,又是蜕变革新的使者。我们当承袭唐代杨筠松“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核心理念,以蛇之机敏与韧性,探索地理风水学,再启征程!
一、夯实地理之基
万丈高楼平地起,地理基础越扎实,脚步走得越远,走得越稳固。堪舆风水多年,作为土生土长的三僚人,一直在苦研杨公风水。
杨公风水,因其完整的理论性,取其传统地理风水的精华,作为传统地理理论的点穴、理气、裁剪、择日等专业的论述,在当代坟墓和阳宅实践中,依然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所以笔者反复研究,实地查看杨公和其徒弟的地理风水作品,从中感悟。
苦苦研究传统地理理论,不断走出去实践,不断走出去考察,寻找地理正法,寻找地理正道。
地理风水,不能离开喝形。很多师傅,误以为喝形,是非常低级的技术。
而杨公风水,将喝形发挥到极致。基本上任何地形,任何穴位,都有喝形。这些喝形的做法,值得我们仔细学习和借鉴。
倒地金钗穴——杨公风水作品钳穴如钗挂壁隈,唯嫌顶上有水来。金钗穴,多是钳穴。钳穴,又叫钗钳定、开脚穴、虎口穴,穴星两脚长伸抱持穴场之形。
观音望海穴——杨公风水作品
观音望海出江边,其穴自天然。穴星为直立木星,常常喝人形。人形者有:将军卸甲、仙人舞袖、仙人踢球、观音望海、真武打坐、醉翁倒地、美女献花等。
二、辨明眼力之要
屋里先生讲阴阳,堪舆是实践性的学问,只有做到勤学习,勤思考,勤实践,勤比较,勤总结,将峦头、理气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才能学有所得。
查看风水之理时,也会去考察名人名墓,古墓住宅,验证师传秘学,不断总结实战经验,正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古墓往往是风水理论的典型实践案例。通过实地考察,可直观理解杨筠松《撼龙经》中“龙、穴、砂、水、向”五要素的布局逻辑。
古墓考察的价值,在于通过时空切片揭示人与自然博弈的历史逻辑,正如杨筠松在《疑龙经》中所言:“纵有奇形莫妄扦,须察龙神活与死。” 审视古墓案例,既要从历史遗存中萃取智慧,也要辨明眼力之要,警惕机械照搬。
三、地理之道求其活
杨筠松言:“地理之道,必求其活。”风水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作为“环境协调智慧”的文化遗产属性,运用所学,走山跑山,以扎实的地理知识和技术造福更多人。
基础如根,深则叶茂。地理风水学的根基在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求真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风水方能成为可持续人居建设的辅助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