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它了,不是烂片

三号厅检票员工 2024-11-30 15:56:16

今晚聊一部新片——

《角斗士2》

片名后面都挂着个2了,聊它肯定避免不了聊它的前作。

前作是雷德利·斯科特2000年的片子,当时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国内虽然没引进,但也算影响了一代人,豆瓣的数据就能看出来——24万人打出了8.6的高分。

现在时隔二十多年,第二部来了,这样的续集电影当然免不了被观众和第一部这样的高峰进行对比,也免不了争议。

我们看完的感觉这是一部优缺点都非常明显的片子,这部片几乎保留了前作的大部分故事线,依旧是莎士比亚笔下王子复仇记的那一套叙事,这种叙事模式放到现在来看已经不太讨喜,也因此很多观众批评它是活在上一部阴影里的作品。

但我有一部分不太同意,雷公这一次在前作的故事线里,加了一些新的东西,这些新的东西虽然比例不高,但力量很大,甚至可以说是推翻前作。

这个推翻主要集中在对暴力的态度上——前作简单粗暴,是男主用暴力完成复仇,现在是反过来告诉观众当年的罗马变成这样,不断产生这样的暴君,是因为他们信仰里太爱暴力。

二十多年过去了,戏外的世界翻天覆地,戏内也有一些东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电影就是一个窗口。

这是我想要为它鸣点不平的原因。

正文

要理解这一部的变化,我们得先搞清楚这部与第一部的区别在哪。

第一部的叙事更加简洁集中,它只有复仇记这一条线,马克西蒙斯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杀掉皇帝为妻儿报仇。

但这部要讲的东西陡然增加不少,不止有王子复仇,还有成为上层者的奴隶复仇试图毁灭罗马,而主角路奇乌斯的仇人也不止暴君,还有自己的继父,剧情上的枝蔓越来越多。

这样处理有它的弊端,比如它的叙事粘性会变得非常弱,很多人物的转变及故事的扭转都是非常突兀的,不少人的吐槽都集中在这一点上。

但相应地,多条线共同去推出一个主题的讲法也让电影的某一方面更加集中,更加突出,放在这部片里,这个尤为突出的点就是对暴力的呈现。

这部里出现了非常多第一部没有的大尺度场面,断头或者断肢的画面司空见惯,竞技场中直接让猴子撕开人的脖颈,第一部里牵出来的老虎一口人肉没吃到过,但这部里竞技场中的鲨鱼直接对落水的人撕咬分食,非常血腥。

尺度几何倍增长,暴力已经不止于奇观,它成了一门语言,参与甚至统御了整个叙事。

从结构上看,它构成了一种必要的叙事手段,人物的动机、转变,以及故事的推进依托的都是暴力。

比如路奇乌斯的几次角斗,被维戈试探的那场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场是为了复仇而活下去;在宴会上给贵人观赏的那场他主动示弱,请求对方不要为了供他们消遣而自相残杀,但也正是这场,让他认清了在罗马生存,必须依托着暴力的规则。

再之后的每一场竞技场内的角斗,他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获得一个能够刺杀仇人阿卡修斯的机会。暴力成为了每一场人物转变的必经之路。

从主题上看,暴力也是罗马城内一门通用的语言,它形塑了罗马。

这点在开头被罗马覆灭的小城努米底亚和罗马的对比里很明显能看出来,罗马城中斗争不断,竞技场中满客狂欢,连其辖下的小城也是遍布竞技场。

但是对努米底亚的描写,最开始呈现的就是路奇乌斯夫妻身处其中的田园生活,是面对侵略而不得不走上战场时,我们才发现这对田园的夫妻原来是身经百战的战士。

以及罗马城内的民众和努米底亚被俘虏的将军的对比,前者是对于血液和残酷的狂欢,而后者宁愿在竞技场中主动敞开怀抱被猴子咬死也不愿参与到这种集体性的暴力中。

罗马人的信仰就是暴力,所以竞技场是最宏伟的建筑,维系住罗马的,正像第一部中的元老所说,是竞技场中的沙石而非元老院的大理石。

暴力的作用和意义被极度放大,接下来电影再借助暴力去讲出它的主题,也就是暴力的两面性。

一面是暴力存在的必要性和无奈。

比如罗马在两位皇帝的统治下暴政不断,民不聊生。电影中多次出现俘虏进入罗马城时,城门和城外的罗马人民生活在瘟疫、贫困和饥饿中依靠乞讨生活。

但是在皇帝权力独大的情况下,想要改变罗马的现状唯有依靠暴力,所以无论是第一部最终在竞技场中杀死皇帝,还是第二部里阿卡修斯试图通过大军攻占罗马杀死皇帝,都是只能依靠暴力去对抗暴力。

而在民众一方,他们在看到英雄阿卡修斯被皇帝乱箭杀死之后,也是愤怒和暴力让他们围困皇宫和元老院,把用弓箭对准他们射杀的罗马军队推下看台,集体反抗皇帝的暴力。

另一面,则是它反暴力的主题。

这部对罗马城从上至下的暴力进行了系统的呈现,上层是两位皇帝对于暴力的热爱到了变态的程度,唯一能让他们产生乐趣的就是战争、侵略和欣赏杀人。

下层,则是整个罗马城内弥漫的狂热的暴力崇拜,竞技场中的观众叫嚣着杀掉敌人、废物或者失败的人,他们把四处征战侵略的将军视为英雄,看到野兽和鲨鱼对人的撕咬爆发出强烈的激情。

导演就是通过这种对直观暴力的系统呈现,对罗马的民族性进行反思。

所有人在竞技前都高喊着力量和荣耀迈入竞技场,但真正能展示力量、带来荣耀的是什么。是不杀,是对暴力的杜绝。

比如将军阿卡修斯计划失败,被当作叛徒扔进竞技场里与视他为仇人的路奇乌斯角斗,这是一场好人与好人的竞技,对竞技场的观众而言也是两个他们热爱的英雄之间的角斗。

当观众刨除了“敌我”的区分之后再看双方的对决,当双方到最后都不愿使用暴力而向对方跪下投降时,他们会发现暴力不管发生在任何一方身上都无比残忍。

这段竞技也向崇尚暴力的罗马人民提出了一个问题:当英雄与英雄之间发生暴力时,你们会如何选择。

先是不杀的声音响起,然后不杀的声音弥漫在整个竞技场里,所有看台上的观众都在高喊不杀。

暴力的氛围和对暴力的渴望是被制造出来的,当一个国家的皇帝用暴力苛政腐败去统治一切时,整个民族就是靠暴力生存,罗马城就生活在对暴力的恐惧以及期待中。

片中反复提及一个罗马的梦想,这个梦想成了贯穿全片的线索,要建立的是一个没有暴力,人人自由平等的罗马。

这部片讲的不再只是一个人的梦想和复仇,而是整个罗马的梦想,整个罗马对于暴力的“复仇”。

而最好的复仇方式电影里也早就提到了,就是不要变成你仇人的样子。

所以最终男主既没有用暴力向继父复仇,也没有用暴力向整个罗马复仇,最后的结局就是两支罗马军队对垒,但是在男主一番关于和平的演讲下收剑入鞘,罗马开始走进和平。

这个结局或许稍显简单和草率,但它为第一部的开放式结局画上了一个真正和平的句号,这或许就是导演在这个时代和这个年纪,最想完成的表达。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