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玉春:警惕精神科药物5大副作用!40年经验告诉你如何正确应对

淳于观看养护 2025-01-13 03:03:39

在精神科,患者及家属往往格外关注药物副作用,不少患者因害怕精神科药物伤害身体,而抗拒用药,甚至谈“副”色变。

的确,服用精神科药物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失眠、头晕头痛、便秘等,然而,精神疾病多属于慢性、迁延性疾病,若不及时干预,病情加重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思维、认知、社会功能等方面。相比之下,精神科药物带来的这些不良反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且,多数不良反应是一过性的,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这些反应也会逐渐消失,即便未消失,也可及时就医应对处理,完全没必要因害怕就放弃用药或者减药、停药,反倒耽误了治疗,得不偿失。

一、5大常见不良反应

01 锥体外系反应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副作用:

【1】急性肌张力障碍

用药后几小时内突然出现运动症状,主要表现有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怪相和扭曲、吐舌、张口困难、角弓反张(全身向后反仰)、脊柱侧弯等,男性、儿童比女性更常见。

【2】静坐不能

在治疗1-2周后最为常见,常表现为心烦意乱、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等,部分患者会出现“蚂蚁”在身体里“爬”一样的感觉,易误诊为疾病加重。

【3】药源性帕金森症

是指用药后出现类似帕金森症的症状表现,如运动困难、肌张力增加、震颤、吞咽困难、流涎、慌张步态、僵硬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最常见于治疗初期的1~2个月内,女性比男性更常见,老年患者常因抑郁、情感淡漠或痴呆而被误诊。

图片来源网络

【4】迟发性运动障碍

多发生在长期用药的患者中,以女性、老年人及脑器病患者较为常见,用药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临床特点为不自主地、有节律地刻板式运动,最早出现的体征是舌或口唇周围的轻微震颤或蠕动。

02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抗胆碱能的不良反应,常见表现有:口干、视力模糊、排尿困难或尿潴留、便秘或肠梗阻、多汗、低血压或高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口腔感染等。虽然表现形式多样,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出现所有的反应,具体反应还是因人而异,不用过度担心。

03 内分泌异常

【1】体重增加

服药后体重增加与食欲增加、活动减少等有关,最常见于服用氯氮平、奥氮平等药物的患者中,还可能升高血糖、血脂,因此需要定期监测体重。另外,比较在意这一点的患者,可以和医生商量更换不增加体重的药物,如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

图片来源网络

【2】泌乳素增加

多见于服用舒必利、利培酮等患者中,可能导致女性月经紊乱、闭经、性快感受损、泌乳,男性性功能下降、乳房女性化等,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或用药剂量。

04 过度镇静或嗜睡

此不良反应出现因人而异。一般在连续服用几天后,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逐渐增加,嗜睡的情况也会逐步好转。

嗜睡常见于氯氮平使用后;其次是氯丙嗪、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奋乃静、氟哌啶醇嗜睡症状较轻。

05 心血管副作用

这方面不良反应主要有QT间期延长、心律失常、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静脉血栓、心肌损害以及猝死等。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等对心血管毒性较大.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中,齐拉西酮、氨磺必利、喹硫平等易引起QT间期延长;而氯氮平引起心脏猝死的危险性相对较高,选择用药时要慎重。

图片来源网络

二、正确攻略不良反应

在精神科,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是最常见的问题,精神科药物不良反应因人而异,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应对就好,无需过度担心。

精神科临床40余年,我始终坚持用“中西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精神疾病,西药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中药在减轻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方面有着不错的反馈,二者结合,可以最大化地减小不良反应带来的困扰,更好地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体验,提高治疗依从性,堪称当下治疗精神疾病的理想之选。

对抗精神疾病犹如一场“持久战”,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让大家正视精神科药物副作用,做到正规干预、积极治疗,早日康复。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2 阅读:3259
评论列表
  • 2025-01-13 12:21

    比送精神病医院好[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