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新疆的第一条高铁
兰新高铁是兰新高速铁路或兰新高速客运专线的简称,是一条连接甘肃兰州与新疆乌鲁木齐的高速铁路,全长1786千米,是我国目前运营里程仅次于京广高铁、沪昆高铁的第三长高铁,也是我国内地通往新疆的第一条高铁。兰新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路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亚欧大陆桥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途径甘肃、青海和新疆三省区,是目前青海和新疆唯一的高铁线。兰新高铁开工建设于2009年11月,2014年12月全线建成开通运营。兰新高铁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国与中亚、欧洲等地的铁路运输能力;兰新高铁的建成标志着新疆和青海进入“高铁时代”,缩短了新疆、青海与其他省区的时空距离,为新疆、青海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兰新高铁的建成也结束了河西走廊地区无高铁的历史,对加快河西走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兰新高铁的起始站——兰州西站
兰新高铁东起甘肃兰州市,途经青海、新疆的海东、西宁、张掖、酒泉、嘉峪关、哈密、吐鲁番等地,西到新疆乌鲁木齐市,沿线设有兰州西站、民乐站等22个站。兰新高铁设计时速为250千米,现运营时速兰州至西宁段、哈密至乌鲁木齐段为250千米,其余路段为200千米。兰新高铁途经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天山山地等地形区,沿线地势起伏大,地质状况复杂,是我国目前建设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铁之一。兰新高铁有大坂山隧道、祁连山隧道、小峡湟水河特大桥、新疆哈密立交特大桥等大型桥隧工程;位于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大通县)与门源回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门源县)境内大坂山区的兰新高铁大坂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高铁隧道,全长15918米。
兰新高铁甘肃段
兰新高铁甘肃段东起兰州市七里河区,先向西经兰州市西固区、永靖县进入青海境内,之后在门源县北出青海再次进入甘肃河西走廊,经山丹县、民乐县、张掖市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酒泉市肃州区、嘉峪关市、玉门市和瓜州县,全长约799千米。兰新高铁甘肃段设有兰州西站、山丹马场站、民乐站、张掖西站、临泽南站、高台南站、清水北站、酒泉南站、嘉峪关南站、玉门站等十站。

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南滨河中路的“黄河母亲”雕塑
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的兰州西站是兰新高铁的起始站,也是徐兰高铁、兰新高铁、陇海铁路、兰新铁路、兰中城际铁路的交汇站,站场规模为13台28线,车站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是国铁兰州局管辖的特等站,是兰州市最大的火车站,是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路网型铁路客运枢纽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规划的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之一。位于甘肃中东部黄河沿岸的七里河区是兰州市五个市辖区之一,处于兰州市中南部,面积39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8万(2022年)。七里河区经济实力较强,2022年GDP为571亿元居甘肃各县市区第2名,以商贸、文旅、制造业为经济支柱。七里河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多,有金天观、兰州黄河母亲雕塑等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七里河区西津东路的金天观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道观,占地58亩,有雷坛、真武祠、天师殿、三清殿等众多建筑群,是兰州市最大的道观,2013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南滨河中路的“黄河母亲”雕塑是由甘肃籍雕塑家何鄂女士于1986年创作的大型雕塑,2017年被定为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里河区文化事业发达,有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等众多博物馆;位于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的甘肃省博物馆为我国建馆较早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建馆开放于1939年),现有馆藏文物8万余件,镇馆之宝为“马踏飞燕”铜雕(为中国旅游标志),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坐落在七里河区马滩文化岛上的甘肃简牍博物馆为我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博物馆,现有各类馆藏文物5万余件,以简牍文物为主,并有与简牍相伴出土的纸张、丝织品、木器、漆器、陶土器等。七里河区著名旅游景区有甘肃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在七里河区南部阿干林区内,总面积6000多公顷,这里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动植物资源丰富,为甘肃省2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

位于张掖市区的张掖大佛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张掖市甘州区西三环路上的张掖西站是兰新高铁的中间站之一,站场规模为3台7线,投用于2014年,是张掖市最大的火车站之一,为国铁兰州局管辖的二等站。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甘州区是张掖市唯一的市辖区,张掖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366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52万(2022年)。甘州区经济实力较强,2022年GDP为254亿元居甘肃各县市区第12名各,建有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州区历史悠久,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元朝时曾是甘肃行中书省的省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甘州区有张掖大佛寺、高总兵宅院、张掖鼓楼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州区著名旅游景区有张掖大佛寺景区(4A级景区,在甘州区民主西街,大佛寺为始建于11世纪西夏时期的佛寺,保存有国内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

坐落在酒泉市区东郊的西汉酒泉胜迹景区(4A级景区)
位于酒泉市肃州区高铁东路的酒泉南站是兰新高铁的中间站之一,站场规模为3台7线,站房面积1万平方米,投用于2015年,为国铁兰州局管辖的二等站。位于甘肃西北部、河西走廊西部的肃州区是酒泉市唯一市辖区,酒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积338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5万(2022年)。肃州区为甘肃县域综合竞争力“十强县”,2022年GDP为257亿元居甘肃各县市区第10名,以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为经济支柱,建有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甘肃省酒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省级重点经济开发区,为“国家风电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肃州历史悠久,西汉时就在此设郡县,隋代称酒泉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酒泉鼓楼、酒泉西河滩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肃州区老城区四大街的酒泉鼓楼为始建于东晋时的城门楼,清代重修,现存高24米的三层木楼,2013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肃州区著名旅游景区有西汉酒泉胜迹景区(4A级景区,在酒泉城区东郊,是一处占地27万平方米有2000多年历史的大型汉式园林,有汉古酒泉、左公柳、泉湖等景点,有“瀚海明珠”之美誉)。

位于嘉峪关市城区西北郊的嘉峪关文物景区(5A级旅游景区)
位于嘉峪关市河口村的嘉峪关南站是兰新高铁中间站之一,站场规模为3台7线,投用于2014年,属国铁兰州局管辖。位于甘肃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的嘉峪关市是甘肃省辖地级市之一,“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而命名,面积122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32万(2022年)。嘉峪关市经济实力较强,2022年GDP为363亿元,是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百亿元级大企业(指2022年营收额超100亿元的企业,下同)的总部所在地;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始建于1958年的西北地区最大的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并举的多元化现代企业集团,具有年产粗钢1100万吨、电解铝170万吨、铝板带铸轧材60万吨的生产能力,2022年营收额达1204亿元,为“2023中国企业500强”之一。在嘉峪关市新城镇还建有一座4D级支线机场——嘉峪关酒泉机场。嘉峪关酒泉机场通航于1953年,可与北京、上海、广州、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通航,2019年旅客吞吐量58万人次居国内各大机场第133名、甘肃省各机场第3名(仅次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和敦煌机场)。嘉峪关市著名旅游景区有嘉峪关文物景区(5A级景区,在嘉峪关市城区西北郊,由嘉峪关关城、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等景点组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重要遗产点之一,明长城最西端,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气势最宏伟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号称“天下第一雄关”,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玉门油田老一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玉门市昌盛路1号的玉门站是兰新高铁中间站之一,也是兰新铁路的中间站之一,为普铁与高铁合一站,站场规模为2台4线,投用于1956年,现为国铁兰州局管辖的二等站,也为玉门市最大的火车站(办理客、货运业务)。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市是一个由酒泉市代管的县级市,面积135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7万(2022年),是甘肃省面积第8大县市。玉门市有“油城”之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开发于1939年的玉门油田创造了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第一个石化基地。玉门市经济实力较强,2022年GDP为245亿元居甘肃各县市区第13名;玉门市有煤炭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工业,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的总部所在地。玉门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上,有兰新铁路、兰新高铁、连霍高速等交通干线通过,设有玉门站、军垦站、清泉南站、低窝铺站、腰泉子站等五座火车站。玉门市农畜产品丰富,特产赤金韭菜、玉门枸杞、花海甜瓜、玉门孜然、祁连清泉羊羔肉等均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第三批国家农场品质量安全县(市)”榜。玉门市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有玉门油田老一井、火烧沟遗址、昌马石窟、砂锅梁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门市著名旅游景区有王进喜故居景区(4A级景区,在玉门市赤金镇和平村,有王进喜故居、王进喜生平事迹展示馆等组成,再现了“铁人”王进喜的成长历程和生平事迹)、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4A级景区,是我国唯一以工业遗址、石油文化和民族工业发展史为内容的旅游景区,有老君庙、玉门油田老一井、上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楼、油城公园等景点,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兰新高铁青海段
兰新高铁青海段自东向西途经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海东市乐都区、海东市平安区、西宁市城东区、西宁市城北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和门源土族自治县,全长267千米。兰新高铁沿线设有民和南站、海东站、海东西站、西宁站、大通西站和门源站六站。

位于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的瞿昙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海东市乐都区熊沈家村的海东站是兰新高铁中间站,西距西宁站56千米,投用于2014年,为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二等站,原名乐都南站,2020年更名为海东站。地处青海省东北部湟水中游的乐都区是海东市两个市辖区之一(另一个是平安区),面积305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4万(2022年)。乐都区经济实力较强,2022年GDP为115亿元居青海省各县市区第10名,有建材、食品、化工等工业。乐都区是青海省主要的粮食、蔬菜、肉乳生产基地之一,特产乐都沙果、乐都大樱桃、乐都长辣椒、乐都绿萝卜、乐都紫皮大蒜、乐都藏香猪、乐都牦牛肉均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乐都区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有瞿昙寺、柳湾考古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都区瞿昙镇的瞿昙寺是始建于明代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寺院建筑,现存有明清皇帝所赐的金印、景泰蓝花瓶、象牙塔、檀香木佛祖、佛经、大型壁画等珍贵文物,1982年被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都区高庙镇柳湾村的柳湾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墓葬群,是我国黄河流域迄今已知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原始氏族社会公共墓地,该考古遗址在上世纪70~80年代出土文物近四万件,其中彩陶有2万多件;现在此考古遗址处建有中国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中国最大的以展示彩陶文化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

坐落在西宁市城东区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西宁市城东区互助路128号的西宁站是兰新高铁、兰新铁路和青藏铁路的交汇站,站场规模为9台21线,投用于1959年,为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一等站,是青藏高原最大的铁路枢纽,是青海省最大的火车站。西宁市城东区为西宁市五个市辖区之一(西宁市辖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和湟中区五个区),位于西宁市东部,东与海东市平安区接壤,西与西宁市城中区毗邻,北与互助县相连,是西宁市的东大门,面积1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9万(2022年)。城东区经济实力较强,2022年GDP为281亿元居青海省各县市区第四名,建有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远东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百亿元级大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城东区著名旅游景区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青海)景区(4A级景区,在西宁市东城区南川东路烈士陵园内,由烈士群雕像、纪念牌、烈士墓、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青海)等组成,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东关清真大寺(3A级景区,在西宁东关大街,该清真寺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20世纪重修,占地1.2万平方米,为西北地区最大清真寺之一,建筑雄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的门源站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高铁站
位于门源县皇城蒙古族乡的门源站是兰新高铁青海段的最后一站,站场规模为2台4线,投用于2014年,为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三等站;门源火车站距门源县城约10千米,是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高铁站(门源站海拔为3295米)。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门源县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辖县,面积690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16万(2022年)。门源县地处祁连山脉东端,北依祁连山脉,南临大坂山,地形以高山、盆地、河谷为主,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3/4。门源县经济以农牧业为主,2022年GDP为38亿元。门源县山川壮丽,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门源县以每年7月的“门源油菜花节”而扬名全国,门源县是北方小油菜的发源地,是全球最大的小油菜种植区,种植范围西起门源县城,东至大通河畔玉隆滩,东西绵延数十公里,面积广达50万亩,7月进入小油菜盛花期,景色极为壮美。
兰新高铁新疆段
兰新高铁新建段自东向西依次途径新疆哈密市伊州区、鄯善县、吐鲁番市高昌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和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线路全长720千米。兰新高铁新疆段设有哈密站、吐哈站、鄯善北站、吐鲁番北站、乌鲁木齐南站、乌鲁木齐站等6站。

位于哈密市区西南郊的哈密王景区(4A级旅游景区)
位于哈密市伊州区天山北路的的哈密站是兰新高铁西进新疆的第一站,也是兰新铁路的中间站,站场规模为9台12线,始建于1959年,站房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设计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为1500人,为国铁兰州局管辖的二等站,也是哈密市最大的火车站。位于新疆东部东与甘肃瓜州县接壤的伊州区是地级市哈密市唯一的市辖区,哈密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立于2016年(原为哈密县),面积8079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43万(2022年),是新疆面积第三大县级行政区(仅次于若羌县和且末县)。伊州区是新疆县域经济十强之一,2022年GDP为530亿元居新疆各县市区第7名。伊州区历史悠久,汉称伊吾,唐称伊州,明以后称哈密,是新疆通往内地的门户,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伊州区交通便利,有兰新铁路、兰新高铁、连霍高速横贯,设有哈密站、吐哈站等火车站,还建有哈密伊州机场;坐落在哈密市中心以东12千米处的哈密伊州机场是一座4D级军民合用机场,正式通航于2008年,可与北京、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通航,2019年旅客吞吐量28万人次居新疆各机场第9位。伊州区有哈密回王墓、拉甫却克古城遗址、白杨沟佛寺遗址、焉不拉克古墓群、五堡墓群、焕彩沟石刻等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哈密市环城路(哈密市区西南郊)的哈密回王墓是清代哈密历代回王及王室成员的墓葬建筑群,内有新疆东部地区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卡大礼拜寺(该寺占地22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同时礼拜)。伊州区著名旅游景区有哈密王景区(4A级景区,在哈密市区西郊,景区由哈密回王府和哈密回王陵组成,总面积78亩,哈密回王府是一座具有维吾尔族建筑风格新疆规模最大的宫廷建筑,占地58亩,建成于18世纪初,后被毁,2003年重修,有回王宫大殿、回王寝宫、清真寺、碉堡、马房等)。

位于吐鲁番市东南郊的苏公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新丝路与交河大道交叉口的吐鲁番北站是兰新高铁路中间站之一,站场规模为3台8线,车站站房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投用于2014年,为国铁乌鲁木齐局管辖的车站,是吐鲁番市唯一的高铁站,距吐鲁番市区仅5千米。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东部一山间盆地中的高昌区为吐鲁番市的唯一市辖区,吐鲁番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立于2015年(原为县级吐鲁番市),面积1369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近32万(2022年)。高昌区有“瓜果之乡”、“葡萄圣城”的美誉,出产吐鲁番葡萄及葡萄干、黑羊、斗鸡、西瓜、反季节蔬菜等优质农畜产品,特产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干、吐鲁番黑羊、吐鲁番斗鸡、吐鲁番葡萄酒等均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吐鲁番市高昌区是我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地(县域),年产鲜葡萄60多万吨占全国总产的五分之一,种植有无核白葡萄、红葡萄等500多个品种,堪称“世界葡萄植物园”;高昌区也为中国葡萄酒发源地,酿制葡萄酒有2000年历史。高昌古称交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高昌古城、苏公塔、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台藏塔遗址、坎儿井、伯西哈千佛洞(伯西哈石窟)、阿斯塔纳古墓群、古代吐鲁番盆地军事防御遗址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吐鲁番市区东南郊6千米处的苏公塔是18世纪吐鲁番郡王主持修建的圆柱形砖塔,高37米,外饰有花纹、水波纹等15种几何图案,具有典型的维吾尔族建筑风格,1988年被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昌区是新建维吾尔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著名旅游景区有葡萄沟风景区(5A级旅游景区,在吐鲁番市区东北13千米的火焰山峡谷中,葡萄沟长七八千米,有400公顷的葡萄园,年产鲜葡萄600万公斤、葡萄干300多吨,景区有葡萄沟游乐园、王洛宾音乐艺术馆、绿洲葡萄庄园等景点)。

位于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的乌鲁木齐火车站是新疆最大的火车站
位于乌鲁木齐市头屯区的乌鲁木齐站是兰新高铁的终点站,也是兰新铁路的中间站,为普铁与高铁合一站,站场规模为9台18线,投用于2016年,为国铁乌鲁木齐局管辖的特等站,是新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铁路客运集散地;乌鲁木齐站站房总面积10万平方米。设计高峰日客流量可达24万人次。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部的头屯河区是乌鲁木齐市七个市辖区之一,面积49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2万(2022年)。头屯河区是乌鲁木齐主要的工业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就在该区,经济实力强,2022年GDP为640亿元居乌鲁木齐市各县市区第2名(仅次于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有冶金、汽车、装备制造、建材、食品等工业,是新疆中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百亿元级大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头屯区不仅有全新疆最大的客运火车站——乌鲁木齐站,还建有全新疆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乌西站,该站主要负担兰新线、北疆线、乌将线方向的货车接发、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