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市凤岗镇,起源民俗发展与前景。

希希玩转美食 2025-04-26 09:06:33

起源。

凤岗人的祖先属于移民群体,先辈们因长期饱受战争祸害和自然灾害的苦难迁徙至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凤岗镇。

清末民初时鹤凫渚自然村的郑姓族人几兄弟在如今凤岗镇三联村合作修建了鹤园路碉楼,位于凤岗镇黄洞村路口的回龙庵,初建为二进三开间砖瓦木结构硬山顶平房。清乾隆四十年又由当地客家人筹款兴建一间崇烈堂,清嘉庆间修建遗爱堂,道光年间兴建了兴贤书社,光绪二十八年重修。

这些建筑都是凤岗镇历史发展的见证,民俗发展,重视文化教育传统。从清朝中后期起凤岗范围内较大的自然村相继创办了55所书塾书院,对村人子女进行启蒙和文化教育。据传当时四乡(包括樟木头、清溪、惠阳、龙岗及宝安县观兰等地)文人学者每年都定期云集到黄洞村的兴贤文社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民国期间有多所书院和书塾改为小学,此后教育事业不断发展。1957年凤岗办了第一所华侨中学,1994年创办了一所民办中学,2003年办了一所成年人职业中学。

象棋文化兴起与传承:凤岗走出了全国第一届象棋锦标赛冠军,首届全运会中国象棋比赛金牌得主杨官璘,他生前许多珍贵物件都收藏在凤岗历史博物馆。2009年8月凤岗镇获得了"全国象棋之乡"的荣誉,杨官璘象棋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2014年中国象棋(凤岗)被列入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传承和保护象棋文化,凤岗镇建设了杨官璘象棋展室、杨官璘象棋馆、杨官璘象棋广场等标志性建筑,成立了象棋协会开办象棋青少年培训班,举办凤岗镇象棋联赛、青少年象棋夏令营、象棋进校园、春秋象棋季度赛、区域象棋联赛、周末擂台赛、"六一"少儿赛等一系列活动。

自2003年起凤岗镇先后成功举办了九届"杨官璘杯"全国象棋公开赛。

前景:产业发展带动民俗发展:近年来凤岗镇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通过"投资年"和"大招商2.0"战略推动产业空间拓展和项目建设,如京东智谷项目、天安数码城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文化民俗的重视和投入可能会增加,为象棋等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产业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也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旅游融合发展前景广阔:凤岗镇拥有独特的历史建筑如鹤园路碉楼、回龙庵等以及浓厚的象棋文化等民俗资源。未来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并且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凤岗镇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会不断提升,为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