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启东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本为江中沙洲,直至清乾嘉年间才基本成陆。据史学家考证,太平天国年间,江南各地大批居民避乱北逃,迁来海门、启东定居,遂有“句容迁崇明,崇明搬启东”的说法。这使得启海方言及风俗习惯与江浙相近,源自江南的风俗习惯在此世代传承。
民俗发展

● 传统年俗传承:过年是启东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年俗别具一格。过了廿四夜,启东人就开始忙着蒸糕,年糕不仅好吃,还有“年胜年”的好口彩。过去年糕的辅料一般是枣、红绿丝,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如今会加入葡萄干、红枣、白果、桂花等。
临近年关,蒸好的糕冷却后坚硬易存储,有的人家会将其贮藏于加了明矾的水缸内以保持湿软。食用时可蒸或油炸,味道可口。接着人们会置备年货、洒扫庭除,然后迎来除夕。
● 婚寿习俗延续:在婚庆和寿庆方面,有“请吃喜酒赖吃面”的习俗。举办婚礼必须主家邀请,直系亲属一般口头邀请即可,现在也可用电话邀请;对朋友、同事、领导等则需上门邀请并送上请柬,异地的还需邮寄请柬。而长辈祝寿,人们会主动上门,不请自到。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虽形式上可能因时代发展有所变化,但基本内涵未变。

● 生育习俗演变:过去在启东乡下,小孩出生第十二天,主人家要做“十二朝”,染许多红蛋送给亲友邻居报喜和回礼,称为“送红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该习俗盛行,那时会提前搜罗鸡蛋,用红曲米这种天然染料给鸡蛋染色。不过随着时代发展,此习俗的盛行程度或许有所变化。
前景
● 文化价值挖掘:启东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通过深入挖掘这些民俗的文化价值,将其与旅游、教育等产业相结合,可以开发出具有启东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课程。例如,打造年俗文化体验游,让游客参与蒸糕等年俗活动;开展民俗文化讲座和培训,传承和弘扬当地民俗文化。

● 经济带动作用: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如手工艺品制作、特色餐饮等。以年俗食品为例,可以将传统的年糕等进行工业化生产和包装,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增加农民和企业的收入。同时,民俗文化旅游的兴起也会促进当地酒店、交通等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 社会凝聚力增强:民俗文化是连接人们情感和认同的纽带,传承和发展启东民俗文化有助于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举办各类民俗活动,如传统节日庆典、婚俗展示等,可以让居民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