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系之一,有着“白如云、绿如梦、洁如雪、香如兰”的美誉。白茶是我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创制于福建,其制作工艺独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满披白毫”,色泽银白灰绿,汤色清淡,故称“白茶”。
在中国六大茶类中,白茶早期较为小众,但近年来我国白茶产业发展迅猛,医学刊物表明文献记载白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等生理功能,其潜在的健康功效以及经济价值使得近年来白茶产品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根据鲜叶采摘标准不同,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白茶加工工艺仅有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其中长时间的萎调(一般为36-72小时)是白茶独特风味品质和保健功效形成的关键加工工序。
白茶的功能性成分主要有多酚类(包含儿茶素类、儿茶素聚合物类、黄酮及黄酮糖苷类、酚酸类等)、咖啡碱、氨基酸、茶色素、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EPSF)成分等。
咖啡碱是茶叶中重要功能成分之一。其生物活性主要包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助消化、利尿、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以及对呼吸率、心血管和对代谢的影响等。白茶中的咖啡碱含量与乌龙茶、绿茶、黄茶等茶类相比含量相对较高。
咖啡碱含量在白茶加工过程中会发生轻微变化,自然萎凋过程中,白茶中的咖啡碱含量会增加10.5%-12.5%;成品白茶中咖啡碱含量比鲜叶中稍有增加,干燥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升高,咖啡碱的含量有所下降。
不同种类白茶中,咖啡碱含量比较接近,一般以白毫银针最高,其次为白牡丹和寿眉。不同品种在相同采摘标准下,政和大白茶(4.82%)和福安大白茶(4.68%)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常见品种,而福鼎大白茶(3.13%)咖啡碱含量居中'白茶随着贮藏年份的变化,咖啡碱含量在各年度间有所波动,呈缓慢下降趋势。
随着产业发展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步意识到白茶存放过程中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白茶品质变化的影响,开始有意识有目的性地对白茶存放条件进行调控,形成了现代化专业数据化智养茶仓:通过严格控制茶仓的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等条件,从而控制茶叶内含物的转化,实现茶叶保质增值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