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收留遭难母女反被嘲,五年后衣锦还乡揭秘奇耻大辱
在清朝末年,关外大地上的事儿可真不少,今儿个咱就聊一段发生在中原某地的小故事。
这事儿发生在河南府的一个小村庄,村名叫柳河庄,庄里住着几十户人家,日子平淡如水,却也偶有波澜。
柳河庄里有个男子,名叫李大山。
这李大山是个热心肠,平日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
李大山父母早逝,一个人过着清苦的日子,但人穷志不短,村里人对他的评价都挺高。
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夕阳如同被咬了一口的红柿子,挂在天边,血淋淋的。
李大山从田里回来,正打算生火做饭,突然听到村口传来一阵哭喊声。
他放下手中的柴火,快步朝村口走去。
到了跟前一看,只见一个中年妇女领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正坐在地上抹眼泪呢。
“大妹子,你这是咋了?”李大山赶紧上前问道。
那妇女抬头一看是李大山,哭得更厉害了:“大兄弟啊,我们是逃难来的,我男人病死在路上,家里亲戚也不认我们,我们娘俩儿没处去啊!”
李大山一听,心里不落忍,连忙说:“那这样吧,你们先上我那儿凑合一宿,明儿个咱再想办法。”
妇女一听,感激涕零,拉着闺女就跟着李大山回了家。
这一宿,李大山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拿出来做了顿稀粥,三个人凑合吃了。
妇女名叫赵氏,闺女叫小花,母女俩也是苦命人。
第二天,李大山想着不能让母女俩总这么漂泊,就和村里几个长辈商量,看能不能给赵氏在村里找个营生。
村里人看李大山面子,答应让赵氏在村头那几间空房子里开个杂货铺,卖点针头线脑的,好歹能糊口。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赵氏母女在村里安顿下来。
李大山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她们,有时候帮忙修修房子,有时候送点粮食。
可时间长了,村里人发现赵氏这人对李大山的态度越来越不对劲,从一开始的感激变成了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还指桑骂槐地说李大山闲话。
“大山啊,你这天天往我家跑,是不是有啥心思啊?”赵氏有一次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李大山一听,愣住了:“大妹子,你这是说的啥话?
我就是看你们孤儿寡母的,能帮一把是一把。”
赵氏撇撇嘴:“得了吧,村里人都说你是看上我家小花了,我可告诉你,没门儿!”
李大山一听这话,心里不是滋味,自己好心好意帮人,到头来却落下这么个名声。
但他也没往心里去,想着过一阵儿大家就都忘了。
可没想到,这事儿还没完。
有一天,李大山从田里回来,累得满头大汗,刚进门就看见赵氏和小花在院子里头嘀嘀咕咕,见李大山进来,俩人的眼神儿立马不对劲儿了。
“大山啊,小花说她不舒服,你给瞧瞧呗。”赵氏阴阳怪气地说。
李大山一听,赶紧过去问小花:“哪儿不舒服啊?
要不要请大夫?”
小花低着头,小声说:“没事儿,就是有点儿头疼。”
李大山刚要伸手摸摸小花的额头,赵氏突然大喝一声:“你干啥呢?
男女授受不亲,你不知道啊?”
李大山被这一嗓子吼得愣住了,半晌才反应过来,红着脸说:“大妹子,你这是说的啥话?
我就是想看看小花咋了。”
赵氏却不依不饶:“行了行了,别在这儿装好人了,赶紧走吧!
我们家的事儿不用你管!”
李大山一听这话,心里那个憋屈啊,自己好心好意帮人,最后却落了个里外不是人。
他啥也没说,转身就走,从那以后,再也不登赵氏家的门了。
村里人见李大山受了委屈,都替他打抱不平,说赵氏这人忘恩负义,不是个好东西。
可赵氏呢,却跟没事儿人一样,照样开她的杂货铺,偶尔还跟村里人炫耀:“瞧瞧,还是我有本事,能让李大山那小子服服帖帖的。”
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几年,村里人都快把这事儿忘了。
可没想到,有一天,李大山突然衣锦还乡了!
原来,这几年李大山离开村子后,去外地闯荡了。
他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愣是在外地干出了一番事业,开了几家绸缎庄,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次回来,他是打算在村里盖个大宅子,好好享享福。
李大山一回来,村里人都轰动了,纷纷前来祝贺。
赵氏母女听说后,也赶了过来,想跟李大山套近乎。
可李大山呢,对她们却爱答不理的。
“大山啊,你这是咋的了?
咋不认识我们了?”赵氏陪着笑脸说。
李大山斜了她一眼:“大妹子,咱俩可没那么熟。”
赵氏一听这话,脸上挂不住了:“你……你这是啥意思?”
李大山冷哼一声:“啥意思?
你自己心里清楚!”
赵氏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李大山打断了:“行了行了,别在这儿杵着了,看着碍眼!”
赵氏母女灰溜溜地走了,村里人都看笑话。
可没想到,当天晚上,村里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天晚上,月黑风高,村里人都早早睡了。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大家吵醒了。
开门一看,只见赵氏披头散发地站在门口,脸上全是血,嘴里还喊着:“救命啊!
救命啊!”
村里人一看这架势,都吓坏了,赶紧把赵氏扶进屋,问她咋回事。
赵氏哭着说:“我也不知道咋回事,今天晚上我正在睡觉,突然听到有人敲门。
我一开门,就看见一个黑影扑了过来,拿刀就砍我!
我闺女也被他抓走了!”
村里人一听这话,都炸了锅了。
这可是大事啊!
得赶紧找人啊!
于是大家伙儿点着灯笼火把,满村子找人。
找了大半夜,最后在村后头的一个废弃窑洞里找到了小花。
小花被绑在窑洞里头,脸上全是泪,看见大家伙儿来了,哭得更厉害了。
大家赶紧给她解绑,问她咋回事。
小花抽泣着说:“那个人……那个人说他是李大山……他……他要报复我们……”
大家一听这话,都愣住了。
李大山?
他为啥要报复赵氏母女?
这事儿越听越不对劲儿啊!
第二天一早,大家伙儿就去找李大山对质。
李大山一听这事儿,也愣住了:“啥?
我说报复她们?
我闲的啊!”
大家一看李大山这反应,也不像装的,心里更疑惑了。
这事儿到底是咋回事呢?
李大山想了想,说:“这样吧,咱们去报官,让官府来查一查,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于是大家伙儿陪着李大山和赵氏母女去了县衙。
县太爷一听这事儿,也挺重视,立刻派了衙役去调查。
过了几天,调查结果出来了,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原来,这事儿还真跟李大山有关系,但绝对不是李大山干的!
而是赵氏母女自己搞的鬼!
咋回事儿呢?
原来啊,当年李大山收留赵氏母女的时候,赵氏就看上了李大山家里的那块地。
那块地虽然不大,但位置好,能盖个大宅子。
赵氏就想着,要是能把李大山赶走,那块地就是她们的了。
于是赵氏就故意在村里散布谣言,说李大山看上她们家小花了,想占她们便宜。
这样一来,村里人都会对李大山有看法,他也就不好在村里待下去了。
果然,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大山最后只能离开村子。
可没想到,李大山这一走,竟然在外面发了大财。
赵氏一看这事儿不妙啊,万一李大山回来要那块地咋办?
于是她就又想了个主意,制造了一起假绑架案,想把李大山再赶走。
她找了一个外乡的流浪汉,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假装是李大山来报复她们。
流浪汉一看有钱赚,就答应了。
于是就有了那天晚上那一出。
可没想到啊,这事儿竟然被查出来了!
县太爷一听这事儿,气得胡子都歪了,当场就把赵氏母女和流浪汉给抓了起来,打了个板子,关进了大牢。
这事儿一传开,村里人都拍手叫好,说李大山真是好人有好报啊!
而赵氏母女呢,也成了村里的笑柄,再也没有人搭理她们了。
李大山从县衙里头出来,太阳都老高了,晒得他直眯缝眼。
他伸了个懒腰,打算回村里头去,跟大伙儿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
刚走到村口,就见村里头的人呼呼啦啦地往村外头跑,一个个跟逃荒似的。
“这是咋回事儿?”李大山拦住一个熟人问道。
“大山啊,你可算是回来了!
村里头出事儿了,咱村那口老井,突然没水了!”熟人着急忙慌地说。
李大山一听,心里头咯噔一下。
那口老井可是村里的命脉啊,没了水,这日子可咋过?
他连忙跟着大伙儿往井边跑,到了跟前一看,只见那井里头干巴巴的,连一滴水都没有。
“这可咋整?”大伙儿都围着井,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李大山皱了皱眉,心里头盘算着。
他记得小时候听老人说过,这井里头住着井龙王,要是惹恼了它,它就不给水喝了。
莫不是这赵氏母女的事儿,把井龙王给惹毛了?
想到这里,李大山决定试试,看能不能求井龙王开恩,给大伙儿点水喝。
他跪在井边,磕了三个响头,嘴里头念叨着:“井龙王啊井龙王,咱们村里头的人都是老实人,没做啥亏心事儿。
这回赵氏母女的事儿,也是她们咎由自取。
你可不能迁怒于咱们全村的人啊!
求你开开恩,给咱们点水喝吧!”
大伙儿见李大山这样,也都跟着跪下来求情。
这一求,就是大半天。
太阳晒得大伙儿直冒汗,可井里头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就在大伙儿心灰意冷的时候,突然听见井里头“咕咚”一声响,紧接着,一股清凉的水从井底冒了出来!
大伙儿一见,都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忙拿桶打水,喝了个痛快。
李大山在村里头待了几天,跟大伙儿好好聚了聚。
他想着自己在外头也闯荡了这些年,是时候该回来落叶归根了。
于是他就打算在村里头盖个大宅子,好好享享清福。
说干就干,李大山找来了村里头的工匠,开始动工盖房。
这一盖,就是大半年。
等房子盖好了,李大山请全村的人来喝酒,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就在大伙儿喝得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听见外头有人喊:“不好啦!
不好啦!
赵氏母女逃狱啦!”
大伙儿一听这话,酒都醒了大半。
赵氏母女不是被关在大牢里头了吗?
咋还能逃狱呢?
大伙儿连忙跟着喊话的人往外头跑,想看看咋回事儿。
到了村口一看,只见赵氏母女披头散发地站在那儿,脸上全是泥,衣裳也破破烂烂的。
她们一见大伙儿出来,就跪在地上哭喊着:“大伙儿救救我们吧!
我们不想再回大牢了!”
大伙儿一看她们这样,心里头那个复杂啊。
想当初她们干出那种事儿的时候,大伙儿恨不得把她们千刀万剐。
可现在看她们这样,又有点于心不忍。
“你们这是咋回事儿?
咋能从大牢里头逃出来?”李大山问道。
赵氏一见李大山,就磕头如捣蒜:“大山啊!
我们知道错了!
我们不该那样对你!
我们逃狱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啊!
大牢里头太苦了!
我们不想再待下去了!”
小花也跟着磕头:“是啊!
大山叔!
我们知道错了!
求你救救我们吧!”
李大山听着她们的哭喊声,心里头那个五味杂陈啊。
他想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她们虽然干了错事儿,但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现在她们知道错了,想改过自新,自己也不能太绝情了。
想到这里,李大山叹了口气,说:“行了行了!
别磕了!
起来吧!”
赵氏母女一听这话,连忙爬起来,满脸感激地看着李大山。
“你们逃狱的事儿,我不能不管。
但我也不能让你们再回大牢了。
这样吧,你们先去我家住几天,等我跟县太爷说说,看看能不能给你们减减刑。”李大山说道。
赵氏母女一听这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山啊!
你真是大好人啊!
我们以后一定好好做人,再也不干坏事儿了!”
于是赵氏母女就跟着李大山回了家。
她们住在李大山给她们安排的屋子里头,每天帮着李大山干点家务活儿,也算是有了个落脚的地儿。
李大山呢,也没食言,过了几天就去了县衙里头,跟县太爷说了赵氏母女的事儿。
县太爷一听这事儿,也挺感慨的,说:“既然她们知道错了,想改过自新,那就给她们个机会吧。”于是就减免了她们的刑期,让她们以后好好做人。
这事儿一传开,村里人都说李大山是个念旧情的好人。
赵氏母女呢,也真的像她们说的那样,好好做人,再也不干坏事儿了。
她们在村里头帮着大伙儿干点活儿,跟大家伙儿处得也挺好的。
于是李大山就在村里头安安稳稳地住了下来,每天喝喝茶,种种花,跟大伙儿聊聊天,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
偶尔呢,他还会想起当初赵氏母女对他的讥讽和陷害,但一想到她们现在也知道错了,好好做人,他也就释怀了。
毕竟嘛,人这一辈子,谁能不犯点错呢?
关键是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嘛!
故事讲到这儿,也就真的结束了。
咱们呢,也该散了。
希望大家伙儿听了这个故事,能明白一个道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咱们下回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