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妇怀孕,梦到一个青年道人说与她有十一年的缘份

凭什么说我比你强 2025-02-14 10:22:41

十一年的缘

那村子名叫柳河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里的人世代以耕作为生,日子过得平淡却也安稳。

村东头住着一户人家,男主人叫李大山,是个实诚的庄稼汉,女主人赵翠花,那可是村里出了名的贤惠能干。

两口子结婚多年,一直盼着能有个孩子,好给这冷清的家添点儿生气。

终于,在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里,赵翠花有了身孕,这可把李大山乐坏了,整天咧着嘴笑,逢人就夸自家媳妇争气。

村里人也跟着高兴,纷纷送来祝福,说这下李家算是有了后了。

可自从赵翠花怀了孕,怪事就一件接一件地来了。

先是家里的老母鸡无缘无故地不下蛋了,接着是后院那棵长了十几年的老槐树,一夜之间叶子全黄了,像是被什么抽走了生气。

村里老人私下里嘀咕,说这怕是胎气太重,冲撞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

李大山听了这些闲话,心里虽然犯嘀咕,但嘴上还是说:“咱家翠花怀的可是咱李家的宝贝,哪有那么多邪乎事儿?”可心里终究是不踏实,便去请了村里的老神婆来瞧瞧。

老神婆眯着眼睛,围着赵翠花转了一圈,嘴里念念有词,最后只留下一句:“这事儿,怕是得靠她自己。”

赵翠花自己也觉得不对劲,尤其是到了晚上,梦里总会出现一个模糊的身影,那身影时隐时现,像是在跟她说着什么,却又听不清。

直到有一天晚上,她梦见了一个青年道人,那道人穿着一身青色道袍,手持一柄长剑,眉宇间透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

“女施主,你我之间,有十一年的缘份。”那青年道人开口说话,声音清澈如泉,直击赵翠花的心田。

赵翠花一愣,正要开口询问,却见道人轻轻一挥衣袖,四周景象瞬间变幻,她发现自己竟站在了一片云雾缭绕的山林之中,而那道人正站在不远处,背对着她,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十一年前,我曾救你一命,你可还记得?”道人没有回头,声音却清晰地传入赵翠花的耳中。

赵翠花努力回想,却怎么也想不起十一年前自己曾遇到过什么道人,更别提救命之恩了。

正当她疑惑不解时,道人突然转过身来,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随即化作一道青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赵翠花从梦中惊醒,已是满头大汗,心中五味杂陈。

她把这个梦告诉了李大山,李大山一听,眉头紧锁,心里直犯嘀咕:“这梦,咋这么邪乎呢?”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翠花的梦境越来越清晰,那青年道人的身影也越来越真实。

每次梦醒,她都能清晰地记得道人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

她开始怀疑,这梦或许真的预示着什么,而那十一年前的缘分,或许真的存在。

转眼间,赵翠花的肚子越来越大,离预产期也越来越近。

村里人都说,这娃怕是个有福气的,还没出生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可赵翠花心里却越来越不安,她总觉得,这个孩子的到来,不仅仅是为了给李家延续香火那么简单。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赵翠花羊水破了,李大山慌忙请来村里的接生婆,一番折腾后,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来到了这个世界。

孩子出生后,赵翠花的梦境并没有停止,反而更加频繁了。

那青年道人几乎每晚都会出现,有时是在山林间,有时是在溪边,有时甚至是直接站在她的床前,用那双深邃的眼睛注视着她和孩子。

“孩子,他是我们的纽带。”道人总是这么说,但每当赵翠花想要追问更多时,道人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大山见赵翠花日渐消瘦,心里着急,便决定去镇上请个有名的大夫来看看。

大夫来了,一番望闻问切后,只说赵翠花是产后虚弱,需要好好调养,至于那些梦境,大夫也只是摇了摇头,说些模棱两可的话。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渐渐长大,长得聪明伶俐,十分讨人喜欢。

赵翠花也渐渐习惯了那些梦境,虽然心里还是疑惑,但想着或许真的是自己想多了,便也不再深究。

然而,就在孩子满周岁的那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村里来了一个游方的道士,穿着打扮跟赵翠花梦中的青年道人有几分相似。

那道士在村里转了一圈,最后停在了李家的门口。

“这位施主,贫道观你家中似有异象,可否让贫道进去一看?”道士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大山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想着这道士莫非真的看出了什么?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道士请了进来。

道士一进门,目光就落在了赵翠花和孩子身上,他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叹了口气,说道:“贫道今日来此,乃是为了了结一段十一年前的缘分。”

赵翠花一听,心里猛地一颤,她猛地抬起头,盯着道士,声音颤抖地问道:“你……你是梦中的那道人?”

道士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贫道。

十一年前,贫道云游至此,不慎落入河中,幸得施主相救,才得以脱险。

当时贫道曾许诺,若有机缘,定当报答施主大恩。

如今,这机缘已到。”

李大山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赵翠花真的在十一年前救过一个道人,难怪她会一直做这个梦。

道士接着说:“贫道观此子,骨骼清奇,天赋异禀,将来必成大器。

但此子命中有劫,需得贫道相助,方能化险为夷。”

赵翠花一听,心里又是惊又是喜,忙问:“道长,您说要怎么帮我们?”

道士沉吟片刻,说道:“贫道愿收此子为徒,传授他一身本领,待他学成之日,便是他化解劫难之时。”

李大山一听,心里有些不舍,但想着道士既然能说出这番话来,必然是有真本事的,为了孩子的将来,他只能忍痛答应。

赵翠花虽然心里也舍不得孩子,但她知道,这是为了孩子好,便含泪点了点头。

道士见状,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递给赵翠花,说道:“此玉佩乃贫道随身之物,可保此子平安。

待他年满七岁,自会有人前来接他。”

说完,道士便转身离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从此,赵翠花便将那块玉佩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拿出玉佩,对着它诉说对孩子的思念和祝福。

而那个关于十一年缘分的梦,也渐渐成了她心中最深处的秘密,等待着有一天,能够真相大白。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就满了七岁。

那天正好是腊八,外头飘着雪花,村里人都忙着在家喝腊八粥,赵翠花也给自家小子熬了一大锅,里面放了红豆、绿豆、花生,还有大枣,香喷喷的。

可那小子却跟个没事儿人似的,一个劲儿地往外头瞅,说是觉得外头有啥东西在叫他。

赵翠花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想起道士说的话,心说:“难道真的是时候到了?”她忙把玉佩拿出来,给小子戴上,然后跟他说:“你要是真的想出去,娘也不拦你,但你得记住,不管遇到啥事儿,都得勇敢,都得坚强。”

那小子一听,眼睛一亮,使劲儿点了点头,然后就往外头跑了。

赵翠花站在门口,看着小子那小小的身影,在雪地里越来越远,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啊,别提多复杂了。

那小子跑了一会儿,就觉得后头有啥东西跟着,他一回头,啥也没看见,但就觉得心里头暖暖的,好像有啥东西在保护他。

他也没多想,就一直往前跑,跑到村口的大柳树下,就停住了。

就在这时,从天上飘下来一朵云彩,云彩上站着个道士,正是当年那个青年道人。

他冲小子笑了笑,说:“徒弟,跟为师走吧。”

小子一听,愣了,心说:“这咋回事儿?

咋还成他徒弟了?”但他看着道士那和蔼可亲的样子,也不害怕,就点了点头,跟着道士上了云彩。

村里人一看,都惊呆了,说:“这是咋回事儿?

咋还上天了呢?”但赵翠花一看,心里头就明白了,知道道士来接孩子了,她忙跪下,给道士磕了三个头,嘴里念叨着:“谢谢道长,谢谢道长。”

道士见了,微微一笑,冲赵翠花点了点头,然后就带着小子飞走了。

那小子跟着道士,一路飞山越岭,见识了不少奇珍异兽,也学了不少本事。

道士教他剑法,教他道术,还教他做人的道理。

小子也聪明,学啥都快,道士心里头那个美啊,心想:“这徒弟,没收错。”

转眼间,就过去了十年。

那小子已经长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剑法高超,道术精通,在道士的教导下,他还学会了看病救人,心地善良,深受百姓喜爱。

那天,道士把小子叫到跟前,跟他说:“徒弟啊,你学成了,是时候下山去历练一番了。

记住,不管遇到啥事儿,都得勇敢,都得坚强,用你的本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小子一听,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他跪在道士面前,给道士磕了三个头,说:“师父,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说完,他就收拾收拾东西,下山去了。

他一路走,一路看,走到哪儿,哪儿就热闹。

他帮人看病,帮人驱邪,帮人解决纠纷,走到哪儿,哪儿的人就夸他。

他也乐在其中,觉得自己终于能为社会做点啥了。

有一天,他走到一个村子,那村子正闹瘟疫,死了不少人。

他一看,心说:“这可不行,我得帮帮他们。”他就用自己学的医术,给人看病,给人熬药,愣是把瘟疫给控制住了。

村里人都感激他,说他是活菩萨转世。

他也高兴,觉得自己这十年没白学。

可就在瘟疫刚被控制住的那天晚上,村子里突然来了一伙强盗,要抢村里的粮食和财物。

村里人一看,都吓坏了,心想:“这可咋办啊?

刚躲过瘟疫,又来强盗。”

那小子一看,心说:“这咋行?

我得保护他们。”他就拿起自己的剑,冲出去跟强盗干架。

他剑法高超,几下子就把强盗给打跑了。

村里人一看,都欢呼起来,说:“英雄啊!

英雄啊!”那小子一听,心里头那个美啊,觉得自己终于成了个有用的人。

可就在他得意的时候,强盗的头儿又带着人回来了,这次他们手里还拿着刀枪,一看就是要拼命。

村里人一看,都吓坏了,心想:“这次可完了。”

那小子一看,心说:“这咋行?

我不能让他们伤害村里人。”他就又拿起剑,冲出去跟强盗干架。

这次他使出了浑身解数,跟强盗打得难解难分。

就在他们打得火热的时候,突然从天上飘下来一朵云彩,云彩上站着个道士,正是那青年道人。

他冲小子笑了笑,说:“徒弟,别怕,为师来帮你了。”

小子一看,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他大喊一声:“师父!”然后就跟道士一起跟强盗干架。

他们师徒俩剑法高超,道术精通,几下子就把强盗给打跑了。

村里人一看,都欢呼起来,说:“神仙啊!

神仙啊!”那小子一听,心里头那个美啊,觉得自己终于成了个真正的英雄。

从此以后,那小子就跟道士一起,到处帮人解决问题,成了个真正的大侠。

而那个关于十一年缘分的秘密,也成了他们师徒俩最珍贵的回忆。

咱们的故事,也就讲到这儿了。

希望大家听了这个故事,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遇到啥事儿,都得勇敢,都得坚强,用自己的本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一个真正的大侠。

那小子和道士师父走南闯北,一路上解决了不少麻烦事儿,名声也越来越大。

走到哪儿,哪儿就有人知道他们师徒俩的大名,都尊称他们为“大侠师徒”。

有一天,他们走到一个叫做“黑风口”的地方,那地方山高林密,据说经常有土匪出没。

村里的人一看他们师徒俩来了,都高兴得不得了,说:“这下咱们村可有救了!”

原来,这黑风口的土匪头子是个心狠手辣的家伙,经常下山抢劫村里人的粮食和财物,村里人都恨他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拿他没办法。

那小子一听,心说:“这咋行?

我得帮帮他们。”他就跟师父商量,说:“师父,咱们得想个办法,把这帮土匪给收拾了。”

道士一听,点了点头,说:“行,徒弟,你有啥想法?”

那小子说:“我想,咱们可以来个‘智取’,不用硬拼,就能把他们给收拾了。”

道士一听,眼睛一亮,说:“嗯,这主意不错,你说说看。”

那小子就把自己的想法跟道士说了,道士一听,连声说好,说:“行,就这么办!”

于是,他们师徒俩就开始行动起来。

他们先是在村里找了几个机灵的小伙子,让他们假装去黑风口给土匪送粮食,实际上是在粮食里下了药。

那药是道士特制的,吃了以后就会浑身无力,使不出力气来。

土匪头子一看村里人送来了粮食,高兴得不得了,连忙让人把粮食收下,然后分给手下的小喽啰们吃。

结果,没一会儿,那些小喽啰们就一个个浑身无力,倒在地上了。

土匪头子一看,愣住了,心说:“这咋回事儿?

咋都倒下了?”他忙抓起一把粮食,闻了闻,又尝了尝,这才发现粮食里下了药。

他大怒,说:“这帮可恶的村民,竟敢暗算我们!

来人,给我把他们抓起来!”

可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觉得自己也浑身无力,使不出力气来了。

他大吃一惊,心说:“这咋回事儿?

我咋也中毒了?”

就在这时,那小子和道士带着村里人冲了进来,把他们师徒俩给围住了。

那小子看着土匪头子,冷笑一声,说:“哼,你以为你们能干啥?

还不是被我们给收拾了!”

土匪头子一听,气得直咬牙,说:“你……你们……你们会有报应的!”

那小子说:“报应?

哼,那是你们的事儿!

我们只求能保护好百姓,让他们过上安稳日子!”

说完,他就让村里人把土匪们都绑了起来,然后押到县衙去。

县官一听抓住了这么多土匪,高兴得不得了,连忙升堂审案,最后判了土匪头子死刑,其他的小喽啰们也都被判了重刑。

村里人一听,都高兴得不得了,说:“这可真是太好了!

我们终于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那小子和道士一听,也都笑了。

他们知道,这次的任务又完成了,他们又能继续走南闯北,去帮助更多的人了。

就这样,他们师徒俩又继续踏上了旅程。

他们走过了无数的山川河流,走过了无数的村庄城镇,每到一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传说。

有一天,他们走到一个叫做“龙隐村”的地方。

那地方风景秀丽,山水相依,村里的人也都非常热情好客。

他们师徒俩一到村里,就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原来,这龙隐村有个传说,说是在村子后面的那座山上,有一条神龙隐居在那里。

神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下山来,给村里人带来好运和丰收。

但是,最近这几年,神龙却再也没有下山来过了,村里人的日子也越过越艰难。

他们师徒俩一听,心说:“这咋回事儿?

神龙咋还不下山了呢?”他们就决定去山上看看,到底是个啥情况。

于是,他们师徒俩就带着几个村民,一起上了山。

他们走了很长时间,才走到山顶。

到了山顶以后,他们一看,愣住了。

原来,在山顶上,有一个巨大的黑洞,黑洞里面还不断地往外冒着黑烟。

他们一看就知道,这黑洞肯定是被啥东西给破坏了,神龙也肯定是被困在里面了。

那小子说:“师父,咱们得想个办法,把这黑洞给堵上,把神龙给救出来。”

道士一听,点了点头,说:“行,徒弟,你有啥想法?”

那小子说:“我想,咱们可以用石头和泥土,把这黑洞给堵上。”

道士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就同意了。

于是,他们师徒俩就带着村民们,一起动手,用石头和泥土,把那黑洞给堵上了。

堵上以后,他们又在山顶上建了一个神庙,里面供奉着神龙的神像。

他们每天都去神庙里给神龙上香,祈求神龙保佑村里人平安吉祥。

没过多久,神龙就真的下山来了。

它一看到村里人建的神庙和上的香,就明白了村里人的心意。

它非常高兴,就在村里人的田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让庄稼都长得非常好。

村里人一看,都高兴得不得了,说:“这可真是太好了!

神龙又下山来了!

我们又有好日子过了!”

那小子和道士一听,也都笑了。

他们知道,这次的任务又完成了,他们又能继续走南闯北,去帮助更多的人了。

就这样,他们师徒俩又继续踏上了旅程。

他们走过了无数的山川河流,走过了无数的村庄城镇,每到一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传说。

而他们师徒俩的故事,也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