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谈青训腐败:王楠训练营一个月就9000!乒乓球只属于富二代?

星期九的北风 2025-02-21 05:05:09

“家里没钱,趁早别碰乒乓球?”

作为选拔乒乓球人才的重要手段,青训如今如此腐败吗?

一个月交9000元,你就可以直接参加乒乓球国青国少选拔赛!

青年训练营直接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按照这样的标准来选拔,家里没钱的就不配学乒乓球?

就连舜哥说球都忍不住吐槽青训:这是选拔运动员还是富二代呢?

现在乒乓球国家队中寒门出身的运动员并不少见,比如王曼昱、林诗栋,他们的家庭拼尽全力来托举,加上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可如果是现在,“王曼昱”们可能连一张入场券都拿不到。

青训体系的变革之路

2025年的中国乒坛青训体系出现了最为魔幻的对照组。

一边是AI教练带着00后小将狂刷数据,一边是王楠训练营的天价班被喷上热搜。

科技赋能的造星流水线与寒门子弟的突围血泪史,这场关乎国球未来的“人才战争”,可比全运会决赛还刺激!

曾几何时,国乒青训还是“体校-省队-国家队”的三级火箭模式,如今却卷出了新高度。王楠创办的“国球舍”训练营每月学费飙到8800元,网友调侃:“这价格比樊振东的球速还快!”

而全冠体育等机构被曝把持青训资源,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进省队?先问问钱包同不同意。

高昂的费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尤其是一些需要长期培训的孩子,家庭可能需要支付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除了“国球舍”,市场上还有许多类似的高端乒乓球培训机构,收费普遍在每月5000-10000元不等。

部分地方性青训基地虽然价格稍低,但仍然需要数千元每月,且资源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参加更高水平的国际赛事或选拔赛,还需额外支付报名费、差旅费等,进一步增加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高昂的培训费用使得许多有天赋但家境普通的选手无法参与高水平训练。

像王曼昱这样靠父亲卖肉夹馍供她打球的世界冠军,放在如今可能连训练营都进不去。

家长和球迷普遍认为,青训体系不应成为“富二代”的专属领域,而应更加注重门槛和其公平性。

其实不仅仅是圈外人对青训体系有意见,前不久曾培养出多位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乒乓球传奇教练吴敬平就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炮轰WTT,引发了一场业内人士的隔空对战。

功勋教练的“银发辩论赛”

2025年2月15日,前吴敬平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文章,言辞犀利的批评WTT的商业化改革措施。

认为其“将国球裹挟进资本”,并对国乒“男线严重断档”的现状表示担忧。

当晚,尹肖发文反驳,称吴敬平的言论“颠倒黑白”。

认为职业赛事的经济支持对乒乓球发展不可或缺,支持WTT的职业化道路,并强调国乒过去20多年的青训成果显著。

两位都是国家乒乓球队的功勋教练,如今七十岁的吴敬平曾培养马琳、樊振东等奥运冠军。

七十一的尹肖也是刘国梁、张继科的恩师。

吴敬平主张维护运动员个体权益,反对过度商业化对竞技体育的侵蚀。

尹肖因为现在仍担任全冠体育核心教练,而全冠体育是WTT股东之一,负责国乒青训项目,所以二人的立场本产生了冲突。

眼看师父下场,弟子们纷纷亮灯站队:张继科直播力挺吴敬平"说得在理"。

王皓马琳秒赞尹肖微博表忠心,连退役多年的陈玘都来劝架:"大家冷静!"

就在战况白热化时,剧情突然急转直下——两位主角默契删博。

吴敬平留下首"打油诗"疑似内涵,尹肖则秒变岁月静好博主开始分享技术贴。

虽然教练界上演着神仙打架,这场"银发辩论赛"最终以"求同存异"暂告段落。

运动员培养的商业化变形记

如今体坛江湖,奥运冠军们早已不是“苦练十年无人问”的孤勇者。

从举国体制到商业狂欢,运动员培养正经历着“既要金牌也要金币”的魔幻转型。

十年前,运动员培养还像一场残酷的生存挑战,“人海战术”堪比修仙小说里的宗门选拔,教练们拿着放大镜在训练场找“天选之子”。

而如今,当谷爱凌的26个代言霸屏热搜,当孙颖莎的杂志封面1分钟卖空10万册。

商业世界给运动员开了新副本。巴黎奥运期间,品牌们像追星族般疯狂:可口可乐集邮式签下全红婵、陈芋汐。

伊利甚至把退役八年的刘翔重新请回广告片场玩“回忆杀”。

新生代运动员早把社交媒体玩成第二赛场,王楚钦训练间隙拍vlog教粉丝反手拧拉。

全红婵直播拆粉丝礼物比跳水还紧张。

就连71岁的刘国梁都开始研究直播带货,美其名曰——与年轻人接轨。

国家体育总局最新发布的《运动员商业活动管理办法》试图给这场狂欢踩刹车,但新生代运动员早已参透生存法则——领奖时披国旗,下班后签合同。

从“为国争光”到“为品牌打工”,是体育精神的缺失还是资本下场的大势所趋?

体育圈“商业觉醒”的利与弊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运动员商业化既为体育事业注入活力,也暗藏危机。

往好的方向去看,商业化让运动员收入结构从单一比赛奖金扩展到代言、直播等多渠道,举重冠军谌利军通过代言还清债务。

马龙等乒乓国手代言旅游APP年入千万,印证了商业化为职业生涯提供的“第二赛道”。

仅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突破5万亿元,运动员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傅园慧、谷爱凌等运动员偶像的诞生,让跳水、滑雪等冷门项目获得关注度,全民参与运动的比率显著提高。

商业赞助的技术支持带来了AI训练系统、更加科学的运动装备,运动员伤病率下降23%。这些都是商业觉醒后为体育圈带来的全新生命力。

但与此同时,频繁的商业活动势必会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受侵蚀,比如孙颖莎2024年三个月内参加4项大赛,期间穿插十余场商业活动,导致亚锦赛爆冷出局。

还某体操冠军被MCN机构诱导跳擦边舞,刘翔退役8年仍因伊利广告卷入舆情,这些也都是资本裹挟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参考国外的一些运动明星,也许我们可以找到商业与体育精神之间的平衡点,今后“自律”对于运动员们来说,应该是更加需要注重的品质。

2025年新修订的《运动员商业活动管理办法》要求商业收入15%反哺青训,或将成为破局关键,正如基普乔格所说:“商业价值应像马拉松配速——快慢有度方能持久。

文/编辑:千寻小百科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2025-2-15《前国乒教练尹肖回应吴敬平:颠倒黑白,是对这代乒乓人的侮辱》

新快报:2025-2-17《吴敬平与尹肖论战平息:前国乒教练删除争议微博》

微博:吴敬平教练个人主页 尹肖教练个人主页 舜哥说球Sean个人主页

0 阅读:26

星期九的北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