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同事跟我说,他朋友的孩子初三了,英语成绩比较差。周末找了个老师,把孩子作业中的错题,一对一的给孩子解析详讲了一遍。老师要求孩子课下把讲过的题,再理一下思路,把主要的知识点,在错题后写好知识点的梳理。过两天再复习一下。
老师的嘱咐孩子满口答应,可是下课之后一直到周末孩子都没有做反思总结。这样的话,到了周末,孩子就把老师给讲的内容几乎忘光了。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不断地提醒孩子,要及时反思总结,结果孩子没有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我们知道只是听课不反思,学的知识不容易记住。也真正掌握不了。
虽然我们常说孩子没有学习的内驱力,家长老师着急都没用。但是实际情况是,班上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很自律,十几个学生完全自暴自弃之外,我们班上剩余三十多人的大部队,都是中等水平的学生。只要老师和家长稍微管的紧一点,他们都可以考上普通高中的。
班上的这部分中等生,需要家长督促一下,老师鼓励一番,他们就会看到前途。拾起信心努力学习。这部分中等生成绩不太差,自律性不太好,容易受周围环境和同学的影响。老师管的紧一点,成绩就好一些。其实多数初中生都是这种情况。只要家长稍加督促,多关注一下。孩子就能不断进步。中考就可以考上高中。

初中的大部分孩子都需要家长时不时的监督提醒。从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鼓励孩子学习进步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孩子的学习进步不是靠“教你一招”,或一些“鸡汤金句”,就可以让孩子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孩子也不可能掌握某个“技巧”,就可以完美逆袭。
孩子不是智能机器,你给他一个程序,他就不折不扣、一成不变地一直执行下去。他的学习环境每天都在变化,随着这些变化孩子的情绪也会变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可能在不断地出现同类问题,家长会用类似的话语去督促孩子改正。有时孩子觉得家长总是车轱辘话翻来覆去,就不想听。其实孩子没意识到,是自己不断地犯类似的错误。
让孩子认真努力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磨炼家长耐心,考验家长智慧的过程。在与孩子学习共处的过程中,孩子会犯错误,家长也会犯错误。
重要的是家长要不断反思自己,在鼓励孩子的过程中,也让自己不断成长,修正错误。而且要让孩子看到你在不断改进反思,给孩子树立一个不断反思进步的榜样。

孩子要中考,鼓励和督促孩子学习不能着急,要有长期化思维。家长要从心里愿意不断改变自己,从而影响孩子。
对那些自律性差,稍微管教就可以进步,有可能考上高中的孩子,家长对他们的督促监管必不可少。可以说孩子的前途,就在家长的一念之间。
我是风趣暖阳Ciw,茫茫人海刷到是缘,感恩遇见,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