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西晚报报道,国家文物局在美国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接收其向我国返还的41件文物艺术品,包括铜摇钱树和陶座、素面陶鬲、素面带盖铜钫、陶说唱俑等,种类涵盖陶器、玉器、青铜器、佛造像、画像砖及藏传佛教文物等。经专家进行初步图片鉴定和法律研判,该批文物艺术品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类别丰富、工艺精湛,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属于非法出境的中国文物艺术品。
文物(资料图)
我国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生效仅仅4天,美国便连夜归还了41件珍贵文物,这一“反常举动”不仅震撼了国际文物界,更宣告中国在文物追索问题上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从昔日默默无闻的“道德呼吁”,到如今法律手段的“亮剑”,这一转变标志着我国在文物保护与追回方面终于站上了硬道理的制高点。在以往遇到文物流失的事件,我们往往只能依赖对方出于“人道主义”的善意施舍。然而,时代在变革,新文物保护法的出台为我们注入了全新的法律武器,新法明确赋予“流失文物追索权”。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在返还仪式上表示,防范和打击文物非法贩运、推动流失文物返还原属国,是维护各国文物安全、尊重各国人民文化权益和民族情感的正义之举。此次返还是中美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合作的又一典范,为全球范围内的文物返还树立了标杆。美国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文物非法贩运部门负责人马修·博格丹诺斯也强调,文物返还需要像参加奥运会一样,放下差异与成见,为共同目标努力。此次将41件珍贵文物返还原属国中国,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海外文物(资料图)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陈立指出,中美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成果丰硕。此次文物返还事件,书写了不同文化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美好篇章,为全球范围内加强国际合作树立了典范。陈立总领事还表示,希望以此次返还为新的契机,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美两国在文物保护与合作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自2009年1月中美两国首次签署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的政府间谅解备忘录以来,双方已合作成功实现了20批次共594件/套流失美国的文物艺术品回归中国。其中,中国国家文物局与纽约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就开展了4批次93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的返还合作。此次41件文物艺术品的回归,是中美两国在文物保护与合作领域续签备忘录后的又一重要成果,彰显了两国在共同打击文物非法贩运、推动流失文物返还原属国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
我国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珍贵、濒危且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逐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截至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9项。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表示,我国文物工作者以国际古迹遗址日为平台,不仅吸收国际遗产保护理念,也基于中国文化与遗产实践。
文物保护(资料图)
此次返还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修复,更是国际社会协同保护文化遗产的典范。中国国家文物局表示,将适时安排文物回运并策划专题展览,向公众展示这批艺术瑰宝。中美两国通过持续合作证明,文化领域的互信与务实行动能够超越分歧,为全球文物追索机制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