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路红军长征,哪一个部队的损失最小?是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

闻史忆今阁 2024-12-13 14:51:0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934年,红军的长征拉开了序幕。

这是一场令人震撼的军事行动,数十万红军战士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踏上了这条漫长而艰辛的征途。不同的红军部队,走着各自的路,也承载着不同的命运。

长征结束后,四路红军的命运却大相径庭。在这场艰苦卓绝的过程中,损失最小的竟然是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

为何在国民党重重包围之下,红二方面军能够保存最多的兵力?贺龙究竟是如何带领队伍突出重围、完成长征的?

这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传奇。

1934年10月,8.6万中央红军战士自瑞金启程,踏上了艰难曲折的长征之旅。国民党军队紧随其后,意图在这条征途上将红军一举歼灭。

在接下来的漫长一年里,中央红军遭遇了惨烈的湘江战役,敌人连绵不绝的猛烈攻势,让红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湘江战役之惨烈,致使中央红军兵力折损近七成,一度逼近绝境。及至抵达陕北,中央红军仅剩8000余人,原有兵力损失高达九成。

红四方面军亦未能幸免于难。

1935年5月,他们踏上了长征之路,初时拥有近10万雄师。沿途的重重困难与战斗,特别是西路军西征的失利,让红四方面军痛失2万余名将士。当最终抵达陕北时,红四方面军的队伍已缩减至1.2万人,兵力损失达到了惊人的八成。

这支原本人数众多的队伍,在长征的洗礼下同样遭受了重创。

相比之下,红二十五军的经历则显得尤为独特。

1934年11月,他们自河南罗山起兵,初始兵力不过2980人。正是这小巧灵活的规模,使他们在长征过程中得以避开大规模战斗。当红二十五军抵达陕北时,非但未有减员,反而壮大至3400余人,成为了一支名副其实的奇迹之师。

在这四支红军中,最让人惊叹的,还是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灵活的战术,最终以40%的损失率完成了长征,成为损失最小的一支部队。

1934年11月,红二方面军在贺龙的带领下,踏上了长征的征途。彼时,湘鄂川黔根据地已在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与追击下岌岌可危。老蒋更是集结了大批兵力,妄图将这支红军力量彻底消灭。面对敌我悬殊的兵力对比,贺龙选择了突围。

在1935年的秋天,老蒋的“围剿”计划逐步升级,贺龙果断率领红二方面军采取了撤退战略,开始了长征之路。

贺龙从长征一开始便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他决定采取游击战的方式,将红二方面军的兵力分散到广阔的山区,灵活机动地与敌军周旋。

他从不与敌军正面硬拼,而是通过不断的调动和迂回,迷惑敌军。这样的策略,不仅让红二方面军避免了大规模的损失,还极大地保存了队伍的战斗力。

贺龙的灵活战术最为著名的便是“乌蒙山回旋战”。在这场战役中,红二方面军在乌蒙山区与敌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乌蒙山区地势险峻,气候复杂,红二方面军利用这一独特的地形,多次调动和迷惑敌军,最终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这一战役不仅展示了红二方面军的灵活机动性,还充分体现了贺龙的军事智慧。在长征的最艰难时刻,红二方面军始终保持着10000余人的兵力,远超其他红军部队。

红二方面军的成功,离不开贺龙的战术选择。

在长征的过程中,贺龙始终坚持灵活机动的作战方式。他从不拘泥于固定的路线,也从不轻易与敌军正面交锋。

贺龙的战术精髓在于,始终保持红二方面军的流动性,利用地形和敌人的疏忽,巧妙地避开了敌军的主力部队。这样的策略不仅让红二方面军避免了大量的战斗伤亡,还极大地保存了队伍的有生力量。

贺龙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战术的灵活性上,还体现在他对全局的把控能力上。在长征的过程中,红二方面军曾计划从湖北进入河南,再进入陕西。

在接到中央命令后,贺龙果断改变了行军路线,绕了一个大圈去支援红四方面军。这一决定,虽然让红二方面军的行军路程大大增加,但却避免了正面与敌军的交锋,再次减少了队伍的损失。

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并非一帆风顺,贺龙也并非一开始就一帆风顺地带领队伍进行战斗。早在1935年,国民党军队对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围剿已经让红二方面军陷入了极度的困境。

面对强敌,贺龙并没有选择与敌军硬碰硬,而是果断下令突围。在敌人十倍兵力的围剿下,红二方面军成功突围,开始了长征旅程。

这一决策,不仅展现了贺龙的战略决断力,还为红二方面军的长征成功奠定了基础。

在长征的艰难历程中,红二方面军在贺龙的指挥下,与敌军展开了持续的周旋。面对敌人层层设下的围追堵截,红二方面军展现出了极高的机动灵活性,始终保持着主动。

在关键时刻,贺龙通过假攻长沙、实向西进等战术,不断迷惑敌军,为红二方面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尤其是在乌蒙山区的“回旋战”,红二方面军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贺龙的巧妙指挥,成功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保存了大量的战斗力量。

红二方面军凭借着贺龙的灵活战术,损失远远小于其他红军部队。

到1936年9月,红二方面军的兵力仍保持在1.4万人左右,几乎没有受到大规模的损失。到了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兵力尚存1.1万人。

这一结果,足以证明贺龙的卓越才能和红二方面军的顽强生命力。

在长征的壮丽历史画卷中,红二方面军无疑是一支英勇而幸运的队伍。

他们在贺龙的指挥下,凭借着灵活机动的战术,成功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成为四路红军中损失最小的一支队伍。

贺龙的卓越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战术的灵活性上,更体现在他对全局的把控能力上。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2 阅读: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