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挺价”价值衰减应当勇于“顺势而为”

浪遏 2024-05-30 03:40:01

今年以来,经济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交织演绎,使钢材市场的运行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既对钢材消费总量产生了较大约束,又使钢材需求结构出现了较大调整。尤其是在地产大周期调整过程中,对钢铁的生产、消费以及钢价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今年钢市运行过程当中,出现了“低利润、低价格、低需求、高产量”的明显特征,给钢价造成了较大的下行压力。如果没有5月份的地产新政密集出台,市场极有可能回吐4月份涨幅,继续向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的交易逻辑,一直围绕地产板块强弱、稳经济政策以及海外美联储降息路径等一些关键因素展开。但是从绝对价格来看,今年以来较长时间钢价低于过去十年的均值,且一季度大部分钢厂都亏损加重,钢材价值估值偏低,这为四、五月份的反弹奠定了空间基础。

在现实矛盾与困难面前,钢厂一次又一次地积极”挺价”,成为市场护盘的主力军。钢厂”挺价”维护市场稳定、维护自身利益,无可厚非。而且钢厂”挺价”由来已久。一直以来,”挺价”成为维护市场稳定的关键力量,在过去很多时候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这两年,”挺价”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尤其是跌价比较快的时候,往往挺到最后,还是以低价出货,最终接受降价的现实。那么,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还有没有必要”挺价”?”挺价”的意义和效果会如何?我们简要做一些分析。

一、市场的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

经济大形势决定行业发展态势。经济增长已经从过去两位数高增长转高质量发展,而且不再走“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老路。这使得钢铁行业也做出快速的结构性调整,制造业用钢消费占比大幅提升。但钢材产量仍处于历史高位,经济转型期的钢铁总体需求已经显示了缓缓回落趋势,钢材的供需关系,需要和经济增长的大趋势相适应,低价格、低利润成为当前市场的显著特征。重要的是根据形势变化,结合自身盈亏调整企业营销战略,不应把决策放在价格的涨跌基础之上,否则会频繁疲于应对,收效甚微。

钢铁产业链已经重构、钢厂定价权削弱。现在的市场,不再是供需的二维市场,不再是以钢厂为中心,各级代理、钢贸和次终端、终端构成的市场主体,而是供需各层级代表、资本(宏观资本、产业资本)、电商平台、期现公司等多维构成的市场。过去是以资源为王,钢厂掌握定价权,现在是资本的力量更为强势,资本参与定价,期货市场进化出各种衍生产品,使市场变成更为复杂的博弈主体。以前上涨的行情才能赚钱,现在是下跌的行情也能赚钱,钢厂的定价权被严重削弱。尤其是和期货关系最密切的螺纹、热卷两大头部品种,在大行情下,钢厂往往难掩大势。不论是涨价,还是跌价,都是被动调整居多。钢厂调价对市场的引领作用也在下降,而现在是价格跟随期货“望风而动”,而且节奏非常快,钢厂定价周期,都受到影响。不过,在中厚板等一些品种方面,钢厂话语权相对强一些,今年的表现较热卷更稳。

今年钢市环境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代理商规模大幅缩水。今年不论是代理商、钢贸商数量,还是手中的资源规模量,都已经大幅缩水。尤其是今年2-3月份行情大幅跳水,较多冬储大户亏损严重,再加上这两年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获利难度加大,钢贸商资源量普遍维持低位运转,不敢上量。这也导致从钢厂订货量大幅减少。“中间蓄水池”功能的降低,钢厂不得不加大直发直供。

此外,盈利模式发生明显改变。现在钢厂都出两套或者两套以上的定价系统,一个直发的,一个对钢贸的。直发价格还能谈,大一点项目也都能谈好些。钢厂、钢贸之间并不是以前唇亡齿寒的关系,至于钢贸商在钢厂的定位已经没有以前重要了。过去钢贸商从钢厂订货,资源为王,渠道为王,只要和钢厂攀上关系,有稳定资源,就能跟钢厂吃肉的时代已经远去了。现在不是跟钢厂订货就能赚钱,而且承担的风险也不小。盈利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不是来自信息差、资源差,而是基差、结构差,服务差、品牌差。

二、定势不定价 “挺价”消耗时间成本和现金流

市场是重势不重价,只有跑赢现金流,才能跑出利润。越是行情不好的时候,越是考验资源变现能力。

过去现金流是层层加价,从钢厂到市场再到终端,每一个环节都会加价再出货,所以利润只是差价。这其实是一种“差价”模式。到终端要经过多少轮?这两年形势不好,很多钢厂加大了直供,点对点直发。过去的四轮、五轮流通到终端手里,现在可以点对点供应。

资源变现能力主要取决于库存周转率。如果行业持续低迷,盈利率下降,钢材销售慢、去库存周期拉长,不能“以价换量”,现金流入收缩,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直接导致运行变现能力削弱,进而影响到现金流。很多企业亏损还能坚持,就是因为没有亏到现金流,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才会产生真正的经营危机,离真正减产也就不远了。

如果遇到连续下跌行情,错过最佳出货时机,大量资源不仅限制资金流动性,而且消耗了时间成本,时间越长,成本越高。最终结果,还是接受降价后的价格。如23年3-5月、22年4-10月、21年5月开启的行情,下跌价格级别都很大,千元左右的大行情。这种行情下”挺价”不如快速降库存,降低存货快速贬值的风险。很多钢厂有这方面案例,快速降库最终的损失反而更小。

三、”挺价”的难题:竞争、分化的阻力

“挺价”有几种方式。第一是联合”挺价”,本地价格长时间低位、低迷运行,钢厂联合”挺价”、相互监督和约束,形成价格联盟,不低于规定的价格销售;第二是限价销售。今年3月份,市场大跌,引发了钢厂密集发函,呼吁共同维护市场稳定,并开出底价红线,遇涨则涨,遇降不降,进入密集”挺价”救市阶段。第三种方式,是钢厂通过加大直供比例,去调整对市场资源的投放量,从而借助市场规格紧缺,提升网价或者结算价。今年以来建材的直供比例有了较大提升,部分地区钢厂直供量达到了五成以上。第四种方式是通过调剂不同规格加价和产量,既起到了”挺价”目的,也维护住了利润。还有的方式,是通过维持较高的订货价,涨价的时候涨的快,跌价的时候降的慢,这容易造成市场价与出厂价倒挂,降低代理商订货积极性。

但是不论哪种方式”挺价”,都面临着较大的阻力。最近一年以来,市场白热化竞争,不仅仅是区域之间竞争,还有长流程、短流程之间竞争。而一二线钢厂分化严重,同规格产品差价拉大。在应对市场价格变化时候,一些钢厂反应更快,二线钢厂更倾向低于市场价率先降库,最终拖累一线钢厂。这个地区”挺价”了,那个地区的价格绷不住,最终还是被淹没在全国价格运行的大潮中。如果区域间钢厂不能形成有效的资源连控,不能应对本地资源平衡以及外来资源竞争,”挺价”大概率会失败。一些地方钢厂产品差异化扩大,钢厂之间错位竞争,对单一品种有规模优势的钢厂来说竞争压力明显较少,资源在该区域有绝对市场份额和地位,对市场资源和价格掌控力提升,此时”挺价”以及”挺价”的效果,也往往能达到阶段性较好的预期。

总之,市场环境在变,交易模式、盈利模式也在变,定价权向市场转移,在经济周期和市场大趋势面前,钢厂”挺价”意义和效果会大打折扣。”挺价”牺牲了时间成本和现金流,不如有效降库,顺应行情。如果行情下半年不大跌或者相对稳定运行,更失去了”挺价”基础。钢厂需要做极致化库存,与现在不断压缩的低原料库存周期相匹配,建立极致的“产-销-存”运转体系,从而在市场复杂的市场环境当中保持竞争优势。(兰格钢铁 王英广)

0 阅读:288

浪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