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最后一战:大捷换来屈辱,未振国威愤恨而死,城墙崩裂两丈

青春不散宴 2025-01-21 17:39:58

【《——【·前言·】——》】

左宗棠,晚清英雄,史上战绩辉煌,然其最后一战却满载屈辱。

他统领的大军虽获大胜,却未为国家增光,最终在愤懑中默默离世。

临终之际,他因内心失望与痛苦至极,致使城墙崩裂两丈,令人震惊。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悲剧?左宗棠当时的心境究竟如何沉重?

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历经沙场磨砺,以其丰富的经验与无畏的勇气,继续驰骋于战场,彰显着不朽的军魂与辉煌的战绩。

1882年春,法军攻占河内的消息迅速传遍朝廷与民间,军事重臣左宗棠当即认识到局势的严峻性。

他在朝堂上高呼:朝廷内主和派势力强大,李鸿章等人极力反对用兵。

两年后,1884年,战火蔓延至中国。法军进攻广西,72岁的左宗棠主动请缨出战,表示愿意为国效力。

他明白法国不仅觊觎安南,还欲控其以威胁中国西南。因此,他频繁上奏朝廷,深入剖析法军战略意图及潜在军事行动。

在给总理衙门的密函中,他精准预判法军将从广西边境的进攻时间与路径。虽高龄,左宗棠仍亲赴边境勘查地形,部署防御策略。

他组织边民成立游击队,凭借对地形的了解,于边境构建多道防御线。

他同时积极筹措军饷,不惜变卖家产以购置军需,切实展现了其坚定不移的决心。

朝堂之上,一场暗战悄然展开,无硝烟弥漫,却暗流涌动,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局势复杂多变,中心思想不言而喻。

左宗棠任钦差大臣后,朝廷内斗加剧。投降派为打压他,翻出其因年老体衰在乾清宫行礼迟缓的旧账,大肆渲染。

幸得醇亲王直言相助,化解陷害危机。临行之际,慈禧太后屡召左宗棠,展现出坚决主战的态度。

她内心畏惧外敌,仅玩弄权术。这场朝堂暗战揭示了清廷统治阶层的腐朽分裂,是其内部矛盾的真实写照。

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争斗,不仅关乎对待外敌的态度,更体现了两种救国道路的深刻分歧。

左宗棠主张军事现代化御外敌,李鸿章等人则倾向通商让步求暂安。两者较量间,慈禧太后的态度多变,进一步加剧了朝廷的不稳定。

她虽公开表态支持左宗棠,却私下里扶持主和派,这种双重立场极大干扰了军事部署的一致性。

左宗棠幕僚日记述,奏折常遭重阻方达太后,重要军情常被主和派扣留篡改。此类政治斗争,终致抵御外敌之力受损。

马尾港事件提供了深刻教训,其惨痛经历警示我们,必须重视港口安全与管理,确保防范措施到位,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马尾港战役是一场灾难。李鸿章亲信何如璋因畏战求和,纵容法国军舰在港内停留一个多月。

1884年7月,法军突袭,仅一个多小时便成功击沉福建水师所有战舰。

左宗棠多年经营的舰队覆灭,760余名将士牺牲。此战役惨败不仅是军事失利,更凸显清廷海防建设的重大缺陷。

左宗棠早年主张改革水师,致力于筹建福建船政学堂,以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并引进欧洲先进造船技术,投入大量精力。

这些努力因朝廷掣肘与主和派阻挠成效不大。马尾港战前,左宗棠屡警法舰危险,建议先发制人,却被何如璋以故为由搁置。

法军突袭时,福建水师奋勇抵抗,但因装备简陋、训练欠缺,终不敌。此役摧毁了中国精锐海军,也破灭了左宗棠的海军振兴之梦。

两位将领的荣誉与耻辱紧密相连,他们的成就与失败相互映照,共同构成了他们军事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两面,彰显了各自的辉煌与黯淡。

在战场上,王德榜作为左宗棠的得力助手,与老将冯子材合作,共同创造了震惊中外的战绩。

他们成功抵御法军,收复失地。然而,投降派却借机诬告王德榜,把战败责任归咎于他。

王德榜遭冤不屈,仍奋勇抗敌。本应借此胜利为国争荣,却被李鸿章用作取悦法国的交换。

在这场战役里,王德榜与冯子材运用游击战术,巧借地形,于险处埋伏,致使装备优势的法军陷入被动局面。

凉山之战中,两将领利用雨季多雨特点发起反击,法军火器受潮失效,清军短兵相接使其措手不及。

此胜本为提振士气之转折,然朝廷态度冷漠。李鸿章非但不奖有功之将,反私下贬其功绩,言此胜将激怒法国,碍和谈。

王德榜奏折积压案头数月未获回应,同时朝野流传歪曲战况谣言,此等内部不和严重挫伤了将士们的斗志。

老将军心怀遗憾,未能如愿以偿,抱憾而终,其一生功绩与未竟之志,皆随其离世而化为历史尘埃。

左宗棠未及见证胜利,1885年6月李鸿章擅自与法国签订辱国条约。此消息重创左宗棠,致其吐血,病情骤重。

1885年9月5日,74岁的老将军抱憾而终。同日夜,福州城墙崩塌两丈,民间传言此乃天兆,暗指大清国运衰微。

左宗棠生命末期未弃抵抗希望,深知中法战争败局对中国影响深远。病中仍思索加强海防、培育新式军事人才之策。

他最后一份奏折详述沿海防御体系构建,含炮台布置与水师训练等。此份倾尽毕生军事智慧的建议,最终未被采纳。

他临终前对幕僚遗言:“此言既忧当前局势,更诫后人铭记。”

【《——【·结语·】——》】

左宗棠一生如明灯,照亮晚清黑暗时期。他以身践行,诠释了军人的气节与担当,成为后世楷模。

尽管这位民族英雄最终被时代洪流淹没,但他为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不会消失,长存于世。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