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想要鱼钓得多,精准的识别鱼类,了解其生活习性,是新手钓友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正在编印的《中国动物志》粗略统计,分布在中国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

可以看出,在我国,淡水鱼类资源非常的丰富,要准确的识别每种鱼类特征,无疑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也就给各位新手钓友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就从鱼类的特征和习性入手,教会各位新手钓友,怎么去区分清楚我国最为常见的“五大”淡水鱼,希望对各位新手钓友垂钓过程中,带去一定借鉴作用!
第一种:白条鱼说起白条鱼,作为“闹窝”罪魁祸首的它,真的让很多钓友都是又爱又恨!白条鱼又称“餐条”,有些地方又叫“游刁子”,属于鲤科鱼类,是淡水水域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小型鱼类。
特征:他们的体型较小,通常长度在10-25厘米之间,身体呈流线型,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侧面有一条明显的银白色纵带,它们也就是因此而得名。
习性:白条鱼喜欢生活在水流较为缓慢的河流、湖泊及水库等淡水环境中,尤其偏好靠近岸边的浅水区或是有水草的地方。它们属于群居性鱼类,常常成群结队地活动,特别是在清晨和傍晚时分最为活跃。它属于杂食性偏肉食性,主要以浮游生物(如轮虫、枝角类)、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藻类为食。
垂钓它们鱼饵没什么讲究,只要是鱼饵它都会吃,要说技巧的话就是要用小钩细线!

白条鱼
第二种:罗非鱼说完了白条鱼,我们再来说说这第二种--罗非鱼!它和白条一样,喜欢闹窝,也是一种挺让人钓友头疼的鱼类!它学名又叫非洲鲫鱼,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两广以及海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因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以及肉质鲜美而被广泛养殖。
特征:它的体型侧扁,体形呈椭圆形,背部较高,腹部圆润。成年个体通常长度在20至50厘米之间,体重可达1至3公斤。颜色多样,从银灰色到蓝绿色不等,体侧常有明显的黑色斑点。
习性:罗非鱼对环境适应性强,能在各种水质条件下生存,包括湖泊、河流、池塘及水库等淡水环境,甚至能短暂适应盐度较低的水域。它们也是属于杂食性的鱼类,但更倾向于植物性食物,主要以藻类、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为食,也会摄食一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它喜热,喜欢在白天活动,尤其在夏季更加活跃!
经过多年的经验,垂钓罗飞最有效的“神饵”就是大黑蚯蚓,专攻大罗非!

罗非鱼
第三种:黄辣丁一说起黄辣丁,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那三根尖刺,只要被刺到简直能用“痛不欲生”来形容!它除了叫黄辣丁,学名又叫黄颡鱼,又称黄骨鱼、昂刺鱼等,在中国南方地区非常常见。
特征:黄辣丁体型较小,通常体长在10至25厘米之间,体重一般不超过500克。身体呈圆筒形,侧扁,背部灰褐色或黄绿色,腹部黄色或白色。头部较大,口宽大且下位,有四对须。黄辣丁的皮肤光滑无鳞,但覆盖着一层黏液,背鳍和胸鳍均有硬棘,还有就是尾鳍分叉较深。
习性:黄辣丁喜欢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河流、湖泊、池塘以及稻田沟渠中,尤其偏好泥底或沙底的水域。它们常隐藏于石缝、洞穴或者水草丛中。属于夜行性鱼类,白天多藏匿于隐蔽处,夜晚则出来觅食。适应性强,能耐受较低的溶氧条件。属杂食偏肉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虫、小虾、小鱼、螺类等为食,也会摄取一些有机碎屑和植物等。
至于垂钓黄辣丁,最好的饵料还是蚯蚓,找那种水底多障碍物石块之类的水域钓,下雨天水混的时候效果更佳!

黄辣丁
第四种:鲶鱼接下来我们再说说鲶鱼,说起鲶鱼,很多钓友都会和埃及鱼弄混,以为埃及鱼就是鲶鱼,鲶鱼就是埃及鱼,有时候钓到都不敢拿回家,觉得脏!鲶鱼在我国也是分布非常广泛的,属于淡水水域中,为数不多的大型底栖鱼类。
特征:鲶鱼体型较大,通常体长可达30至100厘米,重达数公斤甚至更多。身体圆筒形,侧扁,皮肤光滑无鳞,覆盖一层黏液。头部宽大且扁平,口部宽阔,上下颚具有一排锋利的牙齿。背部呈灰褐色或深棕色,腹部为白色或浅黄色,侧身有不规则的斑点或条纹。和埃及鱼最大的区别就是,鲶鱼的头是扁短,四根鱼须,而埃及鱼的是扁长,成梭型,八根鱼须!
习性:鲶鱼偏好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池塘中,尤其喜欢在泥底或沙底的水域活动。它们常隐藏于石缝、洞穴或者水草丛中。它属于夜行性鱼类,白天多藏匿于隐蔽处,夜晚则出来觅食。适应性强,能耐受较低的溶氧条件,并能在浑浊的水中生存。它肉食性为主,主要捕食小型鱼类、虾类、软体动物、昆虫及其幼虫等。成年个体有时也会攻击比自己小的同类或其他弱小生物。
至于垂钓鲶鱼,晚上用大钩粗线,鱼饵用鸡肠鸭肠之类的,有条件的也可以用臭鱼做钓,有奇效!

鲶鱼
第五种:黑鱼(乌鳢)最后介绍的是黑鱼(乌鳢),黑鱼学名乌鳢,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淡水环境中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在我国的话也分布非常广泛!
特征:黑鱼体型较大,通常体长在30至50厘米之间,最大可达1米以上,体重可以达到10公斤甚至更重。身体呈圆筒形,侧扁,背部深黑色或橄榄绿色,腹部白色或浅黄色。头部大而宽,口裂宽阔,上下颚具有一排锐利的牙齿。它的体表和鲶鱼黄辣丁一样,覆盖着一层黏液,侧面有不规则的斑点或条纹,背鳍较长,臀鳍和尾鳍相连,尾鳍圆形或稍凹。
习性:黑鱼偏好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池塘中,尤其喜欢在水草茂盛的地方活动。它们常隐藏于水草丛、石缝或是洞穴中等待猎物。它属于夜行性鱼类,白天多藏匿于隐蔽处,夜晚则出来觅食。适应性强,能耐受较低的溶氧条件,并能在浑浊的水中生存。和鲶鱼一样,也是肉食性为主,主要捕食小型鱼类、虾类、蛙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成年个体有时也会攻击比自己小的同类或其他弱小生物。
至于垂钓黑鱼的话,最好的鱼饵就是使用泥鳅或者小白条,用竹棍插在岸边,然后用绳子钩子挂住鱼背,让饵鱼在水面挣扎,如果水域有黑鱼,基本一钓一个准!

黑鱼
写在最后由于篇幅原因,对于淡水鱼的介绍就先到为止,如果各位新手钓鱼想要钓鱼多,建议还是得花点心思去学习一下对应目标鱼的识别特征还有生活习性,有针对性的去垂钓!最后,希望我写的这篇文章对各位出行垂钓有一定的帮助,如果各位有什么想了解的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