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谁?
对中国人来说,答案当然是确定的。
可是最近,我们“猴哥”的文化身份却成了印度网友的“心头好”。这波操作发生在《黑神话:悟空》大火之后,有一些印度网友和博主开始“认领”孙悟空,说他其实是印度神话里的“哈努曼”。
更神奇的是,维基百科英文版的孙悟空条目居然也“被改”了,变成了孙悟空“更接近哈努曼的翻版”。
文化“碰瓷”碰到我们猴哥身上,属实有点离谱。
事情源于贴吧上一个网友的爆料。
有人发现,英文版维基百科悄悄改动了孙悟空词条,不再是我们熟悉的中国传统故事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大段大段关于哈努曼的描述”,硬生生把猴哥给“送出国”了。
原本词条中只简单提到民国时期胡适有过“哈努曼可能是孙悟空原型”的猜测,但更多的是鲁迅等学者的观点,认为孙悟空是从中国神话中的“无支祁”演变而来。
可是现在,词条里的内容变成了“现代学者普遍认为鲁迅说法有误”,还表示“哈努曼传说对孙悟空影响深远”。
看这操作,真就强抢猴哥。
其实早在黑猴刚出预告的时候,一位印度博主就带过这个节奏,他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直接激动喊道:
“这就是哈努曼!”
他还在视频中直接表示“看来终于有公司在制作印度神话题材的游戏了。”
这番言论在社交平台上瞬间发酵,不少西方网友还真就信了,认为孙悟空的形象就是哈努曼的“翻版”,在西游记的故事里活了过来。
如今发展到连维基词条都篡改。这波“文化碰瓷”让中国网友实在绷不住了,纷纷前去为孙悟空“正名”。
有的网友直接调侃道:
“要是孙悟空是印度人,那释迦牟尼是不是就是中国人?”
更有网友吐槽:
“猴哥的原型要真是哈努曼,那我们能不能去编辑维基百科,给梵天写上‘来自中国盘古’的字样?”
大家对印度网友这波“抢猴哥”操作都不太能忍。
其实,孙悟空的“归属问题”早在民国时期就有过一轮争议。
胡适当时提出孙悟空的形象可能受到了印度神猴哈努曼的启发,原因是哈努曼和孙悟空一样,都是武力值拉满、爱斗法的神猴角色;不过,鲁迅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孙悟空更可能来自中国本土传说中的无支祁。
无支祁在《太平广记》中被描述成一只被大禹镇压的水怪,而西游记中孙悟空同样经历了五指山压制的情节。这种相似性让鲁迅更偏向于“本土说”。
所以在文化历史的根源上,孙悟空和哈努曼就是两回事。
孙悟空是中国故事里的反抗英雄,哈努曼是印度教里的忠实神猴,甚至都不是一个风格的角色。
可印度网友不这样看,尤其在《黑神话》热度爆棚之后,他们对孙悟空的“归属权”更加起劲。
维基百科被改,社交平台上也是一波接一波的讨论,谁都没想到,猴哥的故事还能演变成一场文化碰瓷大戏。
这种文化争夺也不算是新鲜事。
韩国网友之前就曾试图将西游记里的“东海傲来国”说成是韩国的,并且频频在影视剧和综艺节目里“强化”这种说法;而我们常见的饺子、螺蛳粉等美食也被韩国网友改成“韩国传统食物”。
《黑神话》火爆后的孙悟空IP争夺,折射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话语权的弱势。
尽管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我们长期缺乏有力的国际传播,所以很多外国观众对我们的文化了解得少,甚至把一些错误的理解当成“事实”。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形象原本就饱满丰富,有着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质,可放到国际上,因为我们的话语权弱,反倒让别人趁虚而入。
《黑神话:悟空》这次大火,正好给我们敲响了文化自信的警钟。
这款游戏之所以火,除了极致的画面和精致的制作,还因为它让年轻人看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吸引了无数海外粉丝关注我们的故事。
未来,这样的争议只会越来越多。
而我们需要的是更加坚定的文化输出,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
孙悟空是谁对我们来说答案一目了然。
但要让世界明白,还需要我们不断推出《黑神话》一样优秀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大声告诉全世界:
“孙悟空”从来都是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