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天里,有两则新闻特别引人注目,尤其是第二条,可能已经被很多人忽略了。
第一条新闻发生在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外交主题记者会。王毅外长在谈及中俄关系时表示,中俄决定永久睦邻友好。他强调,中俄双方已经探索出一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
第二条新闻发生在当地时间3月6日,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马升琨在基辅会见了乌克兰农业政策与粮食部部长科瓦利。马升琨代表中国海关总署与乌克兰食品安全与消费者保护署署长特卡丘克签署了《乌克兰豌豆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和《乌克兰野生水产品输华检验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
这两则新闻单独看似乎并无特别之处,但放在一起,尤其是在当前特朗普急于结束俄乌战争、不惜讨好俄罗斯、抛弃乌克兰、牺牲盟友的背景下,就显得意味深长了。
许多人不禁疑惑:中国这是在做什么?
难道美国忙活了半天,中国却在“甘蔗两头吃”?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中国既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俄乌战争的当事方。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是光明磊落的,核心是劝和促谈、政治解决。俄乌战争爆发三年多以来,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的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双方一直保持着友好相处。
当然,中间也出现过一些波折。例如,在俄乌战争期间,泽连斯基一度被美西方国家捧为“英雄”,对中国发表了一些微词,甚至做出了一些让中国不悦的举动,比如2019年亚速营在香港搞事,以及去年乌克兰驻日本大使参拜靖国神社。与此同时,中俄关系因俄罗斯受到制裁而有所提升,俄罗斯被迫对中国产生了更多依赖。
然而,随着美俄开始商谈俄乌战争停火,中国也必然需要调整战略部署。尤其是在特朗普准备抛弃乌克兰、甚至试图霸占乌克兰矿产资源、掏空乌克兰的背景下,中国的举动显得尤为重要。
有人分析认为,没有了美国的支持,乌克兰必败。但我认为这种观点过于悲观。欧盟和英国仍在大力支援乌克兰,泽连斯基也深知自己输不起。此时,中国与乌克兰签署《农产品输华议定书》,无疑在某种程度上为乌克兰提供了温暖和支持。
那么,为什么中国要在这个关键时刻采取这样的行动呢?这背后既有深层的地缘政治因素,也有现实的考量,而始作俑者恰恰是美国。
首先,由于美国执意对中国加征关税,中国也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自2025年3月10日起,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包括鸡肉、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产品。这些关税增加了进口美国农产品的成本,而这些成本显然不能完全由中国消费者承担。因此,中国需要寻找替代的进口市场,比如巴西或乌克兰。
乌克兰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处于战争状态,但其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乌东地区以外的地区。乌克兰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粮食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远超国内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出口。
中国转而购买乌克兰粮食,不仅打击了支持特朗普的美国农业州选民,也直接影响了特朗普的停战计划。因为有了中国的支持,泽连斯基可以继续与俄罗斯对抗,而特朗普希望通过停掉援助迫使乌克兰停战的计划也就此落空。
中国的这一举动不仅帮助了乌克兰,还强化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增强了中国在对美关税战中的筹码,同时也有助于稳定国内物价。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也一贯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反对特朗普毫无底线地出卖乌克兰利益,甚至要求乌克兰放弃克里米亚和乌东领土以换取停战。
其次,中国的这一举动也在某种程度上牵制了俄罗斯。
去年中吉乌铁路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等待了27年的项目终于启动。此前,俄罗斯一直阻挠这一项目,担心中国染指中亚。直到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的态度才有所转变。
普京去年访华时曾提到与中国、朝鲜就图们江下游出海航行问题进行建设性对话,但如今这一议题似乎又被搁置。如果美俄停火协议顺利签署,俄罗斯是否还会与中国讨论图们江出海口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更何况,就在美俄关系在特朗普的拉拢下,才刚缓和了一些,俄罗斯就对美国出口稀土和铝。此前,中国才对美国祭出了稀土的制裁。
历史上,苏俄侵占图们江地区既有历史纠葛,也有现实利益的考量,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切肤之痛,严重制约了东北的经济发展。中俄之间的“背靠背”关系并非百分之百的信任关系,双方在地缘上仍是潜在的竞争对手。
只是因为需要共同对抗美国,才被迫将后背交给对方。这种关系在双方有难时是牢靠的,但一旦一方缓过来,难保不会转身捅刀子。因此,大国之间的“友谊”既需要利益捆绑,也需要政治互信,更需要地缘牵制。
例如,俄罗斯大力扶持印度、缅甸、越南,而中国则扩大与乌克兰的合作,进入中亚,拉拢白俄罗斯,并与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塞尔维亚等国保持密切关系。尤其是像俄罗斯这样骨子里带有侵略性的国家,如果不加以牵制,它就会变得狂傲。
只有通过互相牵制,才能增进彼此的尊重。
所以你看,现在俄乌不是还在继续打着吗?我之前就说过,特朗普搞不定俄乌战争停火这事的,泽连斯基不买他的账,普京也看破了他。
作为中国人,我既不是“俄粉”,也不是“乌粉”,我只希望中国能够获得最大利益。我既不希望乌克兰割地赔款投降,也不希望俄罗斯以大欺小、大获全胜。
我希望在乌克兰问题上形成一个互相牵制、互相平衡的战略格局,让美国难以抽身集中力量对付中国,也让俄罗斯难以摆脱俄乌战争的泥潭。这样的平衡才能确保中俄友谊不褪色,并为中国提供更多的战略空间。
因此,别小看中国与乌克兰签署《农产品输华议定书》这一举动。它不仅帮助中国化解了因制裁美国农产品可能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还在无形中牵制了俄罗斯,并促进了中欧关系的改善。
总之,俄乌都不是省油的灯,一切行动都应以中国的利益优先。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