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文章首发于“谭浩俊”,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5年经济“一季报”。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713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1903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42亿元,增长5.3%。
首个季度的这份成绩单,可以用“超预期”来形容。因为,面对复杂而不确定性很强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贸易保护、单边主义来势汹汹,中国经济能够实现真正的开门红,不仅来之不易,而且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刚性。
纵观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有三个方面因素值得认真总结。首先,积极因素的作用不断扩大。就中国经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消费无疑是拉动经济增长最值得关注的因素。一季度的消费市场,在“两新”政策的作用下,活力明显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和信心都有较大改善,耐用消费品销售明显提升,且辐射范围越来越广,不少中低收入阶层的家庭,也在政策作用下对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
除生活性消费之外,生产性消费信心也在不断改善,企业设备更新步伐加快,生产效率也在提升。特别是设备更新带来的企业发展信心、发展预期增强,是“两新”政策作用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企业投资的热情也出现了同步提升现象,制造业投资增长达到9.1%,呈持续向上态势。
第二,消极因素的压力不断减弱。经济增长不仅要靠积极因素的支撑,也要看消极因素的消解。消解一份消极因素,就是增加一份积极因素。而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消极因素的消解效率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因素,延续了止跌回稳的良好走势。3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二线、三线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虽不是说房价上涨就是好事,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房价不再持续下跌,说明广大居民的购房信心有了一定恢复,开发商的恐慌情绪也得到了稳定。毫无疑问,这是消极因素减弱的有效表现。除房地产外,受债务影响出现较大回落的基建投资,也在政府债券发放力度加大、长期国债快速落地的共同作用下,得到了有效支撑,不再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因素。
第三,中间因素的走向趋于积极。在经济增长中,有些因素始终在积极与消极之间反复波动,近年来则处于消极状态更多。如中小企业,每次有关方面公布的PMI数据,中小企业都是在临界线之下进行波动,且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是下行。而从3月份制造业PMI来看,中型企业指数稳步上升,小型企业指数大幅上升。其中,小型企业采购经理指数上升了3.3个百分点,生产指数更是大幅上升了6.7个百分点,已接近51%的水平,这可不容易。中小企业有序恢复,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一季度,我国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5.8%,与去年全年增速大致持平,但实现贸易顺差2730亿美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也是中间因素向积极方面转化的重要表现。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发动了针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关税战,尤其在遭到中国强硬反制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疯狂加征关税,关税的最高点已经摸到245%。也就是说,在高额关税政策下,外贸出口将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从而让经济增长承受不小的压力。可以预料,4月份在外贸出口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5月份后可能问题更为严重。
但是,由于中央高瞻远瞩,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不然,也不会强硬反制。因此,在出口遇到压力的情况下,内需则在不断拓宽。各大商贸企业,包括平台企业,都在纷纷调度资金、清理仓库、增加运力,帮助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因为,中国产品进不了美国市场的同时,美国商品也进不了中国市场,或者失去竞争力,从而给中国企业出口转内销提供了空间。因此,无论关税战怎么打,都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积极态势。中国经济完全可以承受眼前的增长压力,并转化成未来的发展动力。
更重要的,中国是居民够吃也够花,只要想吃,市场上必定能够买到,也能买得起。美国就不同了,居民要承受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失业、购买力下降等问题。因此,高关税或许不会维持太长,美国会在自身压力下与中国谈判。自然,高关税不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太大的影响,不会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
今日头条 | 搜狐 | 一点资讯 |
新浪头条 | 大鱼号 | 雪球 |
百家号 | 东方财富 | 智云平台 |
京东金融 | 小红书
商务合作,24小时内回复,合作邮箱:Thjly@126.com
作者|谭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谭浩俊微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