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战役这几年在网络上关注度极高。除了它是收复长安的关键战役,也因为他的战斗过程足够血腥,拳拳到肉,还留下李嗣业将军的千古绝照。“挡嗣业刀者,人马俱碎”
神通大将李嗣业几乎成了这场战役的标志人物
我之前写的香积寺血战的文章至今都是我所有文章中阅读量最高的。我这1.5万粉丝有差不多2千是这一篇文章而关注我的。
我浏览量最高的文章也是关于香积寺的
抖音很多香积寺的短片剪辑也基本是历史方向的顶流了。
香积寺战役发生在757年9月,此时距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都已经过去快2年。
香积寺战役只是唐军收复两京一系列战役中的一场,从肃宗登基后展开的一系列军事行动都是刺刀见红的野战,而且前面的战争唐军打的非常被动,军士死伤极大且相当疲劳。
唐军在前期的野战中并不占优,即使西北来的陇右河西精锐和叛军对垒也难占上风
从756年下半年到757年仅关中和河东来说。唐军分别发动了陈涛斜、武功、潼关+永丰仓、清渠等多场战役,期间郭子仪还北上河套地区清理了叛军的同罗骑兵。最后是在两面夹击长安无望的情况下才发动了香积寺决战的(还要请回纥人帮忙)
多场激烈的战斗下来当初秋毫无犯,万里赴国难的西北边军也在平叛中化为枯骨。后来招募官军的表现也向叛军看齐变得兵匪一家。
安史之乱爆发时边军回援,此时的边军军纪严明
忠君爱国的士兵死光了,李唐皇帝再想有一支得力的部队去削藩变得万难。而且各地军阀已成气候,这个毒瘤得花200年时间清除。
唐军在757年收复两京前有两次机会彻底平定叛乱。
一是756年6月前,当时叛军被堵在潼关,河北朔方军打出嘉山大捷,史思明向北逃回范阳。西面又进不了长安,南面又打不通南阳和运河。安禄山心态都失衡了,此时唐玄宗送出助攻,唐军出潼关哥舒翰王思礼指挥大失水准被崔乾佑在崤函古道伏击。唐军失守潼关,不久长安也丢了。
战时皇帝唐肃宗李亨对正常平叛战争的指挥差强人意
第二次就是唐肃宗继位后,但李亨在平叛战略上选择了下策。而没有采用李泌的疲敌战略。
位面之子李泌的阳谋少年得志的李泌一生颇为传奇
作为神童出场的李泌和李唐皇室的关系非常紧密,他的聪颖在很小年纪就被唐玄宗器重。太子李亨对他也极为看重。
李泌
李泌的政治谋略极深,既能抓住主要矛盾,又洞悉人性几乎是完美的谋士。他一生数次出山又退隐,后来在李亨孙子唐德宗时期还制定了围困吐蕃的战略大包围,他还劝诫德宗不要改立太子,可谓对李唐皇室劳苦功高。
吐蕃是中晚唐最凶险的敌人
安史之乱他出山时李亨已经在灵武继皇帝位,玄宗李隆基退往蜀中。叛军占据了从河北到洛阳,洛阳到长安的大片土地风头正劲。
但李泌看到了叛军的弱点。
李泌和肃宗讲述时说的很清楚,这场动乱拿下不难,但是要彻底的解决问题达到长治久安。
“天下大计,非所知也......陛下无欲速,夫王者之师,当务完全,图久安”
1300年前李泌分析的很清楚了,我这里直接把他的原话归纳一下。李泌归纳敌我双方的优劣。
长安虽然被拿下,但唐军战略并不处于劣势
1. 叛军胸无大志,造反这么大的事,叛军还是一副土匪作风,把抢到的宝物日夜兼程运往范阳,这么目光短浅无法笼络天下人心。
2. 战线太长,从长安到范阳几千里路,叛军都要防着唐军的袭击,补给线也很远。
3. 唐军的战力并不优于叛军这是必须要有的自知之明,但是唐军有江南的财力支持,而且天下归心。所以把西北长途跋涉而来的唐军投入到于叛军的1比1换子这样的消耗中并不是上策。
所以当务之急不是着急收复长安,更不要把珍贵的西北边军资源投入到消耗战和攻城战中,而是要疲敌待敌人疲惫时给予致命一击。
李泌希望关中、山西为两翼,河东为支点大范围调动叛军
唐军要做的是等待,以河东为支点,调动两翼的叛军。
具体的规划李泌提出了“三地禁四将”的具体战术安排:
今诏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
唐军佯攻长安,范阳,郭子仪在河东威胁两京叛军。最大可能调动叛军两头奔波
李泌通过从山西向范阳方向进攻,则史思明、张忠志等人不敢轻举妄动。郭子仪在河东、唐军主力在关中以西压制长安、洛阳,则安守忠、田乾真不敢轻举妄动。
安禄山手下最骁勇的四员悍将就被死死拖住,不敢离开半步。安禄山能用的机动兵力只有阿史那承庆。
这个规划最牛的地方在于,唐军在长安西侧、河东、和河北依次出击。但是就不截断长安——洛阳,洛阳——河北的通道。方便叛军可以随时救援各处的险情,也方便唐军“风筝”叛军。
使子仪毋取华,令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卒劲骑,不逾年而弊。
范阳和长安之间隔着几千里。唐军两面佯攻,但是关键城市、洛阳长安都不真的打下来。
李泌的打法:围而不打,消耗叛军锐气
李泌洞悉人性,长安和范阳都是安禄山没办法放弃的城市。范阳是老巢,丢了人就回不去了,这是叛军的里子。长安是首都,两京在手能说明优势在我能稳住叛军的人心,是叛军的面子。
既然这样,那我就一边打你脸,一边拿刀威胁你的里子,看你怎么救。
彻底消灭叛军,唐朝才能长治久安
郭子仪威逼长安,做出截断崤函古道的军事动作。李光弼兵锋直抵范阳但又不真的打。到时候叛军在范阳到长安之间到处去救火,等人到了唐军马上就撤不和你纠缠。这些精锐叛军,再怎么能跑也架不住数千里来搞回马拉松。耗个一年半载的,不死也脱层皮战斗力大不如前。
天气转凉再让西北边军出死手,直扑范阳
按照这个节奏吊着叛军,等天气转凉再让善于在寒冷气候下作战的西北军主力直取范阳,端掉叛军老巢。这个时候两京的叛军也就成了无根之源,所有叛逆之徒都可以被一网打尽。
这其实是唐太宗开国时就用的经典战术了,前期示弱加骚扰,但是对敌人出击和撤退的所有路径的都做了侦测和战术准备,待敌人疲惫一击毙命。李世民在浅水原、河东和虎牢关就是这么全歼了薛举、宋金刚和窦建德的部队的。
李亨的选择李亨继位后犯了一个和他老爹一样的毛病,低估了叛军的战斗力。叛军四处劫掠的确不得人心,但是战斗力是杠杠的。这一点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深有体会。东北地区多年和契丹、奚人残酷搏杀中淬炼出的百战边军一点不弱于西北精锐。而且他们还有一支精锐骑兵队伍。
安史叛军战力极为彪悍
唐肃宗继位后最大的心病就是得位不正,他不是正常继位而是造成了客观事实然后逼老爹承认的。唐玄宗也并没有完全交权,而是在四川把他的一众兄弟安排出去领兵,肃宗继位后的永王之乱的直接原因就是玄宗这次安排。
永王之乱很快平息,其他的兄弟也老实的回了四川。但是肃宗一直觉得底气不足,所以拿下政治象征的两京太重要了。这也决定了解放长安的香积寺战役和解放洛阳的新店战役不可避免。
“先生说的都对,但还是先打长安吧”
谋士提供建议但拍板的是皇帝。对于李亨的决定,李泌一定是进行了多次劝说,但老大心意已决,那也只能按照老大思路想预案。
后面发展也如李泌所料。
唐军怎么走向香积寺血战的756年底,汉水到关中的输送线路通了,钱粮到位的唐军马上准备反击长安。这个时候叛军在长安也不好受,没有群众基础的他们出了长安往西就被关中的民兵袭击,根本没法深入关中腹地。
李亨异想天开的想用刚招募的关中新兵加部分老兵去收复长安。你对线的可是安守忠的精锐叛军啊。灵宝一战十几万官军,里面有5万多河西陇右军,这样都被团灭的教训还不够吗?
收复长安第一战,陈涛斜唐军惨败
“为了让失败更彻底”他还让文官房馆领兵,房馆也是不负众望,祭出了牛车阵。结果被叛军砍瓜切菜的削了,4万新兵莫名其妙见了阎王。
好在郭子仪没闲着,不久把分赃不均吵着回家的同罗骑兵在河套地区解决了。
郭子仪北上先解决了一部分同罗骑兵
接下来的757年唐庭迎来重大利好,安禄山被自己儿子宰了。肃宗觉得又行了,马上展开了军事行动。客观地说这次态势真的不错,郭子仪占据河东直接威胁潼关可断叛军退路,唐军主力在宝鸡一带向东威胁长安。
唐军两面夹击长安,但被安守忠破解
唐军向武功进发
郭子仪先拿下潼关
这年3月唐军出武功,准备和河东唐军两面夹击。结果安守忠抢先一步击溃了武功的唐军,唐军败退50里到扶风,全军惊慌失措肃宗的行在戒严。东面郭子仪倒是打的比较顺利,击败崔乾佑拿下潼关,把叛军逼到蒲津,又逼到安邑。
不过随着安守忠回援,唐军在永丰仓被击败退回河东。这一仗1万多唐军被斩首,郭子仪儿子郭旰阵亡,大将仆固怀恩更是狼狈的泅渡回大营。
安守忠及时回援,朔方军在永丰仓被击败
不过唐军主力还在战略主动还在,形势还是对长安形成夹击的。安守忠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来回击败东西两面的唐军。但是李亨实在被吓坏了,赶紧召郭子仪从河东回凤翔。郭子仪只能顶着李归仁的沿路袭击,放弃了河东的据点。
叛军马上出兵拿下河东完全解除了后顾之忧。现在唐军要解放长安只能从西向东一路平推,一点取巧的办法都没有了。
清渠战役,再次失利
清渠战役,唐军再次被叛军骑兵压制
汇合的唐军在757年上半年组织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清渠战役。又被李归仁的骑兵打穿。连连失败后也只能继续从西北调兵,皇帝也放下面子找回纥借兵,让皇长子李俶和回纥叶护皆为兄弟,并许诺回纥人“洗城”获取钱财。大唐的脸是一点都不要了。
回纥骑兵的佣金极高,后来洛阳解放被回纥人洗劫一空
就在关中进展不顺时,其他地方的唐军保住了全国基本盘。李光弼在太原,张巡在睢阳、鲁炅在南阳都经历了艰难的守城。李光弼堪称防守大师,把十倍于己的敌人玩的团团转,张巡和鲁炅则艰苦的多,打到最后都只能吃死人、吃老鼠才能勉强坚守。
李光弼守太原
张巡守绥阳
鲁炅守南阳
这些大唐忠臣义士对得起国家了对得起皇帝了,他们的付出才让关中唐军能和叛军对耗了一年多时间。
时间来到757年9月,在回纥人和中亚雇佣兵到位,郭子仪做好了万全准备后。十几万人终于来到了长安西南的香积寺高地,无数大唐精锐将再也看不到明日初升的太阳。
西北边军继续内调
香积寺附近的高低将见证无数边军精锐的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