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和姐姐总是等着妈妈回家。
那个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和姐姐都在初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只有弟弟在家人的支持下读完了高中。
因为男孩是家里的“独苗苗”,妈妈从小就特别偏心,只给弟弟最好的。
姐姐比我大三岁,嫁得不远,她和姐夫在镇上做点小生意,生活过得去。
如今,我在县城里开了一家小超市,丈夫在附近的工地上做包工头,日子虽谈不上富裕,但也算稳定。
弟弟张强,比我小五岁,高中毕业后就去了大城市工作,据说在一家不错的公司上班,成了白领。
他结了婚,买了房,生了孩子,逢年过节才回一趟家。
有时我和姐姐带着孩子们一起聊起弟弟,心里总有点不舒服。
50万养老房的购买决策两年前,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腿脚越来越不方便,农村老房子又湿又冷。
我和姐姐担心她一个人住不安全,便商量着给她在县城买一套养老房,让她住得舒服,也方便照顾。
我们姐妹俩一起凑了50万,买下了这套房子,房产证上写的是我的名字。
其实,买房时我和姐姐都犹豫过,弟弟才是妈妈最疼爱的人,我们这样做会不会让她不高兴?
结果妈妈特别高兴,说我们比儿子还孝顺。
这句话虽然让我们心里有些安慰,但也隐隐觉得有点悲凉。
母亲住进新房后,日子安稳了不少。
我和姐姐轮流去看她,给她做饭,陪她聊天。
母亲去世后的家庭矛盾可是,好景不长。
去年年底,母亲因病去世了。
我们还没从失去母亲的悲伤中缓过来,弟弟就找上门来,开口就问母亲留下的房子怎么办。
我正忙着整理母亲留下的遗物,听到弟弟的话,手里的动作顿了顿,抬起头看着他。
“这房子是我和姐姐出钱买的。”我语气平静地说道。
弟弟皱起眉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耐烦:“妈住了这么久,大家都知道是她的房子。
现在妈去世了,这房子当然要按遗产来分。”
姐姐在一旁冷笑了一声:“你说是遗产就是遗产?
这房子从头到尾都是我们姐妹俩凑的钱,房产证上压根没有妈的名字,你凭什么说是遗产?”
“妈是你们的妈,也是我的妈!
你们买房子给她养老,就是孝顺,但妈住进去了这么久,大家都默认这是她的房子。
现在妈不在了,你们总不能把我这个儿子排除在外吧?”弟弟提高了音量。
我深吸一口气,忍住怒意,冷冷地看着他:“弟弟,妈住在这里,是我们姐妹俩心疼她,愿意让她住得舒适些。
但这不代表房子就是她的。
你有出过一分钱吗?
你有问过妈的生活费是否够用吗?
妈生病时,你有在医院里守护一晚吗?”
弟弟被我的一连串质问噎住,脸色变红,半晌才愤愤地说道:“我工作忙,家里还有老婆孩子要养,不能像你们那样天天围着妈转!”
“是啊,你工作忙,我们也不怪你。
可是现在妈走了,你倒知道回来争房子了?”姐姐讽刺地看着他,眼里满是失望。
弟弟被说得恼羞成怒,拍了桌子:“不管怎样,妈住过的房子就是她的遗产,我是她唯一的儿子,我有权利继承!”
我冷笑一声,拿出房产证,摊在他面前:“你看看,这上面写的是谁的名字。”
对亲情与付出的反思弟弟低头一看,脸色顿时难看无比。
房产证上写的是我和姐姐的名字,根本没有母亲的名字。
“这……这不公平!”他咬牙切齿地说,“妈住了这么久,难道你们一点都不讲亲情?”
姐姐冷笑:“我们讲亲情的时候,你在哪儿?妈生病时,你又在哪儿?现在倒跟我们讲亲情了?”
弟弟被堵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的妻子李芳也开口了,语气带着几分责备:“姐,你们这样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妈是你们的妈,怎么能把房子独占了不管弟弟?”
我冷冷地看着她:“李芳,别乱说话。
房子是我和姐姐出钱买的,跟你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你要是觉得不公平,问问你老公,他这些年对妈尽过什么孝?”
李芳脸色一变,没再吭声。
弟弟不甘心,咬牙说道:“那妈的遗物呢?
她的存款呢?
这些总该分吧?”
我看着他,心里只剩下寒意。
母亲的存款加起来也不过几万块,都是我和姐姐平时给她的零花钱。
这些年里,母亲用得不多,剩下的,我们姐妹俩已经用她的存款给她办了后事,剩下的一点,也只是她的生活积蓄。
母亲去世后,姐姐拿这点积蓄给她做了头七的祭拜。
“妈的存款,我们已经用来给她办丧事了,剩下的一点点,姐姐拿去给妈做了头七的祭拜。”我平静地说。
弟弟听了,眼里闪过一丝愤怒:“你们怎么能擅自处理妈的财产!
这些钱我也有份!”
姐姐冷冷地看着他:“你要是觉得不公平,可以去法院告我们。
看看法官会不会判给你。”
弟弟脸色变得难看极了,嘴唇颤抖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知道,这件事根本没办法告,因为法律上讲得清清楚楚,房子是我的,存款是母亲生前的花销,早已被用掉,他根本分不到什么。
他坐在那里,咬牙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猛地站起身,甩下一句:算你们狠!
然后拂袖而去。
我看着弟弟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这个曾经被母亲捧在手心里的弟弟,如今却成了最大的失望。
母亲用一生的偏爱,换来的却是儿子的冷漠,直到她去世,他才想着她,那是因为她还有可分的“遗产”。
那天之后,弟弟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我们,甚至连母亲的忌日,他都没来上香。
我和姐姐并没有觉得难过,甚至有些释然。
母亲生前我们一直努力维系这份亲情,付出再多也不曾计较。
可当母亲去世后,弟弟的态度让我们明白,有些亲情是单方面的付出,换不来对等的回报。
母亲生前最放不下的,是这个最受她偏爱的儿子。
可如果她泉下有知,看到弟弟的这副嘴脸,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偏心?
房子还是那套房子,母亲的遗物我们妥善收好,偶尔翻出来看看,心里满是思念。
母亲一生辛苦劳累,却未必换来了应得的温暖。
她以为儿子是她的依靠,可到头来,真正陪着她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还是被她忽视了大半生的两个女儿。
人生就是这样,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换来回报,不是所有的亲情都值得珍惜。
有些亲情,不过是血缘上的关系罢了。
亲情的意义,不在于形式上的存在,而在于内心的牵挂与关怀。
母亲的故事,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孝顺,不是言语上的承诺,而是实际行动上的付出。
只有这样,亲情才能在时间的洗礼下,显得愈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