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耶伦的访华行程前几天结束,但是带来的冲击波可一直存在。因为,耶伦几乎说了了一句与中国人思念非常相近的话:“世界足够大,足以让我们两国繁荣发展”。在耶伦看来,拜登政府 “并不通过大国冲突的框架看待中美关系”,不寻求与中国“脱钩”。面对中国人不接受的美国对华芯片战争 ,耶伦表示对华限制和制裁都将“具有高度针对性”,“明确针对少数群体”,它们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广泛影响。你也可以理解成,美国只限制14纳米制程以上的技术流入中国,或者说只限制中国进入高端芯片制造业。
针对耶伦的这些言论,有些人认为是麻痹中国人的,或者说是骗中国人,只是在与美国内部的强硬派唱双簧。其实,在美国“反华就是政治正确”的大环境下,耶伦能说出这些话,足以证明她一位理性、务实的政客,我们不会拒绝耶伦的善意。但是,也不能被她几句话给忽悠了。
耶伦此行,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这是美国推动对华脱钩失败之后,又一次外交战略的调整。未来的中美关系好不到哪去,也坏不到哪去。具体表现有这么几点:
一、新时代的中美关系,美国只选择少数领域建立优势,确保自身的产业优势,或者说要阻止中国超越美国的步伐。耶伦此行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中国明月美国打压中国,特别是发动对华芯片战争的本质,也就是想证明美国不会进一步扩大对华技术限制。
如果美国能说到做到,那么中美在经济领域进一步对抗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但是我们要注意,美国越是限制中国发展的领域,中国会更加强化资源投入发展,比如芯片、航天和人工智能等等。在中国有优势的领域,估计中国都不会太限制美国,因为我们知道美国一定会失去对中国的产业竞争优势。
二、新时代的中美关系,不会走向完全的脱钩断链,不是美国不想,而是这样不现实,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随着中国决心打造更加完善的国内产业链,不会听从美国的分配,未来在世界上可能会建立两套技术体系和产业链。比如,美国限制对华出口人工智能芯片,美国企业就会专门针对 中国市场研制一款人工智能芯片,规避制裁。
为了避免公司发展受到美国的限制,越来越多的芯片加工企业可能会放弃美国的芯片制造设备,未来可能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制造没有美国技术的芯片等等。只要中国市场规模足够大,基于企业的逐利动力,时间一长美国的对华技术限制就倒逼出了一个针对中国市场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链,这几乎就是必然的。如果外国人做不到,我们中国也会自己建立一套自己的产业链。
三、中美都有可能保持繁荣,但是双方的发展之路又完全不同。中国最大贸易国和制造业大国地位不会动摇,并且逐步向高端产业发展;美国则继续在高科技领域争取领先,并且通过建立更多技术壁垒和贸易壁垒的办法保持优势,继续利用军事霸权、美元霸权和美国更成熟的资本市场收割全球财富。
虽然耶伦说“世界容得下中美两国共同繁荣”,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美国并不接受中国比美国更加繁荣,或者说美国希望中国的繁荣是建立在不影响美国利益的基础上,不能挑战美国的全球经济霸权地位。而中国所说的“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才是实打实的合作共赢的思维。所以,我们接受耶伦的善意,甚至要团结美国的对华理性派,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中国到底想要什么,也不能被耶伦的几句话就给迷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