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最近,中美两国GDP的比较再一次成为了全球讨论最多的话题。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GDP约为13万亿美元,而美国同期GDP达到21.6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GDP仅为美国的约60%。
这个比例相较于2021年中国GDP占美国GDP的77%,呈显著下降态势,于是人们纷纷议论,问题到底发生在哪里?
信源:中美GDP,怎么看?怎么比?新华网 2024-06-17
解读GDP
其实要理性看待中美GDP的差距,那得先要了解一下,两国计算GDP的方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对于美国来说,他们主要采用支出法来计算GDP,简单来说就是统计美国人用于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及进出口贸易上的总支出。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能全面反映市场活动的活跃程度,但缺点是容易受到通货膨胀和汇率波动的影响。
美国人惯于高消费、高负债,美联储有时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像2020年起发放8000亿美元现金,这都会人为抬高GDP数字,造成“虚胖”现象。
虽然美国的支出法能反映市场活动的活跃度,但它的数值很容易受到通货膨胀和汇率等因素的干扰。
比如,近年来美国的高通胀率直接推高了名义GDP的数值,但实际经济增长未必有那么显著。
而中国采用的是生产法,更关注实际产出,也就是实际生产了多少产品和服务,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实体经济的增长情况,但可能会低估服务业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贡献。
除了统计方法的不同,汇率波动也是影响以美元计价的中国GDP数据的重要因素,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超过10%,直接导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GDP“缩水”。
同时,美元的通货膨胀也会加剧这种效应,导致中美GDP差距在数字上显得更大。
由此来看,单纯对中美GDP的绝对数值进行比较,实难精准地反映出两国经济实力的真实差距。
中美经济差距
虽然中美GDP总量存在差异,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始终快于美国。
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达5.2%,而美国仅为2.5%。这显示中国正加速追赶美国,从长远来看,缩小甚至超越差距也并非天方夜谭。
更快的增速也展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这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同时,中美两国选择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国更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强调产业链的完整性和自主可控,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的工业体系。
而美国则更倚重金融和服务业,他们的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难以简单地评判孰优孰劣。
中国的模式更有利于抵御外部风险,保障经济的稳定性,能够抵挡外来的冲击,而美国的模式则更注重创新和效率,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到下游的制成品生产,几乎涵盖了所有相关领域。
这种完整的产业链不仅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还能促进产业链内部的协同发展和技术升级,实现各个环节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
例如,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其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如同一个精心雕琢的工艺品,展现出精湛的技艺。
然而,历史经验表明,当一国经济实力接近美国达一定程度时,往往会遭受来自美国的压力与挑战,此即所谓的“70%魔咒”。
美国的打压策略
当一个国家的GDP达到美国的70%左右时,往往会成为美国战略竞争的目标,并遭受各种形式的打压,这并非简单的巧合,而是美国为了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的惯用伎俩,
历史上,苏联和日本都曾因为经济实力的崛起而受到美国的打压。
苏联在鼎盛时期,GDP曾达到美国的50%,虽然比例低于70%,但考虑到其较小的人口规模,人均GDP已经相当高,这引起了美国的警惕。
美国将苏联视为主要竞争对手,通过军备竞赛等手段对其进行遏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就像一个帝国在顷刻间崩塌。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其GDP一度达到美国的69%,接近所谓的“70%红线”。
为遏制日本之崛起,美国借广场协议等手段迫使日元升值,致使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进而陷入“失落的十年”。
2017年,中国GDP占美国GDP的比重逼近70%这一“红线”,而后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与科技战,妄图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经济发展。
2020年爆发的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影响,疫情的后遗症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GDP占美国GDP的比重有所下降。
但如今,面对美国构筑的“70%魔咒”以及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国并未被吓倒,而是积极调整战略。
中国深知真正的实力并非仅体现在GDP数字上,更在于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的福祉。
在国际舆论场上,美国经常利用GDP数据对中国进行唱衰和抹黑,为了应对这种舆论战,中国采取了灵活的策略,即“比惨算人均,比狠算总量”。
当需要强调发展中国家身份,争取国际援助和支持时,中国会突出人均GDP的低水平,强调发展中的困境。
而当需要展示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时,中国则会强调GDP总量,展现其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策略的运用,有效地反击了美国的舆论攻势,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经济仍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23年中国GDP增长5.2%,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在研发领域的投入持续增加,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3.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64%,这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中国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它就像一座连接世界的桥梁,促进了全球的共同发展。
在教育、交通、人才等领域,中国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双一流”大学建设、智能交通和新能源交通的发展,都将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笔者认为
未来的中国,经济总量将持续增长,且在人均GDP、科技创新、人民生活水准等方面会取得更大进步,从而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深信,在全国人民齐心努力之下,中国的未来定然会更加美好、更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