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毛主席抱病参加陈毅追悼会,想见孩子们:我替陈毅嘱咐几句

逗逗娱 2025-02-22 10:11:38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后,外交这块一直是周总理兼任外交部长的。这十年,周总理那可真是费尽心血,不知疲倦地在外交事业上拼搏。

1958年之前,外交部的工作那叫一个繁杂得很。周总理外事工作太多了,得有人来搭把手,这时候陈毅元帅就挺身而出,成了周总理的得力帮手。

你知道吗?在延安那时候,毛主席就瞧出陈毅有外交方面的本事,于是就开始让他实际去锻炼锻炼。可就算这样,陈毅在日记里还特谦虚地写着:“我,恐怕干外交这事儿干不好哟。”

身兼数职的上海市长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有位在打仗的时候立了大功的帅才,被调到中央工作,一下子就到毛主席身旁去了。

嗨,你知道吗?早在1952年夏天的时候,毛主席就有这么个想法。那时候,中央要加强集中领导,就慢慢缩小各个行政区的规模,还把一些干部调到中央来工作。

那时陈毅给毛主席写了封信,他写道:“我还是想留在南京工作,这样能给上海帮帮忙,以后要是有需要,再把我调到北京也行。”毛主席经过全面考量后,答复陈毅:“你现在的工作岗位还是留在华东比较好,毕竟在华东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1954年的时候,陈毅以上海市人民代表的身份去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他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还当上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按照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他也成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这种时候,周总理就开始安排国务院副总理的分工。最后定下来,让陈毅当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当时华东局有一些领导提出,期望陈毅能兼任上海市长。

毛主席琢磨之后,最终答应让陈毅同志在已经于中央身兼多职的情况下,再兼任上海市市长这一职位,这无疑充分体现出毛主席对陈毅同志的信任。

陈毅从地方到了中央,一开始肯定会有不熟悉的情况。毛主席可关心陈毅的工作了,老是叮嘱周总理,要多帮帮陈毅适应工作环境。

这年11月的时候,第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巧了,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到广州出差去了,陈毅,他是分管政法的副总理,身上的担子可重。

刚到北京的时候,陈毅好多工作都还不熟悉,就碰到了一个有关“老政法”的大难题。他心里很疑惑,就向董必武等老前辈请教。老前辈告诉他,这个问题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民政会议上就已经讨论过了。

这可让陈毅更犯难了,巧的是那会儿毛主席和周总理刚好回北京了,陈毅赶紧把自己碰到的问题汇报给毛主席,毛主席立刻就放下正在忙的事儿,帮着陈毅一块儿把这工作做好。

就这么着,几个月的工夫,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陈毅最终把这件麻烦事儿给解决了。

当然了,陈毅到新岗位这可是一次锻炼,这恰恰表明陈毅是有能力的。

随后到了1955年的时候,毛主席又让陈毅去参加一个有关农业合作化的会议,这使陈毅又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在旁人眼中,陈毅对军事、外交和统战工作都比较了解,可要是让他负责农业生产工作,就有点陌生了。不过毛主席这么安排,那是有足够依据的。

毛主席老早就晓得,陈毅在苏区的时候就干过土地改革方面的工作,对土改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嘿,你知道吗?1956年初的时候,陈毅依据对1200个乡镇做的调查工作,仔仔细细地做了分析。他,还跟省委书记们一起研究了好多条文。而且,他都亲自去调查了,为会议做准备工作。最后,这些工作都顺利完成了,干得那叫一个棒!

1月26日,在干部大会上,陈毅做了一个有关农业发展的报告。他满怀激情地介绍了自己费了好大劲儿搞出来的这个纲领,这可是新中国第一部“农业宪法”,这其中倾注了陈毅和毛主席的诸多心血。

外交上的得力助手

陈毅到中央工作以后,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嘿,没想到1958年的时候,毛主席直接安排陈毅去做周总理的外交助手,打这起,他的外交才能就开始大放异彩。

1958年的时候,外交上的事儿那叫一个繁杂。毛主席就跟周总理说,让陈毅同志来接手外交事务吧。这可不是临时起意,毛主席可是观察了好久的。早几年的时候,陈毅就已经参加了不少外事活动。

就像1954年10月那样,陈毅带着中国党政代表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当时,毛主席指示陈毅在国外考察调研,把当地好的政策都学习借鉴回来。

后来,陈毅跟着周总理去参加了亚非会议,这亚非会议就是特别有名的万隆会议。再就是1957年的时候,苏联的罗希诺夫来咱们这儿访问,毛主席和周总理特意让陈毅也参加。在宴会上,周总理向外宾介绍说:“这位是陈毅同志,刚调到中央来不久,以后打算让他负责外交工作。”周总理说完,毛主席又加了一句:“陈毅跟我共事好多年,是个很棒的同志。”毛主席这话可给了陈毅特别大的鼓舞。

1958年2月11日起,陈毅正式开始以副总理的身份兼任外交部长,打这往后,陈毅的主要工作就转移到外交战线上。

尽管这样,陈毅在日记里写道:“我,干外交可能不太行。我有时候说话太冲,会坏事的,老是感情用事,一激动就啥话都往外蹦,也不管说得是不是合适。”

但毛主席就欣赏陈毅的这个优点,说陈毅这性格干外交正合适。

这就得讲讲陈毅在60年代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的表现了。

那会儿陈毅去北京参加一个记者招待会,要针对当下的国际形势回答各国记者的提问。在差不多4个小时的招待会当中,陈毅始终谈笑自如,现场气氛特别棒。

这事儿关乎中国主权,陈毅一脸严肃地讲:“我跟你讲,中国人民在反帝国主义战争里,啥牺牲都愿意付出。要是美帝国主义铁了心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那让他们趁早来!欢迎他们明天就来!我们有十足的胆量和勇气,保卫自己的祖国!”

陈毅的这席话一出口,整个场子瞬间安静了下来,那安静的程度都有点吓人了。紧接着,陈毅抿了抿嘴唇,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语气沉重地讲道:“说实话,我盼着美帝国主义打进来,这都盼了16年了,头发都等得变白了!要是我没机会看到这一天,我觉着我儿子肯定能看到,他们也会接着跟美帝国主义干下去的!可别觉得我是个好战的人,实在是美帝国主义太欺负人了!”

陈毅部长这话一出口,那声音就跟洪钟似的,特别有力量。在场的记者一个个都压低了嗓子,大气都不敢出。这就是最真实的陈毅元帅。

在开这场记者招待会之前,陈毅和毛主席、周总理是交流过意见的。不过陈毅回答得这么干脆利落、雷厉风行,这可出乎毛主席的意料了,他的回应让好多人都忍不住拍手称快!

实际上,这不过是陈毅外交工作中的一个事例罢了。毛主席让陈毅担任外交部长,也是对陈毅外交才能的一种认可。

著名的几件事

首先,就是炮击金门这件事。

1958年7月的时候,美国武装去干涉黎巴嫩,还有台军搞破坏大陆的活动。毛主席就策划了炮击金门这事儿。毛主席觉得,金门那可是中国的领土,炮打金门就是中国自己的事儿,美国没资格来干涉。

于是在外交方面,陈毅积极地给予配合。在接见7个亚非国家的大使时,陈毅告诫他们:“去寻找敌人的弱点然后发动进攻,要知道他们的弱点可不少。”

后来,毛主席又写了《告同胞书》之类的东西,让陈毅去研究讨论。毛主席写的文章那可真是妙极了,你瞧,部队在金门这儿打打又停停的,就把美国人给拖住了,到最后美国没办法,只能撤军。陈毅在外交方面这一回协助毛主席达成战略目标,那真的是相当完美。

第二点,就是中印之间有冲突。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始终是将印度当作好朋友看待的。不过,毛主席也一直强调,为了预防特殊状况出现,对印度要适可而止。不管咋说,争论都是一时的,咱们可不能搞错方向。

8月25日中印边境起了冲突。毛主席当时就指示说,咱的军队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能显得软弱。要是印度军队打过来,咱们就打回去,不过可不去追着打。

陈毅在一次人大常委会上讲了话,他提到,印度老想把英美帝国主义那套政策强加到中国身上,可还说跟中国关系好,这不过是个小插曲罢了。

可印度那边,不但不知足,还一个劲儿地挑衅。针对这个情况,陈毅在记者会上又讲了,如果敌人再继续侵犯,我们立马就反击,把印军给消灭了,给他们个教训!

毛主席一开始表达的这些思想,陈毅都执行得特别好,这也是毛主席看重陈毅的一个原因。

陈毅元帅在外交部长这个岗位上,一直都特别敬业,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

1972年1月6日的时候,陈毅元帅在北京去世了,终年71岁。

陈毅逝世之后,按照那时的规格与安排,毛主席并不在参加追悼会的名单里,当时毛主席刚生病,身体不太好。

可是追悼会举行那天中午,毛主席忽然在卧室问秘书:“现在几点?”秘书回答道:“1点了。”

毛主席突然说道:“快把车备好,我要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当时距离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就剩两个钟头了,秘书立刻给西花厅打电话。周总理一得到消息,马上就通知提升追悼会的规格。

咱也不清楚毛主席为啥突然抱病都要参加追悼会,但能确定的是,这正表明毛主席和陈毅之间的战友情,深着,特别特别深厚。

毛主席穿着睡衣就往外走,秘书拿着一件大衣赶忙追出去。毛主席就这么去参加活动了,要知道当时八宝山还没暖气,毛主席的身体可承受了不小的考验。

在追悼会上,陈毅的夫人张茜哭着对毛主席说:“主席,您咋来了?”毛主席回答:“我也是来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的。”张茜接着说:“这儿太冷了,您坐会儿就回去吧。”毛主席眼里含着泪说:“不,给我也戴个黑纱,我要参加。”

在陈毅的遗像前,他默默鞠了三个躬,这一幕感动了好多好多人。当时,毛主席专门把陈毅的孩子们召来,说道:“孩子们在哪?快把孩子们叫进来,我要给陈毅交代几句。”张茜赶忙让孩子们进来。毛主席特别欣慰地叮嘱孩子们:“你们的爸爸陈毅,是个非常好的同志,你们可得向爸爸好好学习……”

后记

其实,陈毅,他和毛主席关系好还有个原因,他俩不光是战友,还是文友嘞。

陈毅元帅感情可丰富了,而且他很有才气,所以老是写诗。和毛主席的诗词相比,陈毅元帅的诗词现实主义色彩更浓些。不过这也不妨碍他俩一块儿吟诗作赋。

战争时期,毛主席就常常跟陈毅探讨诗词。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俩在诗词方面的交流变得更频繁了。

毛主席讲过,他觉着自己写律诗不拿手,陈毅在律诗创作方面是高手,所以毛主席就经常向陈毅请教。陈毅,写旧体诗不在行,这样一来,他们之间既是切磋,也是相互学习。

周总理讲过:“在我们的领导人里,陈毅同志写诗很在行,那可是高产作家。毛主席就不一样了,他写得没那么多,可只要一写出来,那气魄就特别雄伟。我们既不能要求毛主席一天写一首诗,也不能去干涉陈毅同志少写。”

这句话是对那两位诗人特点的概括。

当然,从陈毅的诗词里就能发现,陈毅这人性格特别豪爽,特别直率,有啥就说啥,从不无病呻吟。想必这就是毛主席特别喜欢陈毅、认可陈毅的原因了吧。

就像人们说的以文会友那样,他们是风雨同舟的战友,彼此之间很是惺惺相惜。

现在,他们离开我们已经好多年,不过,他们的精神还有留下的那些珍贵诗作,都会鼓舞着我们一直奋勇向前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