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收到一位粉丝的来信,想让我帮忙寻找她爷爷曾经的部队番号,大概信息如下:
1917年出生,安徽巢湖人,抗日战争时期,先是在巢湖当地参加的游击队,后来加入了新四军,1944年,随着部队北上了,再也没有回到家乡,1946年牺牲于山东枣庄,当时在华东军区某连担任连长职务。
咱们就按照上面这些信息来寻找,看看能否找到一些线索。首先咱们来看看巢湖游击队这条线索。
1938年4月30日,日军占领了巢县城(巢湖市的前称),切断了淮南铁路与合肥—巢县公路,为了反抗日军,皖中工委书记李世农从无为县赶到了巢县,召集了巢县当地的党员与爱国人士,共同开会,部署抗日救亡工作,当时会议地址就在巢湖南岸的天灯庵,就是今天的天河街道高峰村。
1938年5月4日,马忍言、张恺凡、冯文华、舒政海等人率领巢县难民朝县城西南方向撤退。一共分为两路,共计数千人。5月5日,张恺凡、冯文华率领的一路难民到达了烔炀河小学的操场,在操场上开了一个会,号召大家参加游击队,当时有30余人站了出来,会议结束后,冯文华从中选择了13个青壮年,正式组建游击队,这是巢湖历史上第一支由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随后,张恺凡、冯文华率领这13人的游击队,连夜返回了巢北黄山西峰庵,在此进行军事训练。后来游击队慢慢发展壮大,与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土豪劣绅等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这第一支游击队就称为黄山抗日游击大队。
后来在皖西霍山,又成立了一支巢县民众抗日自卫军。这两支部队后来合编为巢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简称巢抗。
后来巢抗在新四军4支队8团的指导下,实力越来越强。1939年初,巢抗被编入新四军4支队8团,不久后,巢抗升级为团级大队,原来的巢抗成为了该大队的一营,又把原来新四军4支队8团的2营调入。
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巢抗撤销,其下辖的两个营编入了新四军4支队8团,仍然是1营(老巢抗)、2营。
1939年6月,1营(老巢抗)全营奉命北上,抵达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东南藕塘镇永宁集,在此整训。
1939年7月,新四军4支队8团扩编为新四军第5支队,下辖了三个团,分别是:8团、10团、15团。
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改编为新四军2师,5支队改编为新四军2师5旅,原来的新四军5支队8团成了新四军2师5旅的13团。
1943年12月,原来隶属于新四军7师的巢湖支队,北上淮南,改称为巢北支队,转隶新四军2师5旅。
此时新四军2师5旅中有两支由巢湖游击队改编来的部队,分别是:1.新四军2师5旅13团1营,这个1营就是老巢抗。
2.巢北支队。这个部队是1943年3月21日成立的,成立时下辖了3个大队,1943年12月的时候,3大队划给了沿江支队,1大队与2大队随同巢北区一起划给了新四军2师,巢湖支队撤销。
我个人认为,粉丝的爷爷应该是属于巢北支队的,因为她在信中说1944年爷爷随军北上了,一直没回来,所以巢北支队的概率很大。而新四军2师5旅13团1营这支部队本来就在淮南一带,不存在北上这一动作。
1945年,巢北支队从新四军2师5旅划归给新四军2师6旅,但是6旅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并未随着新四军2师一起去山东,而是留在了淮南地区,所以,我猜测,粉丝的爷爷应该是一名战斗经验很丰富的战士,当时巢北支队从5旅划给6旅时,把其中的尖子都保留在了5旅。
1945年12月21日,新四军2师4旅、5旅与新四军4师9旅合编为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
1946年6月,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5旅又被调往淮南,与原来的6旅和淮南军区独立旅组成了新的第2师兼淮南军区,淮南军区是华东军区下属的。
1946年7月,淮南军区撤销,只剩下2师独立作战。
粉丝的爷爷牺牲于1946年的枣庄,我认为这个时间节点应该是1946年6月之前,因为1946年6月,是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进攻的日子,在46年6月之前,国民党特务应该已经有所行动了,搞破坏、搞袭击,粉丝的爷爷就是在这个时间点,牺牲在了山东枣庄,罪魁祸首就是国民党特务。
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