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玉良
与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在一个微信群里,看何院士与群友论战。关于中国科学与美西方国家的差距,何院士的观点是差远了。打一个比方说,中国的医院里95%的仪器都是进口的,就连一个小小的助听器也是进口丹麦的,外国技术。中国的物理学家有贡献吗?何院士的夫人庆承瑞教授给出了一个答案:零。她指的是物理学领域的原创性发明,全是国外的。
何祚庥说的是不是事实?我觉得在原创性发明方面,他说得接近事实。他举的是医院仪器这个例子,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例子,比如我们离不开的手机,原创性发明应该归功于美国工程师马丁·库帕;我们离不开的互联网,原创性发明应该归功于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我们使用的电脑,应该归功于美国人莫克利和艾克特;我们开的汽车,原创性发明是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飞机、火车、二维码包括我们厨房里使用的微波炉等日常生活用品,无一不是国外的发明。我们离不开的电以及差不多所有的电器设备,也都来自国外的原创性发明。
我认为我们应该正视这个残酷的现实,近代科学史中国确实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在原创性发明方面,确实不如国外。还有一个考量性指标,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等自然科学奖项,新中国科学家很少获此殊荣。杨振宁、李政道获奖时是中国国籍,中国台湾人,后来加入了美国籍,李远哲也是中国台湾人。还有一个高锟,获奖时是中国香港人,但他是多重国籍,也兼具美国和英国身份。崔琦出生于中国,但获奖时是美国国籍,丁肇中、朱棣文、钱永健等都是美籍华人获奖。
中国最骄傲的自然科学家是屠呦呦,她是正儿八经的中国大陆人,但她不是物理学家、化学家,而是医学家。所以庆承瑞教授说中国物理学家的贡献为“零”,我不认同,中国也有原创性发明,香港人、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肯定就是因为他们的原创性发明或发现。历史上中国也有“四大发明”,另外枪支、火箭的原创性发明,也得归功于中国,只不过是中国的古人。
20世纪我们国家提出“赶英超美”,指的是钢产量。实际上这个口号,也适用于在科学领域,尤其在自然科学领域“赶英超美”,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目标,中国人并不傻,并不是智商不如美西方国家的人,这么多美籍华人获诺贝尔奖就是证明。但我们也确实有管理制度上的缺陷,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问的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直面事实,不应该是为了唱衰中国,打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而是为了看到差距,迎难而上。
管理制度该改的要改,办学理念该改的也要改,要向美国的先进大学学习,看看人家为什么就能培养出那么多的科技创新人才呢?跟美国学习并不是多么丢脸的事,人家先进就跟人家学习嘛!华为老总任正非就一直强调以美为师,美国那么制裁华为,任正非都没有改变这个信念。光靠在教育上投入金钱提高硬件设施没用,要真的能学到人家的先进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不是有高楼大厦就是大学了,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的地方,灵魂干净的地方,我们的学校,现在连学生为什么学习都搞不清楚,有的是为学一门技术;有的是“学而优则仕”,就是为了当官;有的干脆学习就是为了弄个学历移民到外国,这怎么能行呢?功利性太强的学习目的,是很难培养出科学家的。
我还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们在原创性发明方面不如美国,甚至如何祚庥夫妇所言差得很远,但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没来由地认为中华民族是劣质民族。不能把正视事实与唱衰中国画等号。中国在高精尖科学领域,已经有了一席之地,比如航空航天领域,量子力学领域,都搞得不错。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上,2022年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这也是一个事实,难道这些科学论文,不包含原创性科学发明吗?肯定有。我们承认过去在原创性发明方面不如美国,但不等于永远不如美国。
未来中国的原创性科技发明,也可能像下饺子似的有一个飞跃。光说中国不如美国没用,何祚庥院士在指出原创性科学发明“中国不如美国”这个事实的同时,更应该做的,是鼓励中国的年轻科学家们加把劲,赶上并超过美国,这才是一个老科学家正确的态度。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小心翼翼问问何进士的专业贡献也为0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