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何基沣将军率领国民党第29军第110旅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激烈交火。
何基沣指挥若定,部队英勇善战,给日军造成重创。
何基沣的英名传遍大江南北,一时间全国上下对其赞誉有加。
抗日英雄何基沣成中共特别党员
在众多慰问和贺电中,何基沣注意到一些我党领导人如毛主席、朱德等也向他表示祝贺,并表示愿意成为第29军的坚强后盾,这让何基沣对共产党的印象大为改观。
随后战事吃紧,日军增兵挑战何基沣的防线。何基沣率部边打边撤,数次与敌人血战。
11月,何基沣退守大名府,指挥部队与日军浴血奋战三天两夜,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守。
何基沣悲愤交加,以为大名失陷无颜苟活,竟举枪自戕。
所幸子弹未伤及要害,部下及时将其救下。蒋介石得知此事后,授予何基沣青天白日勋章以示嘉奖。
在疗伤期间,何基沣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挽救危局。
他从报纸上得知八路军在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不禁震撼 - 共产党军队为何能打得日寇丢盔弃甲?
他决定亲赴延安,拜访中共领导人一探究竟。
于是何基沣辗转来到武汉,对周总理表明心迹,周总理立即表示欢迎并着手安排。
1938年2月,何基沣秘密抵达延安,当晚即受到毛主席接见。
何基沣将心中疑惑一一诉诸毛主席,如八路军与国军有何区别?抗战胜利究竟该靠共产党还是国民党?
毛主席不厌其详地解答了何的疑问,何基沣听后感慨道:"我过去总以军人应远离政治为荣,如今方知那只会让人成为无头苍蝇。"
毛主席说:"你能不惧政治压力来延安,说明你已对过去的信念产生怀疑。但不要只听我一面之词,多在这里住些时日,多听多看,你会更了解共产党的。"何基沣欣然接受建议。
一个多月后,何基沣对共产党有了全新认识。
他向党中央请求留在延安共同抗日,但中央考虑到何的特殊身份,决定让他回国民党军队发挥更大作用。
何基沣坦然接受安排:"我回去后一定要教育部队,坚持抗战到底,就这样,何基沣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延安。
回到国民党军队,何基沣被任命为七十七军副军长。
他发誓要利用组织优势,引导部队走向团结抗日的正途。何基沣积极宣传联共抗日,教育官兵要与新四军并肩作战,共同抗敌。
1939年1月,鄂豫边特委根据何基沣的申请和在军中的表现,郑重地吸收他成为中共特别党员。得知这一消息,何基沣激动地说:"这是我一生的转折点。"
不久,战争形势有变,何基沣奉调第五战区任职,从此成为了李宗仁将军的下属。
命运的齿轮就此悄然转动,这位抗日名将的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改变。
特别党员身份暴露险遭重审
何基沣担任第五战区副司令后,利用职务之便为中共和新四军提供了不少帮助。
他秘密指示属下向新四军输送武器弹药,还多次从军费中拨出资金资助新四军的活动。
何基沣的举动虽然隐蔽,却还是引起了李宗仁的注意。
一天,李宗仁把何基沣叫到办公室,神情严肃地问:"何副司令,听说你最近行踪诡秘,还私自挪用军费?这是怎么回事?"
何基沣心里咯噔一下,强作镇定道:"将军有所不知,那都是用来支援抗日的。我与新四军共同作战,难免要提供些补给。"
李宗仁冷笑一声:"支援抗日?我看是在支援共产党吧!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延安的经历?何基沣,你已经变成了共产党的人!"
何基沣辩解道:"将军,我对党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只是抗日要紧,我们须放下成见,一致对外啊。"
但李宗仁并不买账,斩钉截铁地说:"我已经掌握了你勾结共产党的证据。你必须跟我到重庆向当局解释清楚,否则难逃其咎!"
就这样,何基沣在李宗仁的押送下前往"陪都"重庆接受审查。
一路上,何基沣心情沉重,暗自盘算如何应对调查。
抵达重庆后,何基沣被软禁在一处宅院中。白天,专案组的人来回盘问,搜罗他的"罪证"。夜晚,何基沣辗转难眠,为自己的处境担忧。
但何基沣并没有就此认命,软禁期间,他四处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向外传递消息,希望得到营救。他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写信,说明自己的处境。何基沣相信,党组织不会放弃他的。
与此同时,西安事变后被释放的张学良,得知何基沣被扣押的消息。
他立即起草电文,致电蒋介石,要求放何基沣一马。张学良在电文中力陈何基沣乃抗日英雄,若处置不当恐伤民心。蒋介石看到电文后犹豫不决。
正当何基沣的命运悬而未决之际,抗战形势急转直下。
日军在各战场频频告捷,国民政府腹背受敌,危在旦夕。于是有识之士纷纷上书,力主联共御侮,抗战到底。
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蒋介石终于松口,同意从轻发落。
几个月后,何基沣重获自由。让人意外的是,他不但没受处分,反而被升任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
重庆方面的解释是,考虑到何基沣仍有号召力,为团结各方抗日力量,特此任命。至此,这场风波暂告一段落。
走出囚居的何基沣,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更加认清国民党的本质,下定决心要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部队的何基沣,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抗战。然而,让他感到失望的是,此次历练非但没有让李宗仁幡然醒悟,反而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嫌隙……
心向共产举起义旗反国民
何基沣重获自由后,李宗仁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欠妥当。
他几次主动找何基沣谈话,试图修补两人的关系。
然而,经此一事,何基沣对李宗仁的信任已经尽失。面对李宗仁的示好,何基沣总是冷淡应对,不愿敞开心扉。
一天,李宗仁邀请何基沣共进晚餐,席间,李宗仁提起往事,颇有惺惺相惜之意。
他对何基沣说:"老弟,你我同为军人,理应志同道合。前些日子的事,实属误会。我们将来还要并肩作战,何必如此见外?"
何基沣闻言冷笑道:"将军此言差矣。你我虽同为军人,但信仰南辕北辙,哪里还谈得上志同道合?我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已经失望透顶,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率部投奔共产党,为民族解放事业出力。"
李宗仁没想到何基沣如此直言不讳,一时语塞。
僵持片刻,他叹了口气说:"老弟,我劝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共产党可不是善类,你若执意追随他们,将来必后悔莫及。"
何基沣对李宗仁的话置若罔闻,他起身告辞,临走时说:"我已下定决心,不会因将军一番话而动摇。今后我们恐怕难有共事之日了。"
说罢,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此后,何基沣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于共产党的事业。
他暗中为新四军输送大批武器和物资,还多次出谋划策,助其在战场上克敌制胜。
每当有人质疑他的所作所为时,何基沣总是义正辞严地说:"我是在为国为民做事,问心无愧。"
转眼到了1949年,国共两党的对决进入白热化阶段。
淮海战役打响后,何基沣率部奉命阻击解放军。但在前线与共军将士的一次对话中,何基沣更加认定,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
于是,在淮海战役如火如荼之际,何基沣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他带领所部官兵,高举起义旗帜,集体投向人民解放军。消息传来,举国震惊。
李宗仁得知此事,气得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
何基沣弃暗投明,无疑给了国民党以致命一击。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被解放军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李宗仁眼看大势已去,只得仓皇出逃,流亡海外。
自此,何基沣和李宗仁分道扬镳,一个成为建设新中国的功臣,一个则在异国他乡郁郁不得志。
岁月如梭,转眼到了1965年。
当李宗仁决定返回祖国时,他没有想到会在机场与昔日部下何基沣重逢。
隔海重逢叙旧恩仇言犹在
1965年7月的一天,两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上海虹桥机场不期而遇。
他们,就是时隔多年的何基沣和李宗仁。当年的恩恩怨怨,随着岁月流逝似乎都已淡去,两人见面时却难掩复杂的心情。
"何副司令,别来无恙啊。"李宗仁率先打破沉默,主动伸出手。
何基沣愣了一下,随即握住那只苍老的手,轻声说:"李将军,几十年不见,你我都已是垂暮老人了。"
"是啊,光阴似箭。当年你我意气风发,如今都已两鬓斑白。"李宗仁感慨道,眼中闪过一丝落寞。
何基沣点点头,说:"岁月不饶人啊。对了,听说你要回祖国定居?"
李宗仁叹了口气:"我在海外漂泊半生,始终难忘故土情怀。如今新中国欣欣向荣,作为炎黄子孙,我也想为祖国做点贡献。"
"那就好。"何基沣由衷地说,"祖国欢迎每一个海外游子的归来。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你一定能发挥余热,建功立业。"
"说起来,我还得感谢你当年的选择。"李宗仁突然话锋一转,"若非你率部起义,或许我还在蒋家王朝里当傀儡,不知要错过多少报效祖国的机会呢。"
何基沣听后哈哈大笑:"我那也是顺应历史大势,选择了正确的道路而已。现在回想起来,咱俩恩怨纠葛,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吧。"
"正是如此。"李宗仁感慨地说,"你当年弃暗投明是明智之举。让我不得不佩服你的勇气和洞察力啊。"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基沣挥了挥手,"今后你我都是建设新中国的一份子,还是多想想怎么为国家尽绵薄之力吧。"
李宗仁点点头,目光越过何基沣,望向远方。"是啊,祖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我这把老骨头,也该发挥余热了。"
就这样,昔日的旧部下和旧上司,伴随着新中国建设的步伐,开始了人生新的篇章。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仍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贡献着力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往昔的恩怨已成云烟,留下的只有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憧憬。
又过了十年,当李宗仁在北京香山养老院与何基沣再次相见时,两位耄耋老人已是难分彼此。他们常常一起回忆往事,谈天说地。虽然话题总会不可避免地触及当年的龃龉,但谁也不再计较了。
毕竟,经历过战争与和平、离别与重逢的人,早已看淡世事沧桑。于是乎,茶余饭后,但凡提起当年事,何基沣总是笑着对李宗仁说:"算啦算啦,那都是陈年旧事了。咱们还是想想明天去哪里遛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