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不过是侥幸活了下来,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刘金山的笔尖在纸上飞快游动,他的心情沉重而坚定。这封信,他写给了毛主席,信中请求将自己获得的军衔降一降,因为他认为,自己配不上这份荣耀。
这位在飞夺泸定桥战役中生死未卜、奋勇前行的战士,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因英勇表现被授予了较高的军衔。然而,刘金山并没有因此而自豪,相反,他内心深处始终觉得,自己只是幸运地活了下来,真正值得荣誉的是那些在战场上永远留下身影的战友们。
这一封信,承载的是刘金山深深的敬意和自责,也是对同生共死的战友的永恒怀念。
1935年春,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大渡河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敌军紧逼,渡河成了至关重要的任务。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毛泽东出现在了著名的翼王亭,他的目光穿越了历史,指向了未来的希望。正如当年太平天国的战神石达开在此败北,毛泽东并没有为红军的处境而惧怕,反而在冥思中找到了突破困局的办法——泸定桥。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的唯一一座桥,纵然桥梁遭到部分破坏,但只要能够夺回这座桥,红军便能顺利渡河,避免被敌军进一步追击。中央指令一出,林彪和刘伯承分别率队奔向泸定桥,行程艰难,却又势在必得。左纵队在短短三天内,穿越三百里崎岖山路,拼尽全力赶往泸定桥,敌人虽穷追不舍,却始终未能阻挡他们的脚步。
红四团在行军过程中没有任何怨言,大家几乎是边行军边与敌军激战,最终在凌晨时分,红四团成功到达泸定桥。这一成绩,令其他部队对他们肃然起敬,称其为“飞毛腿强军团”。
然而,仅仅到达桥头并不意味着胜利,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为了确保顺利夺桥,红四团必须突破敌军的封锁。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拆除,只有几根铁锁悬挂在桥面上,敌军坚信,红军无法跨越这几根铁锁。但刘金山和他的战友们没有退缩,他们在敌人的猛烈火力下,徒手攀爬过铁锁,冒着被烧毁的风险,顽强地突破了敌军的防线。成功夺取泸定桥的那一刻,敌军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此次战斗中,22名突击队员中有18人成功生还,尽管如此,留下姓名的仅有12人。刘金山成为其中之一,他从这场战斗中走了出来,背负着与战友们共同书写的英雄篇章。
战后,刘金山继续在战斗中英勇表现,屡次立下赫赫战功。1955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授衔仪式上,刘金山凭借出色的军事表现,荣升为较高军衔。然而,这位经历过无数生死战斗的老兵并未因这一荣耀而自豪,相反,他在得到军衔后的第一时间,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谦虚地请求将军衔降低。
在信中,刘金山说道:“我从尸山血海中走到今天,能活到现在,实属侥幸。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们,尤其是飞夺泸定桥时与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如今战事已定,我不过是个没有文化、只会打仗的老兵,配不上这份荣耀。”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自责和对战友的怀念。
毛主席收到信后,深受感动,对刘金山的真诚和谦逊表示赞赏。经过深思熟虑,毛主席决定同意他的请求,最终将刘金山的军衔调降至大校,表达对这位英勇战士的敬意。
刘金山一生艰苦奋斗,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与崛起。在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的同时,他也始终心系那些在战斗中失去生命的战友们。直到1999年,他与世长辞,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