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善心送给朱元璋一块地让他安葬父母的好心邻居刘继祖结局怎样?
元末,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叫刘继祖的普通农夫,家境略好,却因他行善积德,一夜暴富,一夜暴富,一夜暴富。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下令册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将刘继祖的灵位安放在明帝陵墓中,以示纪念。
刘继祖死前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将一片荒地送给穷困潦倒的朱重八,用来埋葬自己的父母兄弟,却为自己的后人赢得了一个“义惠侯”的名号,从此和大明皇族同甘共苦。
大方地给予别人帮助而不求回报
朱元璋的真名叫朱重八,祖上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的,属于最穷的那一类,家里没有一块田地,只能在地主家里做佃户,在田里种田。
朱元璋的爸爸叫朱五四,妈妈叫陈氏,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以及两个姐妹。老朱一家子本来就穷,现在又要照顾那么多的孩子,更是穷得叮当响。
朱元璋的三弟朱重七,因为家境贫困,只好嫁给了一个姓刘的大户,做了他的驸马。朱元璋的三夫人刘氏和刘继祖都是一家人,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曾经是一个地主刘德的租客,而刘德则是朱元璋的三夫人刘氏,刘继祖的三夫人,刘家在这一带也算是颇有名气的人家了。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发生大旱,蝗灾,瘟疫横行,朱元璋十七岁时,父母双亡,兄长双亡。
父母兄弟双亡给朱元璋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古代人讲究厚葬,而朱元璋家里却是一片田地也没有,全部都是租给了一个地主刘德家,朱元璋与二哥朱重六两个家境贫寒,吃不饱穿不暖,哪里还有余钱给他们三个人置办一个墓地。
所以朱元璋和他的二哥朱重才会如此焦急,他们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银子来给自己的父母和兄弟买一座坟墓,朱元璋就建议他们去刘德那,向他借一笔银子,或者借一块地,朱元璋想着老爹为刘德家卖命,刘德为老爹卖命,老爹为刘德家卖命,说不定还会帮老爹一把。
可是,一场大灾之后,地主家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刘德的粮食产量也很低,生活也很艰难,而朱元璋又是个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根本不可能还得起钱和地。朱元璋向刘德借地,其实并不是向他借,而是向他要地,可刘德却一点都不领情,一顿暴打,一顿,一顿臭骂朱元璋,还在大街上大喊大叫,说朱元璋敲诈他的财产。
事后,朱元璋在回忆此事时说:“田主,德行无我,怨声载道,无人耕种,街坊皆哀。”
刘德当街辱骂朱元璋,这件事在村子里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其中有许多人对朱元璋充满了怜悯,但是他们都是穷人,想帮也帮不上。而刘德本的亲人刘继祖,则在一旁看着,为朱元璋感到惋惜,刘继祖为朱元璋感到惋惜,就让刘大去请朱元璋去吃晚饭。
吃完饭,刘继祖安慰了朱元璋几句,然后告诉朱元璋,刘继祖愿意将自己的一半土地免费送给朱元璋做坟墓,朱元璋感激涕零,跪在地上给刘继祖磕头,刘继祖却没有接受,而是将他从地上抱了起来,让他尽快回去,为自己的父母兄弟准备一口棺材,等有一天再下葬。
可是那时候的朱元璋哪里有钱为自己的父母兄弟准备棺材啊,那时候老朱家的境况,朱重四虽已亡故,可是其妻王氏与一双儿女尚在,朱重六还有妻唐氏与子,朱元璋与朱重六兄弟二人哪里有钱去买一口棺材啊,按照朱元璋的说法,“丧无棺,被身恶衣,浮三尺,祭何肴浆啊!”
这也就意味着,到了最后,朱元璋和朱重六只能用破烂的衣服、被子、草席,将自己的父母和兄弟装进棺材里,然后草草入土为安。
就这样,朱元璋和他的二哥朱重六把自己的父母兄弟都埋了,死者安顿好了,生者的事情就来了,朱元璋的嫂子王氏见两个姐夫过得很辛苦,便说她会带着孩子回家,不想让他们操心,所以王氏才会带着孩子离开朱家。
最后,朱重六觉得自己继续留在家乡,要么饿死,要么染上瘟疫,于是,朱重六便带着妻子孩子,冒着生命危险离开家乡,朱元璋便认了汪夫人做养母,让汪夫人暂时住在他家里。
但汪夫人家里的伙食实在是太差了,没办法,汪夫人只好让人把朱元璋带到了黄觉寺,让他出家,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出家之后,他可以穿上一件干净的衣服,吃上一顿丰盛的饭菜,还能保证他不会被冻死。
但很快,寺庙里的伙食就变得很差了,主持无奈之下,只好将所有僧人都打发走,让他们四处游历,四处乞讨,说白了,朱元璋就是个要饭的。
于是,朱元璋无奈地加入了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反抗元朝,不久之后,朱元璋因为自己的聪慧与勇气得到了郭子兴的认可,成为了“红巾军”中的一员大将,更是与郭子兴收养的马氏结为连理。
乞丐皇帝的感激之情
到了1353年,朱元璋成为了红巾军的一员,但是他看到红巾军内部出现了权力斗争,便决定离开红巾军,自立门户,带领徐达、郭英等人前往南方,占领了滁州,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朱元璋的名声也渐渐传开,让那些穷困潦倒的亲戚们都以为他发财了,所以他的二舅舅李贞、李文忠、王氏、朱文正、侄女都来投奔他。
直到朱元璋看到了二舅子李贞,二舅子王氏,这才知道自己的三舅子朱重七,三舅子刘氏,三个姐妹,以及二舅子王七一,都死于瘟疫,到现在为止,朱元璋唯一的亲人,就是二舅子朱重六一家了,至今杳无音讯。
因此,朱元璋非常怀念他的二弟朱重六,便派人到他的故里寻访,最后没有见到朱重六,倒是朱元璋在故里发现了他的两位救命恩人的后人,一个叫刘大,一个叫刘继祖之子,一个叫曹秀。
从刘大、曹秀口中,朱元璋得知,在他走后没多久,刘继祖、汪夫人也相继染上了瘟疫而死,因为连年的饥荒,刘继祖、汪夫人一家都被毁得一干二净,刘大、曹秀更是一贫如洗,幸运的是,朱元璋派人去找朱重六,二人才得以与朱元璋相见。
朱元璋听说了他们的死讯,悲痛欲绝,立刻下令修建祭台,并留下刘大、曹秀,让他们吃好喝好,招待他们。刘大、曹秀都要帮助朱元璋出征,朱元璋怕他们受伤,所以不让他们出征,只是让他们做自己的侍卫长。
至正26年(1366年),朱元璋击败了最大的敌人陈友谅,将张士诚团团围住,眼看着就要被消灭,朱元璋被封为吴王,小明王韩林儿也在这一年被淹死,朱元璋成为皇帝只是时间问题。
朱元璋见大局已定,便想起了自己的二弟朱重六,便再次派人去找,果然不出所料,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二弟唐氏,从唐氏那里,朱元璋得知朱重六和朱旺都死于流亡途中,染上了一场瘟疫。
二哥朱重六去世的消息让朱元璋悲痛欲绝,但也更加思念故土,朱元璋命人将朱重六、朱旺的尸骨从唐氏指定的地点挖掘出来,朱元璋打算亲手将二弟、二弟的尸骨带回故里,安葬在自己的父母、兄长身旁。
朱元璋凯旋而归的时候,没有忘记刘大,也没有忘记曹秀,而且朱元璋还专门把他们的起居记录下来,就是想让他们凯旋而归。
当朱元璋回到家乡的时候,却发现这个曾经繁华的村庄因为一场大灾变而变得一片狼藉,原本有上百户人家的村庄,如今只剩下了二十多户。朱元璋的家已经被毁得一干二净,朱元璋在刘继祖给他的那一半坟墓里,发现自己的父母和兄弟的坟上,都长满了青草,看起来很是荒凉。
朱元璋见到这一幕,原本满怀豪情的心情早已荡然无存,心中百感交集,便要将自己的父母、兄弟们都安葬在别处。但朱元璋想要将自己的父母安葬在这里,却遭到了军师刘伯温的反对,刘伯温说,将自己的父母安葬在这里,只会让这片土地流失更多的能量。
刘伯温告诉朱元璋,刘继祖的那块地很好,如果不是朱元璋的父母兄弟安葬在那里,他也不可能建立起这么大的产业,如果换一块地,那就坏了风水了。于是,朱元璋便命人将老三朱重七、两个姐妹、老二朱重六、老三朱旺等人的遗体,都按照刘继祖所赐的坟地,下葬了。
朱元璋从刘继祖那里得到了一半的土地,将整个家族的坟墓都扩大了一圈,然后开始建造祖坟,而建造祖坟的事情,则是由刘大、曹秀两个人来做,朱元璋专门给两个人取了一个很有文采的名字,刘大叫刘英,曹秀叫汪文,朱元璋的祖坟,由二人来建造。
有趣的是,在朱元璋凯旋而归的时候,他还特意去找了那个曾经羞辱过他的地主刘德,等朱元璋回到家乡的时候,村民们都聚集在这里,只有那个地主刘德因为自己羞辱了朱元璋,所以不想再见到他,所以朱元璋才让人将刘德叫了过来。
朱元璋看着曾经暴跳如雷,对自己破口大骂的刘德,如今却是一副奄奄一息的样子,朱元璋忽然觉得有些悲哀,看着刘德奄奄一息的样子,不由得叹息一声。刘德见朱元璋如此害怕,瑟瑟发抖的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朱元璋叹了口气,连忙把刘德从地上拉了起来:“这件事,你就别管了。我年轻的时候,你怎么知道我有今天?”
朱元璋叹了口气,放过了那个欺负过他的地主刘德,后来朱元璋知道刘德家也被毁了,便赐刘德良田三十亩,并且免除刘德十年的赋税,这在历史上也算是一段传奇,朱元璋的恩将仇报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没过多久,朱元璋正式建国,他的父母兄弟的坟墓,也被改成了皇帝的陵墓,朱元璋即位后,便任命刘英为陵墓的执政官,刘英率领着村子里仅存的二十多个村民,世世代代守护着这座陵墓。除此之外,朱元璋还给了村子里的二十多户人家,让他们世代守墓,为大明皇族提供祭祀服务。
朱元璋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将朱元璋的父母兄弟的陵墓建好,命名为“明帝”,并下令在明帝陵墓中供奉刘继祖和汪夫人,以示感谢,并在明帝陵墓中供奉汪夫人和刘继祖夫人的灵位。
另外,朱元璋还给刘继祖加了一个“义惠侯”的称号,朱元璋还给刘继祖写了一篇悼词,朱元璋在悼词里说:“朕年幼时,因亲人去世,宅兆甚苦,尔发仁惠,赐予土地肥沃,感激不尽。”安居乐业,父母双亡,恩德岂能忘!所以封他为侯爵。
从这封信上,可以看出朱元璋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却是真心实意的,朱元璋不常写信,因为他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他并没有写信给自己的救命恩人刘继祖,而是自己写信给刘继祖,可见他对刘继祖的感激之情,也只有这样,他才会写信给刘继祖。
刘继祖之子刘英,在家乡为朱元璋守墓,刘英年纪大了,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就想在临终前和朱元璋见上一面,就去了南京,希望能见到朱元璋。
但是朱元璋正忙着处理国事,根本没有时间来见刘英,刘英一怒之下,刘英觉得朱元璋太嚣张了,就在宫门外对朱元璋破口大骂,然后就回了自己的家乡,刘英回来后没多久就死了。
直到朱元璋闲下来,这才想起自己没有见到刘英,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便让人回乡去邀请刘英进宫,谁知朱元璋得知刘英已经死了,朱元璋伤心欲绝,后悔没有见到刘英,便写了一篇《祭署令刘英》,然后回乡在刘英的墓前痛哭流涕地读了一遍。
刘继祖和他的儿子刘英,能够让朱元璋为他写下五篇论文,可见刘继祖给他土地的恩情,可以说,刘继祖对朱元璋的恩情,朱元璋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结束语
从那以后,刘继祖的子孙就继承了义惠侯的封号,这个封号随着大明王朝的覆灭而被取消,刘继祖一家在凤阳也算是一方豪强了。
刘继祖的好心本来是不指望能得到什么好处的,可是朱元璋却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让自己的后人在大明朝混了两百多年,自己的家人也成为了当地的大户人家,这样的好处是刘继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这件事让所有人都知道,好人总是有好报的。
妈的,啥玩意,发之前检查下,看的人贼难受。
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都写不出来这种东西
写的个P
地主当年骂他,多年后他原谅人家,还赐田,这个叫恩将仇报???
小学没毕业?
现在小学生也能在这里浪了?
文章绕死人,不偿命!
举报啊,看什么看
满篇错误。
朱元璋的三弟朱重七,因为家境贫困,只好嫁给了一个姓刘的大户,做了他的驸马。朱元璋的三夫人刘氏和刘继祖都是一家人,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曾经是一个地主刘德的租客,而刘德则是朱元璋的三夫人刘氏,刘继祖的三夫人,刘家在这一带也算是颇有名气的人家了。小编,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朱元璋八月初八,他哥是六月初六和七月初七,还有个四月初四,都这么巧?
这文章写的真是没谁了……[呲牙笑]气笑了
;你咋说的乱七八糟,
举报举报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