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雍正十三弟胤祥真是像《雍正王朝》中演的一样是侠王?
在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和《雍正王朝》中,康熙十三皇子子怡的王胤祥被塑造成了一个忠心耿耿,忠心耿耿的英雄,许多人都被王胤祥的英雄形象所吸引。
那么,真正的胤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不会像电影里那样,是一个英雄?事实上,在史书上,胤祥并不是一个英雄,也不是一个敢于为正义伸张正义的人,而是一位贤君,就像是他的“哥哥”,被赐了一个“贤”字一样。
在康熙时代,胤祥历经坎坷,练就了一身“贤”的品性
从电影和电影里就可以看出,二月河对胤祥的感情是很深的,他将胤祥的母亲描述成了蒙古公主宝日龙梅,而他的爷爷则成为了蒙古喀尔喀部落的首领。
但是在真正的史书中,胤祥的母亲却是章佳氏,一位满洲人的敏妃,她的家世并不显赫,祖上都是镶黄旗的奴才。所以,她在进宫之前,只是一个丫鬟,得了康熙的欢心,才在后宫里做了一个没有爵位的妃子。
众所周知,康熙八儿子胤禛的生母,卫氏,乃是良妃,出身卑微,而胤祥的生母,则是出身卑微的奴隶,与良妃,也是出身卑微的奴隶。因为出身卑微,所以他们两个都很努力,想要证明自己,想要表现自己,这是他们两个人的共同点。
从康熙的前期就可以看出,康熙的几个儿子中,胤禛和胤祥是最用功的两个,这两个人的确是让自己的母亲因为自己的儿子而地位提高了。这两个人都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得到了康熙的特别赏识与宠爱,其中一个是卫氏,另一个是胤祥的母亲章佳氏,另一个是康熙去世后,追谥为“敏”,另一个是“敏”。
在康熙最早的时候,胤祥是特别喜欢的,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二岁的时候,他就跟着康熙出宫,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他因为被废太子一事而失了康熙的欢心,这十年来,康熙每一次出宫,都会带着胤祥,可想而知康熙对他的宠爱有多深。
那是康熙年间,胤祥最辉煌的时候,也是他最有才华的时候。根据《清圣祖实录》的记载,胤祥有一次跟随康熙打猎,有一次他站在康熙面前,挡住了一头老虎,然后他拿着一把锋利的刀,将那头老虎斩杀,康熙对他赞不绝口,可见他的勇猛。
胤祥不但勇武,而且才华横溢,书法造诣极高,与雍正一样,都是康熙引以为傲的皇子,康熙经常让他与雍正一起,当着群臣的面,将自己的书法展示出来。满朝文武都对胤祥的字画赞不绝口,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为了讨好,不过康熙也不会允许他们两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由此可见,胤祥在字画上的造诣还是很高的。
除了胆识过人,书法也是一把好手,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和雍正一起写过诗,这让两个人的关系更加融洽,甚至有一些诗还流传到了后世。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胤祥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很爱表现的人,因为他的天赋和勇武,康熙对他也很是欣赏,在康熙的时候,胤祥也算是出了名的人物。以他的天赋,康熙封他为亲王的时候,他应该是个亲王,但因为被废太子一事,他失了康熙的欢心,所以在康熙朝,他一直都是个无名小卒。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胤祥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史书上却是只字未提,没有任何的记载。只有在弘旺所著的《皇清通志纲要》中,才有关于胤祥被废的记录,以及他的大阿哥胤禛、胤礽、胤礽等人被关押的记录。而胤祥与胤禩,也只是被软禁了一段时间,便被放了出去,但也正因为如此,二人才会失了康熙的欢心。
但是,因为胤禩被雍正贬为通缉犯,在他被废的时候,他就一直想要夺取皇位,这也是为什么他会失宠康熙的原因。因为胤祥是雍正朝最得宠的人,所以在历史上,为了不让人知道他在被废的时候,到底做了些什么,所以才会让康熙失宠。
所以,胤祥在废掉太子的时候,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他失了康熙的欢心,这一点,我也不知道,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康熙在废掉了他之后,对他恨之入骨。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康熙在给胤禛、胤禛等几个儿子的时候,曾经说过,胤祥是个不孝的人,让他的几个哥哥都要小心,可见康熙对胤祥的恨意有多深。
此时的胤祥,不但被康熙嫌弃,而且还得了一种疾病,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得了一种叫做“鹤膝风”的疾病,这种疾病,跟现在的肺结核很像。这是一种很难治的病,所以胤祥才会四处求医。
康熙虽然对胤祥恨之入骨,但是他毕竟是康熙的亲生骨肉,所以康熙在知道他生病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派了太医前来为他诊治。可是胤祥却是个倔强的人,每当鹤膝风发作的时候,他都会咬紧牙关,让太医们为他诊治,他从来没有叫过一声,因为他不想用这种痛苦来博取康熙的同情。胤祥失了康熙宠信,又得了一身怪病,所以到了康熙末年,他渐渐退隐,不问政事。
在这段时间里,胤祥靠着自己的忍耐和坚强,熬过了人生的低谷,也在这段时间里,将他那咄咄逼人的性格磨砺了一遍,让他慢慢地变得谦逊谨慎,沉稳稳重。
所以,在康熙时代,胤祥的生活可谓是一波三折,从康熙的宠爱,到康熙的嫌弃,从巅峰跌落到谷底,他也学会了收敛自己的锋芒,明白了身为一个皇族,就是要保持自己的谦逊,不能太过张扬。
事实上,胤祥在康熙陛下面前失宠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也是他后来成长起来的原因,他能够成为一代明君,辅佐雍正陛下开创“康乾盛世”,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康熙陛下,可以说,康熙陛下的失宠,为胤祥在雍正陛下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雍正朝,胤祥是一位忠臣,为“乾隆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康熙死后,他继承了皇位,他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将还没有被封爵的胤祥,直接封为一王,要知道,在康熙朝,他的几个哥哥,都是从贝勒开始,很少有从王爷开始封的,但是这一次,他却是直接封了一王,这足以说明他得到了雍正的宠爱,也正是因为宠爱,所以才会被封为一国之君。
雍正之所以喜欢胤祥,是因为他十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章佳氏就死了,后来康熙将他托付给了雍正,雍正视他为“哥哥”,又视他为父亲,两个人的感情很好。
在雍正皇帝登基之时胤祥就是他最大的靠山,再加上胤祥对雍正皇帝的政策非常支持,所以雍正皇帝对胤祥非常的信任,非常的看重。
况且,这两位皇子行事作风,也有几分类似之处,两位皇子都是实用主义之辈,甚至比起雍正来,还更胜一筹。
胤祥的书法、诗文造诣极高,但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却寥寥无几,那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研究。康熙年间,他得了鹤膝风,需要求医治病,而雍正登基后,他对他寄予厚望,但为了报答雍正的恩情,他还是带着病痛,带着病痛,日夜不停地工作,为雍正打理朝政,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写诗,可见他的处事作风,远比雍正要务实得多。
除了实用主义,胤祥也是一个不求名利的人,所以雍正很喜欢他,给他的赏赐也很多,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年),雍正曾下旨意,一口气给他二十三万两银子,但他拒绝了,最后还是收了三十三万两。
胤祥虽然收下了不少这样的奖赏,但是他的生活很简单,并没有花费太多的钱财,所以在得到雍正的奖赏后,他除了自己的开销之外,并没有将剩下的钱财用在购买房产上,而是全部捐给了其他的人。
当年,西北战乱不休,胤祥想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便将雍正皇帝所赐的银子,捐献给了军中,让他们研究火炮,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胤祥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不求名利,只求对国家有好处,这也是雍正对他青睐有加的原因。
雍正对胤祥寄予厚望,给了他很大的权利,同时也给了他很大的权利,胤祥掌管着圆明园,掌管着整个清朝的财政、政治、军事、人事,可以说,胤祥掌握着整个清朝的财政、政治、军事、人事等大权,地位仅次于雍正,可以说是清朝的第二号人物,也是清朝的第二号人物。
在满清的历史上,除了摄政王多尔衮、载沣等几位皇子,其他皇子都没有胤祥掌握这么大的权利,可以说,他是一位仅次于摄政王的皇子。
胤祥很感谢雍正对他的看重,也很感谢雍正对他的赏识,因此做事非常的认真,事必躬亲。过分的劳累,让他的身体变得更差了,在雍正年间,他的身体就已经很差了。
康熙四年(一七二六年),胤祥身患重病,一连四个月,胤祥的病都没有好,康熙四帝见此大急,便下令在皇宫里搭起祭坛,为胤祥祈福。
但胤祥并不关心自己的健康,这段时间里,他也没有休息,一直在养伤,据说四月初,他一直在忙着重新划分各州,整顿地方驻军,处理云南的盐务。从4月中旬到5月,他还亲自出马,测量了河流,参加了水利地图的绘制;六月份,他去了一趟京城,准备粮草,从北方运来福建救济灾民,同时检查各地的赤字情况。七月份的时候,他出京去了一趟,为新开河的重建做了一份计划书,同时也为水工的事情做了一些准备。
胤祥带着病痛,依旧在工作,一改平日里的谦逊谨慎,而是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没有丝毫的懈怠,甚至可以说,他就像是一个为雍正卖命的人一样,为雍正效力。
直到胤祥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的时候,他依然在为朝政而努力。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胤祥已是大病初愈,一天不如一天。然而,为了修建防洪大堤,他还是坚持每日与部下一同上山探水,探水期间,他又怕惊扰百姓,根据史书上的记载,他“常常到天黑才吃一顿饭”,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的身体更加虚弱。
雍正八年(一七三○年),胤祥病倒在床上,此时,北方河青龙湾正在修建一座减水坝,胤祥本来是打算让人把他抬出去看看的,但是因为他的身体不能出去,所以就放弃了,甚至还对自己的属下叹了口气:“我以我的计划,治理河流,将河流纳入我的掌控之中,没想到我一病就这么死了,真是可悲可叹。”
胤祥病入膏肓,神志不清,但是在他清醒的时候,却依然在考虑着修建堤坝的事情,他再三嘱咐自己的属下,一定要勘察好地势,将堤坝修建好,以免洪水泛滥,给运河两岸的百姓带来灾难。
但最终,胤祥还是没能等到大堤完工,在这一年的五月四日胤祥,以四十四岁的高龄,病死于此。
胤祥在工作中“拼尽全力”,就像是三国时代诸葛亮为了回报刘备,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回报雍正皇帝的赏识。
胤祥的去世,雍正也是悲痛欲绝,便特批胤祥的名字叫“允”,让胤祥重新使用自己的名字,这也是清代第一个不需要称呼皇帝的人,也是唯一一个不需要称呼皇帝的人。
甚至,雍正还为胤祥破例,破例给胤祥的怡王封爵,赐给他一个“铁帽子王”的称号,从此,胤祥的怡王爵位,成为了满清第九个“铁帽子王”。
可以说,胤祥为雍正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还立下了“乾隆盛世”的汗马功劳。再者,胤祥与雍正的实用主义作风,更是相得益彰,正如雍正曾有一句感叹:“朕实赖王翼之赞太平,王实能助朕治平。咸谓圣王贤臣千年难得一见,今日却是在我这一脉的皇族之中。”
根据《八旗通志》中的记载,雍正对胤祥的称赞足足有十几万字之多,想想古代的文言文字,那是何等的简练,在这样的条件下,雍正对胤祥的称赞竟然达到了十几万字之多,这简直就是将天下的赞誉之词都用来形容胤祥了。
结束语
所以,根据胤祥的种种业绩,以及雍正对其的评价,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之王,而是一个“拼了命的十三郎”一样的工作狂人,因为他对自己的工作极其负责,一丝不苟,为雍正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他是帮助雍正打下了“乾隆盛世”的一代明君。
不知在流历史还是在说电视剧,且文理不通,甚至可以是混乱,毫无章法,如小学生抄书般,烂文。
四哥视十三弟为哥哥……小编
这文章都给我看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