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入耳耳机”和“开放式耳机”可谓出尽了风头。相信不少朋友在刷知乎、抖音、小红书的时候,频繁刷到这俩名词,尤其是在一些运动相关的推文或视频里,它们更是常客,可以说是运动爱好者和办公族的绝佳搭档。而在琳琅满目的开放式耳机中,大家总会好奇不同耳机之间有什么区别:是应该选择高价的款式,还是追求性价比?
而我作为一个数码发烧友,特地挑选了三款热门耳机,分别是649元的小米开放式耳机,399元的虹觅Ultra,和599元的漫步者Comfo solo,然后从性能、外观、佩戴、音质做个直观的横向对比,或许让大家在挑选耳机时可以参考一二。
三款耳机的性能对比
这几款耳机整体表现都不错,各有亮点,但虹觅的性价比尤为突出。首先它采用了最新的5.4蓝牙芯片,还搭载了创新的触片式充电技术,以及优秀的防漏音模式。漫步者综合续航时间长一些,小米的表现比较平衡,综合表现也能看。
三款耳机的佩戴对比
虹觅Ultra:虹觅 Ultra 更轻,单耳只有8g,在三款里最轻。它的耳挂是流线型设计,用的也是亲肤硅胶,戴着特别舒服。虽然耳挂不能调大小,但能自然贴合耳朵,不管耳朵是什么形状,戴着都不夹耳朵。
小米开放式耳机:小米开放式耳机单耳9.6g,戴上轻巧没负担,就算长时间用也不容易累。液态硅胶摸起来软软的,里面的镍钛合金丝很结实,弯折多次也不容易坏。
漫步者Comfo Solo:漫步者 Comfo Solo 单耳 10.2g,比另外两款稍重些。它的耳挂由镍钛合金、弹性金属丝和液态硅胶组成,戴着还算稳当,但要是戴的时间太长,耳朵会有点累。
三款耳机的外观对比
在充电盒设计这块,虹觅和漫步者明显更胜一筹。两款耳机的充电盒又小又精致,颜值高不说,揣进裤兜、塞进小包都轻轻松松,完全不占地方,出门带着特别方便。 小米的充电盒大小其实也不算大,但和前两款比起来,明显要更重、更长。放兜里能明显感觉到沉甸甸的,走路时还会晃荡,日常随身带着,舒适度就没那么好了。
三款耳机的充电方式及防漏音功能对比
虹觅Ultra:虹觅这款耳机的充电方式为触片式充电,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增大耳机充电感应区和充电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充电效率提升的同时,还能减少接触不良的问题;防漏音方面,虹觅独家的防漏音功能三击耳机开启,可以大幅减少声音的外泄,在公共场合不怕影响到其他人。
剩下两款耳机均为传统的触点式充电方式,有充电时容易接触不良的缺点,小米虽然也有防漏音单元,但实际使用下来并没有虹觅Ultra的实用。
三款耳机的音质对比
小米开放式耳机:小米开放式耳机凭借17*12mm超线性发声单元,让声音振动更稳定、音量更大,搭配 LHDC 高清解码技术,能精准还原声音细节,还获得了金标认证,听歌看剧都很有质感。
虹觅Ultra:虹觅 Ultra 虽然价格亲民,音质却毫不逊色。16.2mm 超大动圈单元动力十足,声音响亮又饱满。石墨烯振膜能把音乐里的细节都 “揪” 出来,再经过虹觅声学实验室的专业调音,不管听什么类型的歌,都能听到细腻丰富的声音。
漫步者Comfo Solo:漫步者 Comfo Solo 也很能打。18*11mm宽频强磁复合单元配上高驱动声学技术,让你听到的声音更有层次,不管是节奏强的歌,还是舒缓的音乐,都能把细节还原出来,听感很好。细节都还原得清清楚楚 。
总结:体验完这三款耳机,发现各有优势。虹觅Ultra的防漏音模式特别实用,按三下就能开启,在图书馆、地铁里用不怕打扰别人。它用的触片式充电,不容易接触不良,而且防水等级高达6级,运动出汗或淋小雨都没问题,价格还实惠。
漫步者Comfo Solo的续航很厉害,单耳机能用10.5小时,加上充电盒一共能用42小时,出差、运动听一整天都够。18X11MM的大单元让音质更好,听歌、看剧都很有感觉,适合看重音质和续航的人。
小米开放式耳机各方面都很均衡,重量轻戴着舒服,音质、防水、续航都不差,没有明显短板,适合想找一款各方面都不错的耳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