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泳联名人堂!从“水花消失术”到“金牌制造机”:陈若琳的传奇人生

不会三分的萌库 2025-02-17 22:22:56

最近刷短视频时,总能看到全红婵在巴黎夺冠后蹦蹦跳跳的可爱模样。可当镜头扫过观众席,那个总在角落里默默鼓掌的身影更让人动容——她的教练陈若琳,这位曾经让世界泳坛惊叹的"跳水女皇",如今正在用另一种方式续写传奇。

在江苏南通的老巷子里,街坊们至今记得有个扎着冲天辫的小丫头,每天天不亮就跟着舅舅往体校跑。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被姥姥用米汤喂大的小姑娘,日后会成为改写中国跳水历史的传奇。2006年世界杯,14岁的陈若琳像一尾灵动的海豚跃入碧波,用完美到近乎苛刻的107B动作(向前翻腾三周半屈体),让裁判集体亮出满分。那天,全世界的跳水教练都在问:"这个中国小姑娘是从哪冒出来的?"

北京奥运会女子10米台的决战夜,至今仍是跳水迷们津津乐道的经典。16岁的陈若琳在最后一跳前,大屏幕上显示着加拿大名将海曼斯近乎完美的分数。教练周继红握着她的手说:"现在要做的,就是像每天训练那样跳。"当陈若琳像利箭般刺入水面,看台上爆发的欢呼声几乎掀翻"水立方"的屋顶。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场比赛前三个月,她每天要完成200次陆上训练,膝盖上的淤青从来就没消过。

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本该功成身退的陈若琳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在南京体院的训练馆里,人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晨五点半,她已经在帮小队员调整空中姿态;深夜十点,还在和科研团队研究动作视频。全红婵刚进国家队时总爱在跳台上吐舌头,陈若琳就陪她玩"木头人"游戏练定力。巴黎奥运会那场惊心动魄的决赛前,她悄悄在红婵手心画了个笑脸:"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你说要帮我凑齐五块金牌?"

如今站在国际泳联名人堂的领奖台上,陈若琳的手机里存满了世界各地小选手的训练视频。这个从小在泳池边长大的姑娘,正用她特有的方式诠释着"传承"的真谛——就像她常说的:"跳水不是一个人的独舞,而是一代代人接力描绘的画卷。"当我们看到全红婵在领奖台上比出"五"的手势时,突然明白:真正的传奇,永远不会落幕。

1 阅读:111

不会三分的萌库

简介:一只会扣篮的库30,也可以叫我金州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