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中,红孩儿算是个很特殊的妖怪。之所以说他特殊,是因为他与其他妖精,有很多不同之处。
红孩儿这个名字,就与其他妖精不同。其余的妖精,多是动物修炼成精,从它们的名字也能看出来。比如黑熊怪,一看就是黑熊成精;牛魔王,必然是牛精。但红孩儿,却只是个孩儿。
红孩儿也没有背景后台,且本事极高,不但在火焰山修炼三百年,修成了三昧真火,而且自立山头,称圣婴大王。他胆子极大,喷烟打败了悟空,还差点吃了唐僧,甚至敢变观音菩萨,戏弄猪八戒。
更神奇的是,最后观音菩萨没有打死红孩儿,而是收了他做善财童子。红孩儿这个结局,也比绝大多数妖精好。
问题是,红孩儿如此狂妄无礼,胆大妄为,观音为何不打死他呢?为何还要收他做善财童子呢?
我不搞阴谋论,网上所谓的“红孩儿是太上老君私生子”“观音菩萨这是替太上老君养孩子”等说法,也毫无道理,很多人也驳斥过了。所以,我从两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西游原著故事来看
红孩儿本事不错。他有火尖枪,能与悟空战二十回合。他还会三昧真火,虽然不能靠三昧真火打败悟空,但他又会喷烟,这就让悟空吃了大亏。另外,红孩儿也会变化,能变成假菩萨,欺骗八戒。
为了衬托红孩儿的本事,在这一回故事里,观音菩萨甚至都“卖弄手段”了,先是有乌龟驮瓶,那瓶子悟空都搬不动;还有莲花瓣渡海,让悟空大开眼界。菩萨甚至还怕悟空骗自己的龙女,要悟空的救命毫毛做抵押。
红孩儿还很聪明。孙悟空曾经变成牛魔王,哄骗红孩儿,说是最近吃斋,不吃肉了,让红孩儿放过唐僧。结果,红孩儿直接怀疑,并以“生辰问题”,难住了悟空,终于把悟空识破了。
可他所作的恶,毕竟没那么大,书中也没写他吃人害人,身体形貌又跟孩子差不多,若是直接被菩萨打死了,读起来倒也有一些可怜,还影响菩萨名声。
也就是说,于菩萨而言,红孩儿不能打死,又必须处理。这该怎么办呢?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收服红孩儿,使之为菩萨服务。这样的话,菩萨多了一个帮手,悟空能顺利向西天出发,红孩儿也得以收敛、修行。可以说,一举三得,三方都赢。
有些人看到神仙收服妖怪,总想要找到“动机”,而且似乎一定要找到“受益人”,来解释菩萨收妖精的行为。
却不知道,观音菩萨一向是大慈大悲,看妖怪能力高,就顺手收服,不是很正常吗?之前菩萨收服黑熊精,也是如此。黑熊精和红孩儿差不多,有本事,有道行,所作之事谈不上大恶,因此菩萨就收了它,作为守山大神。
类似的事情,在西游中很多。
比如毗蓝婆菩萨,收服了蜈蚣精,为自己守山;如来佛祖在金山修行,被吃人的孔雀吸入腹中,佛祖本要杀它,但在诸佛劝阻下,反而封孔雀精为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就是孙悟空,不也是从妖怪被收为了神仙吗?
是菩萨还是妖怪,本来就是在一念之间。只要妖精愿意归顺,诚心向善,就没必要打死。让他们皈依,发挥能力,这本身也是一种善举。只要把妖怪理解为坏人就行,不是所有的坏人都该死罪。
从西游源流故事来看
西游中许多故事、人物,都要追本溯源,看清其发展,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才能真正读懂。红孩儿被观音收为善财童子,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红孩儿的原型人物,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北魏《杂宝藏经》中,有这样一段话:
鬼子母者,是老鬼神王般阇迦妻,有子一万,皆有大力士之力。其最小子,字嫔伽罗。此鬼子母凶妖暴虐,杀人儿子,以自啖食,人民患之,仰告世尊。世尊尔时,即取其子嫔伽罗,盛著钵底。时鬼子母,周遍天下,七日之中,推求不得,愁忧懊恼。传闻他言,云佛世尊,有一切智,即至佛所,问儿所在。时佛答言:汝有万子,唯失一子,何故苦恼愁忧,而推觅耶,世间人民,或有一子,或五三子,而汝杀害。鬼子母白佛言:我今若得嫔伽罗者,终更不杀世人之子。佛即使鬼子母见嫔伽罗,在于钵下,尽其神力,不能得取,还求于佛。佛言:汝今若能受三归五戒,尽寿不杀,当还汝子。鬼子母即如佛敕,受于三归及以五戒,受持已讫,即还其子。
鬼子母和爱儿
大概意思是说:
鬼子母有一万个儿子,且这些儿子都是大力士。她最小的儿子,叫嫔伽罗。鬼子母非常残暴,经常吃人孩子。大家没办法,只好求助佛祖。佛祖就把嫔伽罗扣在了钵内。
鬼子母上天入地都没找到,听说佛祖智慧,就问佛祖。
佛祖说:“你有一万个儿子,才丢了一个儿子,就如此苦恼。世间人民,只有一个孩子,或者三五个孩子,就被你吃了,他们怎么办?”
鬼子母于是顿悟:“只要我得到嫔伽罗,绝对不会再杀人吃人。”
佛祖就告诉她,嫔伽罗在钵内。但是,鬼子母用尽力气也打不开钵,更救不出嫔伽罗。于是,她再次去求助佛祖,佛祖就让她皈依。从此,鬼子母归于佛家。
唐代义净和尚的《南海寄归内法传》,也有这样的记录,不过鬼子母的小儿子名字汉化了,叫爱儿。
再到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鬼子母这个小孩儿,已经自立为一国了。
逡巡投一国,入其殿宇,只见三岁小儿无千无万,又不言不语。法师问:“臣启大王:此中人民,恁地性硬,街市往来,叫也不应。又无大人,都是三岁孩儿。何故孩儿无数,却无父母?”国王大笑曰:“和尚向西来,岂不见人说有鬼子母国?”
这一点,和后来西游中红孩儿占山为王,已经很像了。
而到了元杂剧《西游记》中,鬼子母这个小儿子,就更靠近红孩儿了。这从他的名字,也能看出来。
(红孩儿上,哭科)(唐僧云)善哉!善哉!深山中谁家个小孩儿,迷踪失路?
唐僧可怜红孩儿,就让悟空救下他,结果自己被红孩儿抓住了。悟空求助菩萨,菩萨也不知道妖怪是谁,就去问佛祖。
(佛云)不知此非妖怪。这妇人我收在座下,作诸天的。缘法未到,谓之鬼子母,他的小孩儿,唤做爱奴儿。我已差揭帝去拿他,在个幽岩大泽之中,即日便到。恐揭帝降不下他,将老僧钵盂去,盖将来。
后面的故事,跟之前的鬼子母故事一样。就是佛祖用钵扣住红孩儿,鬼子母求情,然后皈依佛家。末了,鬼子母还说“那唐僧,火孩儿妖怪放生了他,到前面须得二圣郎救了你”。
由此可知,杂剧《西游记》中,红孩儿也叫爱奴儿、火孩儿,她已经摆脱了母亲鬼子母,独自成妖,还拿住了唐僧。这一故事中的红孩儿,几乎和西游里的红孩儿一样。
综上可知,红孩儿原型本就是鬼子母的小儿子。在西游中,还提到了鬼子母,就在菩萨收服红孩儿那一段。
行者作礼毕,道:“要见菩萨。”诸天道:“少停,容通报。”时有鬼子母诸天来潮音洞外报道:“菩萨得知,孙悟空特来参见。”
不过,西游弱化了鬼子母的故事,几乎全部删完,加强了红孩儿的故事。可能是为了突出孙悟空,因为收服鬼子母是佛祖的事,跟取经故事不搭。而红孩儿阻拦取经,要吃唐僧,有助于推动情节。
当然,说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算红孩儿原型人物是鬼子母的小儿子,为何观音菩萨要收他做善财童子呢?
这就得从《华严经》说了。《华严经》里提到许多童子,第一个就是善财童子。
复有五百童子,所谓:善财童子、善行童子、善戒童子、善威仪童子、善勇猛童子……如是等五百童子,来诣文殊师利童子所,顶礼其足,右绕三匝,退坐一面。
善财童子是一位虔诚的信徒,在证果之前,他分别参访了菩萨、佛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天神、地神、主夜神、王者、城主、长者、居士、童子、天女、童女、外道、婆罗门等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以叫“五十三参”。
这个,在西游中也有提及,就在观音收服红孩儿后。
(观音菩萨)对行者道:“悟空,这妖精已是降了,却只是野心不定,等我教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你如今快早去洞中,救你师父去来!”……那妖精早归了正果,五十三参,参拜观音,且不题善菩萨收了童子。
所以说,这里的“五十三参”,也是个典故,不是作者随意写的。
不过,善财童子最先参的是文殊菩萨,到观音菩萨时,已经是第二十九人了。到后来,可能是因为观音菩萨信仰盛极一时,所以善财童子就归于菩萨了。
也就是说,红孩儿的原型人物,包括了鬼子母小儿子与善财童子,所以他会被观音菩萨收服,且做了善财童子。简单来说,西游作者化用了这两个故事。
因此,观音菩萨才会收红孩儿做善财童子。
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既然是童子,肯定选小孩造型的,总不能选八戒去当散财童子吧?[呲牙笑][呲牙笑]
[得瑟][笑着哭][鼓掌][点赞][呲牙笑]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如来给观音三个箍子,自己留了两个,不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