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童子老桩嫁接,两年造型记录,多肉展销案例,切口愈合避暴晒
在多肉植物爱好者的小世界里,熊童子老桩那可是个独特的存在。它肉嘟嘟的小爪子就像小熊的爪子一样可爱极了,这也是它在众多多肉里脱颖而出的原因。很多人在养多肉的时候,可能会面临像办公室养发财树那种好看但养不久的情况。发财树需要精心呵护土壤湿度、光照等因素,一不注意就叶子发黄。熊童子呢,相对娇弱些,特别是老桩嫁接后的养护,有不少讲究。
我有一位广东的朋友,他就特别痴迷于养多肉。他跟我说,他在阳台上养了好多品种的多肉,像玉露、静夜这些比较常见的,还有一些像蓝石莲这种相对冷门一点的。蓝石莲,叶子呈莲座状,灰蓝色,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会变成淡淡的粉红色,可好看了。但是在他养的众多多肉里,熊童子老桩是他最想养好的。
熊童子老桩的嫁接可不像普通多肉那么简单。老桩本身就比较脆弱,而且嫁接后的愈合过程需要很小心。就像昌平有个草莓种植户王师傅,他虽然没有养过熊童子,但他在种植草莓的时候特别注重切口的处理。他说,就像嫁接果树一样,切口处理好才能让植株更好地生长。对于熊童子老桩嫁接来说,在嫁接后的3天左右,这个时候是关键时期,要特别注意避免切口沾水,防止感染。
从嫁接后的7天开始,就要开始观察切口处有没有愈合的迹象。我另一个山东青岛的朋友,她在自家阳台上养了一盆熊童子老桩嫁接苗。她每天都会仔细查看,她发现刚嫁接的时候,接穗和砧木之间的连接看起来还很脆弱。在这个阶段,温度和湿度都很关键。像华南地区比较潮湿,北方的华北地区相对干燥一些,养护就有些区别。在华南地区,湿度大,可能要更加注意通风,避免切口因为湿度大而发霉,而在华北地区,要注意保湿,防止植株过于干燥。
大概到了15天的时候,如果一切顺利,你就会看到切口处开始有愈伤组织形成。这时候,光照就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他养熊童子的经验,他说他把熊童子放在客厅里,那是一个比较阴暗的地方,本来以为长不好,可是一段时间后发现长得还不错。但是当他想让熊童子长得更紧凑、更美观的时候,就把它放在了靠近阳台但又能避免暴晒的地方。因为熊童子虽然是多肉,需要充足的光照,但是也不能直接暴晒,特别是嫁接后的老桩,暴晒很容易让切口重新裂开,导致前功尽弃。
当时间过了一到两个月,熊童子老桩嫁接苗就开始慢慢成型了。它的爪子会变得更加肥厚可爱,整个植株的造型也会逐渐展现出来。这时候就可以开始考虑造型的修剪了。我有个山西太原的朋友,他在自己的咖啡厅里摆了几盆熊童子老桩,用来装饰。他跟我说,他会定期修剪熊童子,让它朝着他想要的造型生长。在造型修剪的时候,要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来,不能盲目地剪枝。
在多肉展销会上,熊童子老桩也是备受关注的品种。我参加过几次当地的展销会,在展销会上看到,有的熊童子老桩造型非常独特,有的则是叶片饱满得像个小团子。那些造型独特的熊童子老桩,往往是经过了精心的嫁接和长时间的造型养护才得到的。而且,不同地区的人对熊童子老桩的喜好也有所不同。在南方,可能更喜欢那种自然垂吊造型的熊童子老桩,感觉放在窗台上特别有热带风情;而在北方,很多人喜欢那种紧凑、像小毛球一样的盆栽熊童子老桩,觉得放在阳台上很有生机。
说到不同品种的多肉,我们再聊聊玉扇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冷门的品种。玉扇的叶片像扇子一样,而且中间有一条明显的棱,看起来很有特色。还有银星,叶片顶端有白色的绒毛,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超级漂亮。还有佛珠吊兰,虽然它名字里有吊兰,但它也是一种多肉植物,它的茎细长,叶呈球状,一串一串的,挂在花盆周围,就像绿色的珠帘一样。这些冷门的多肉和熊童子老桩一样,都有各自的养护要点。
我再讲个关于熊童子老桩的有趣事儿。有个辽宁沈阳的朋友,他在自己的书房里养了一盆熊童子老桩。他说之前养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老是养不好。后来,他专门研究了熊童子的原生环境,发现熊童子原本生长在南非的开普省,那里的气候是夏干冬雨型的。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养护方法,夏天尽量少浇水,让土壤保持偏干的状态,冬天适当增加浇水频率,但是也不能太多。就这样,这盆熊童子老桩在他精心的照料下,慢慢地变得茁壮起来。
熊童子老桩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表现。在西南地区,海拔比较高的地方,昼夜温差大,这对熊童子老桩的生长是有好处的。它可以让熊童子老桩的叶片颜色更加鲜艳,更加厚实。而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地方,由于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就需要给熊童子老桩选择更好的排水性好的土壤,并且要注意防雨。
我还想说说和熊童子老桩养殖有关的一些小细节。比如说,在浇水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纠结是用雨水好还是自来水好。我自己的经验是,如果能收集到雨水,那是再好不过了。不过自来水也没问题,只要把自来水接出来,放个2 - 3天,让里面的氯气挥发掉就可以了。像在东北的一些地方,冬季比较寒冷,如果是室内养殖熊童子老桩,要注意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我认识的一个黑龙江的大哥,他冬天会把熊童子老桩放在暖气旁边,但又会用一个罩子罩着,增加湿度,防止空气太干。
对于熊童子老桩的繁殖,除了嫁接之外,还可以通过叶插的方式进行繁殖。叶插的话,要在合适的季节进行,一般在春季或者秋季比较合适。把健康的叶片从植株上取下来,平放在湿润的土壤表面,然后放在通风又能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我有个朋友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他试过叶插熊童子,他说大概过个一周左右,就会看到叶片的基部开始长出小芽,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熊童子老桩的色彩在不同季节也会有变化。春天的时候,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光照的增强,它的颜色会从白色为主慢慢变成略带红色。到了夏天,如果养护得当,在阳光的照射下,它的颜色会更加鲜艳。秋天的话,由于昼夜温差大,颜色会更加丰富,有的会变成橘红色,就像秋天里成熟的果实一样。冬天如果温度较低,它的生长速度会变慢,颜色也会稍微暗淡一些。
再谈谈熊童子老桩在室内不同空间的摆放。在卧室里摆放熊童子老桩,要注意避免放在床头。因为夜间多肉植物会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虽然消耗的量不大,但是放在床头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放在卧室的窗台或者书桌上比较合适。在客厅里,可以把它放在茶几旁边,或者放在一个单独的多肉架上,这样既可以观赏,又不会占太多地方。
在花卉市场里,熊童子老桩的售卖情况也挺有意思的。我观察过,在一些小型花卉市场,熊童子老桩可能不会单独占据一个很大的摊位,但是会夹杂在其他多肉植物中间售卖。而在大型的花卉市场,专门的多肉区里,熊童子老桩的种类就比较多了,而且有些是已经造型好的,价格相对也会高一些。这说明在市场上,大家对熊童子老桩的造型也是很看重的。
在家庭养殖熊童子老桩的时候,施肥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了解到很多人用的是专门的多肉肥料,其实普通的复合肥稀释之后也可以使用。像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养殖熊童子老桩的人比较多,他们会给熊童子老桩施肥的时候,一般是在生长季,大概每1 - 2个月施一次肥就好。施肥的时候,要注意薄肥勤施,不能一次施太多,不然可能会烧伤植株。
回到熊童子老桩嫁接的话题,很多人在嫁接的时候会把熊童子和其他多肉进行杂交嫁接。这种杂交嫁接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品种或者新的造型。我听说在云南的一些花农那里,他们尝试过把熊童子和一些当地的多肉植物进行杂交嫁接,虽然成功率不是很高,但是偶然间也出现了几个非常漂亮的植株。这种创新的做法,也为多肉植物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熊童子老桩的养护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事情,还和个人的情感也有很大关系。我有一个朋友,她把自己的熊童子老桩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她会每天给它拍照,记录它的成长过程。当她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看着熊童子老桩那可爱模样,心情就会变好。这说明多肉植物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在未来的多肉植物发展里,熊童子老桩的养护技术和造型创新肯定会不断进步。像在科技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可能会有更多的智能养护设备应用到熊童子老桩的养殖中。而在一些传统的养花盛行的地区,可能会发现更多关于熊童子老桩本地化养护的优秀经验。那大家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养护熊童子老桩的小技巧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