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每每遇到一些女士在聊天时,都会听到“俺家老太太”这个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有的女士打开“话匣子”,不到三句话就是“俺家老太太”昨天又怎么了。
对这样的话不止一次、两次地在公交地铁上都听到过,而且有的女士还把这话当成聊天的主题,中年女士有,年轻已婚女士也有,不管时间长短,聊多聊少都是“俺家老太太”的缺点,有的说起来还带有气愤味道。
总觉得这些人出来以后,好像有说话机会,能够放开了似的。有的聊得很轻松连说带笑,这样的估计没有太多的矛盾和障碍,可能就是个顺嘴,或者是话赶话吧。有的就不一样了,聊起来“俺家老太太”就咬牙切齿。
“俺家老太太”这话是方言,也是俗称。刚开始听到这话时,还以为是说自己的老妈呢?连听几次发现不是这情况,每当说起自己妈时就说“我妈”。“我妈”怎么地,“我妈”长、“我妈”短的,同时说到“我妈”时基本上没有缺点,全是优点,当说到“俺家老太太”时那一定全是缺点,个别的还会放大,会添油加醋。
这么一说就明白了,“俺家老太太”就是自己的婆婆,身份已经明了。不叫妈、不叫婆,对外这么称呼当地习俗,都能接受,尤其是女士坐在一起,一听都能明白,而且还都能搭上话,都有共同语言。
这些人当面称呼婆婆什么不得而知,是不是叫妈也没有去考证。公共场合按习俗称“俺家老太太”也没大毛病。不过想说的是,在这公共场合大讲特讲“俺家老太太”的不是有意思吗,老太太真的就像你们说的那样那么差吗,一点优点都没有。为什么说“我妈”时都是优点,说“俺家老太太”时全是缺点并且放大呢?
这是什么心理、什么心态?在公共场合与别人坐在一起,多说“俺家老太太”的缺点心里舒服,还是心情痛快,还是觉得“家丑外扬好”,唯恐别人都不知道“俺家老太太”的缺点。
个人感到,有些事情未必像当事人说的那样,当下的婆婆非常难当,而且绝大多数做得都非常好,可以说就是个免费的保姆,为了晚辈有的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但无怨无悔,非常伟大,也非常值得尊敬,可让一些人给说的啥也不是了。
要知道,说这些话的人和婆婆都是有代沟的,有生活方式的不同,这并不是老人的缺点。即使有时老人做错事了,特别是农村来到城里的,都不是个人的本意,只是不会操作而已,这里特别需要你这当儿媳的要善意提醒和耐心教方法,而不是看着不顺眼,到外面当笑话去讲,如此这般不是破坏婆媳关系吗。不怪有些老人到城里不到一个月就回去了,而且明确表示到死都不会再来了。
为啥这样,不就是婆媳处不来吗,互相看着不顺眼,让老人很难堪,人家何必在这里看你眼色呢,回到农村在自己的家生活多好呀,何必在这里连大喘气都不敢呢?奉劝那些总爱叨咕“俺家老太太”的人收敛吧,这是对人的不尊重!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指正。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和更多的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师友们可关注、可转发,可在下面留言、探讨、讨论与点评。谢谢!
注: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无关。